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見證了城市成長的過程,像血液一樣不停地在城市脈絡中流動。油價飆升沖擊著各行各業(yè),公共交通系統(tǒng)首當其沖。國內大部分公交車屬于嚴重虧損,只有小部分保本,個別微利,公交企業(yè)面臨生存考驗。
但是很多人認為,公交占用著那么多公共資源,不繳養(yǎng)路費不說,沿街的公交站亭廣告牌和車身廣告以及車載電視的的利潤又去了哪里?公交,顧名思義,肯定帶有公益事業(yè)的成分,使用者不一定要付費,或付費低于成本,就如同希望小學、社會救助機構等。但很明顯,公交公司又是企業(yè),使用者要付費,要引入競爭機制,要考慮成本。那么,到底應該是公益性占大頭還是經營性占大頭呢?那就要看各個城市財政能力和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
根據一些業(yè)內人士的分析,逼著總結出目前公交企業(yè)經營力不從心的5項主要原因:
車輛折舊成本增大
隨著城市形象的日益提升,市民對公交車輛的要求相應提高,一些高等級公交車的標準配置車價為80萬元,而普通的公交車一般只需30多萬元。原先營運的經濟型中巴車,目前已逐步被淘汰。車型不同,票價一樣,但折舊成本劇增,僅此一項,各骨干企業(yè)今年均需多支出車輛折舊成本2000萬元左右。
另外,社會義務負擔過重,還要承擔現(xiàn)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70歲以上老人、盲人免費乘車等社會義務造成的政策性虧損。
事故費用成倍升高
眼下,城市道路擁堵、事故發(fā)生頻率較高。因公交車輛檔次提高,發(fā)生的物損事故費用也就相應增大。自新的道路交通法和事故賠償標準、尤其是死亡和人傷事故新的賠付標準出臺后,事故賠償費用成倍提高,賠付標準在百萬元以上的事故也時常發(fā)生。
內退人員保障金增加
公交經過深化改革后,出現(xiàn)了大量的內退人員。這部分內退人員原來都由交通投資公司發(fā)放生活保障金和部分社會保障金,人均每月550元。但從今年起,這部分費用全部改由公交企業(yè)自行支付,每家骨干企業(yè)全年需支出1000萬元左右,使得原本不堪重負的企業(yè)雪上加霜。
燃油價格居高不下
近年來,燃油價格持續(xù)上漲,給公交運營增加了沉重的負擔。據某公交公司統(tǒng)計,因燃料價格上漲,去年公司全年燃料費支出約1.4億元,比年初訂的計劃多支出800萬元。由于去年下半年燃油價格上漲較快,預計今年很多公交骨干企業(yè)的燃料費用將比去年進一步上升。
假幣現(xiàn)象肆無忌憚
金融、商貿、餐飲、旅游等行業(yè)的假幣現(xiàn)象現(xiàn)已在公交行業(yè)肆無忌憚,據株洲公交結算中心的負責人反映,每天的無人售票車內的錢箱內,可整理出1500元的假幣,這些假幣的票額大多為5元、10元,有些假幣偽造逼真,難以分辨。公交公司票款箱收到的錢五花八門,有電游幣,有用角幣包紙塊雜物往投幣箱投的,還有少數(shù)乘客為占便宜,甚至把五角錢扯成兩半、一次投一半的。
就算是人民幣,其中殘缺不全的錢幣也相當多,據前段時間統(tǒng)計,公交公司自無人售票開通以來,收到假鈔累計達365萬多元。假幣現(xiàn)象為何在無人售票車上頻頻出現(xiàn)?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是如何使用假幣的?據株洲公交駕駛員介紹,這些人上車后,謊稱來不及兌零,擅自在車廂內收取其他乘客的車款,然后將假幣投放錢箱,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不但他本人使用假幣行騙駕駛員,而且還騙取其他乘客的錢款,造成公交車票款收入的二重損失,給公交的正常經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