國民黨裝甲兵的第一任司令是號稱“裝甲兵之父”的徐庭瑤。1949年,蔣介石敗逃臺灣后重整裝甲部隊,于1950年3月把裝甲兵司令部改稱裝甲兵旅,蔣緯國為首任旅長。1954年3月,裝甲兵旅改編為裝甲兵司令部,郭彥為首任司令。1964年裝甲兵司令部改編為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郭東旸為第一任指揮官。1975年1月,再改為裝甲兵部隊訓練中心,隸屬裝甲兵訓練指揮部。
“國民黨裝甲兵之父”徐庭瑤
徐庭瑤1887~生,安徽無為縣人,字月祥。1916年冬畢業(yè)于保定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后入安武軍任見習官,不久投入參戰(zhàn)軍任連長。1917年離隊南下廣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北伐,任東路討賊軍第l旅連長、營長等職。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副團長,東征后升任團長。1926年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先后任獨立第4師副師長、第l軍第2師副師長、師長。1928年軍隊縮編,改任第l旅旅長。中原大戰(zhàn)時任第1師代師長、后任第4師師長,1932年冬升任陸軍第17軍軍長兼蚌埠警備司令。后任第8軍團總指揮、保定行營主任。次年,任赴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1935年調任訓練總監(jiān)部交通兵監(jiān),兼任交通兵、輜重兵、通訊兵三校校長。并負責籌建陸軍機械化部隊??谷諔?zhàn)爭期間,先后任機械化學校教育長兼機械化兵監(jiān)、新編第11軍軍長、第38集團軍總司令。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任國民黨當局“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國民大會代表”,裝甲兵司令。1949年去臺灣,任臺灣“總統府戰(zhàn)略顧問”等。
1934年春,徐庭瑤受命率團赴歐美多國考察軍事及機械化裝備的運用情況。出國前,徐庭瑤為使友邦尊視其軍階,自請降銜一級,以中將軍銜出國。從此,徐庭瑤不再佩上將軍銜。徐庭瑤這次出國,先后到歐美,經意、德、俄、法、英、美等11國,歷經lO個月?;貋砗螅焱ガ幾柿?0多萬字的考察報告,得到蔣介石肯定,因而讓徐庭瑤籌辦交通兵、輜重兵、通信兵三校,并擔任教育長。之后,徐庭瑤負責在南京成立裝甲兵團。1943年,徐庭瑤奉命到印度成立坦克訓練班,訓練干部800余人,分編成7個坦克營,參與盟軍緬北作戰(zhàn)。在瓦魯班一役中擊敗第18師團,并繳獲其軍旗,此役也稱“三三大捷”。
1935年10月,籌建中的交通兵學校和輜重兵學校合并,成立了交輜學校,徐庭瑤以中將軍銜出任教育長(校長是蔣介石),開始坦克戰(zhàn)術的教學。在交輜學校成立時,還進口了一批新式的器材用作教學和訓練,其中包括坦克和裝甲車。交輜學校成立不久,學員隊隊長李承恩和徐庭瑤發(fā)生矛盾,李承恩辭去了隊長職務。正好剛從中央軍校高級班畢業(yè)的杜聿明不想回25師任副師長(他和師長關麟征相處得不太好),徐庭瑤將杜聿明調來任學員隊隊長。這期間。徐庭瑤還主導從德國購買了10輛I型輕型坦克,從意大利買了20輛CV.33超輕型坦克。1935-1936年從英國購買20輛維克斯6噸E型坦克和另外29輛維克斯“卡登-洛伊德”坦克。
1946年,徐庭瑤調任國防部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出任裝甲兵司令,隨蔣介石當局敗逃臺灣。1950年,徐庭瑤有意讓出裝甲兵司令位置,讓蔣緯國以少將軍銜代理裝甲兵司令。徐庭瑤則調任東南長官公署副長官。長官公署改組后,調任“總統府戰(zhàn)略顧問”,直到1952年,徐庭瑤自請退伍,成為一介平民。
徐庭瑤對工廠管理、機械設備等方面也有研究。他提倡軍備革命、兵學革命及軍人人生哲學,并有不少專著。1971年,徐庭瑤把自己珍藏的元明珍貴古籍版本數百種共千余卷,捐贈給臺灣故宮博物院。1974年12月,徐庭瑤在臺灣三軍總醫(yī)院去世,享年84歲,蔣介石頒“旌忠狀”及“旗常著績”挽額。
蔣緯國:納粹德軍出身的裝甲兵司令
蔣緯國1916年出生,幼名建鎬,號念堂,浙江奉化人,蔣介石次子,蔣經國之弟。1934年人東吳大學理學院及文學院學習,1936年赴德學習軍事。翌年服役于德國98山岳兵團。曾隨德軍參加德奧合并及出兵捷克蘇臺德區(qū)兩次戰(zhàn)役。1938年入慕尼黑軍校步兵科深造,翌年結業(yè),并赴美國陸軍航空兵戰(zhàn)術學校受訓。蔣緯國對這段經歷記憶猶新,直到老年,他還能以相當流利的德語,追述當年就讀于慕尼黑軍事學院和兩次參戰(zhàn)的情景。1940年回國,服役于陸軍第l師步兵第3團。1944年秋出任青年遠征軍206師營長,后提升副團長。1945年調往裝甲兵最高指揮部教導總隊部,歷任處長、坦克團團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副司令,曾參加淮海戰(zhàn)役,遭到痛擊。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逃到臺灣。1950年出任裝甲兵司令,其間曾戍守金門。
1953年再赴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深造。翌年返臺,調任“國防部”高級參謀。1955年調到參謀本部,歷任副廳長、廳長。1958年再次調任裝甲兵司令。1961年晉級中將。1963年主持陸軍指揮參謀大學,1968年出任三軍聯合大學副校長,改名為戰(zhàn)爭學院后,任院長兼三軍大學副校長。1975年晉升陸軍二級上將,出任三軍聯大校長兼戰(zhàn)爭學院院長。1980年調任聯勤總司令。1984年出任“國防部聯合訓練部”主任。并執(zhí)教于政治大學東亞所及淡江大學戰(zhàn)略所。1986年7月就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參與主管軍方與情報系統業(yè)務。蔣經國去世后,蔣緯國曾幾次謀求國民黨最高權力。1990年春,與林洋港聯手,參加大選,結果落敗。1990年4月當選“中華戰(zhàn)略學會”理事長,后兼任國民黨中央憲政改革策劃小組成員、“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1993年離開“國家安壘會議”,轉任“總統府資”。蔣緯國對于軍事戰(zhàn)略頗有研究,被臺軍方奉為“軍事戰(zhàn)略學家”,著作有《軍事基本原理》、《國家戰(zhàn)略概論》、《大戰(zhàn)略概況》、《柔性攻勢》、《國防體制概論》等。蔣緯國于1997年9月22日病逝,享年81歲。
現任裝甲兵指揮官陳泉官
陳泉官祖籍福建省連江縣馬祖鄉(xiāng)。1956年10月20日生?!爸猩絿小碑厴I(yè),陸軍官校預備班17期、陸軍官校48期裝甲兵科畢業(yè)。歷任排、連、營長,指參學院教官、群指揮官、陸軍總部組長、裝步旅旅長、“國防部”作計室訓練處長、聯戰(zhàn)處長及陸軍司令部副參謀長等職。陳泉官于1992年任營長時,獲得基地訓練年度坦克營第一名,1993、1997年、1999年三度當選“臺軍楷?!保?004年任旅長期間年度三軍聯訓第一名。
陳泉官曾擔任過“921”大地震、敏督利臺風災區(qū)南投地區(qū)救災指揮官。2008年12月任陸軍裝甲兵指揮部指揮官兼裝甲兵學校校長后,致力精進教學質量及培育教官素養(yǎng),強化教學成效,著重于強化裝甲兵干部本職學識,規(guī)劃裝甲部隊訓練場地,擴大訓練成效,被臺軍高層認為“功績卓著”。陳泉官聲稱,裝甲兵要秉持陸軍“忠、誠、精、實”軍風與裝甲兵“誠、愛、熱”精神,勤訓精練,不斷提升戰(zhàn)力。陳泉官于2007年12月30日由馬英九親自授銜升任中將,成為歷年來馬祖籍軍官中軍銜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