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幾乎所有的現(xiàn)代設計運動在法國都集中體現(xiàn)在豪華的、奢侈的設計上,法國并沒有真正的經歷過平民化的設計運動。如果從時間上來看,“裝飾藝術”運動發(fā)展的時期,也正是現(xiàn)代運動開始在俄國、德國、荷蘭等國發(fā)展的時期,法國沒有能夠參與真正的現(xiàn)代主義設計運動,反而發(fā)展了具有濃厚資產階級特色的“裝飾藝術”運動,其實正反映出法國設計的特色——非民主化的、權貴與精英主義的、資產階級的。法國在政治上、藝術上的民主傾向和設計上的精英主義傾向形成非常奇特和鮮明的對照。
關鍵詞:法國 設計 現(xiàn)代主義 民族精神
法國工業(yè)設計不同于德國或美國。法國人擅長設計精致對象、復雜技術產品、以及豪華用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飛機曾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法國的裝潢藝術和豪華產品被看作是整個歐洲的典范。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而不是巴洛克)總是與法國精神密切聯(lián)系,巴洛克建筑風格實際上只出現(xiàn)在路易十五時代(大約17世紀)。1907年以后法國又出現(xiàn)了立體主義。而英德的功能主義設計思想在法國沒有多大影響。法國設計師從不追求造型理論的美學原則。可以看出法國的現(xiàn)代設計是基于法國悠久的設計傳統(tǒng)的,這個傳統(tǒng)的設計內容具有強烈的法國資產階級味道,即設計是為富裕的上層人服務的,設計的內容是繁華、奢侈的產品,設計不應該是民主的、大眾的,而應該是權貴的、高尚的[1]。法國唯一的國立設計學院——法國高等工業(yè)創(chuàng)意學院(簡稱Les Atteliers,位于巴黎)國際設計中心主任里茲.戴維斯(Liz Davis)曾說過:“法國的設計就是豪華的設計,高尚的設計(在法文中,設計被稱為是高等文化的,包括豪華的時裝、香水和化妝品、首飾和豪華的家具等等)”。這種情況自然造成法國設計,特別是與百姓生活有關的工業(yè)產品設計、普通的平面設計水平曾遠落后于其他國家。法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使法國人對于美國式的設計非常厭煩,以至于1983年正式由法國政府下令,禁止使用具有強烈美國色彩的設計(design)這個字眼,而是以式樣(Stylique)取代,引起法國設計界的強烈不滿和困惑,這種以民族精神取代科學的方法顯然是很駭俗愚昧的。欣喜的是素喜控制的法國政府轉變觀念促使新的設計思潮出現(xiàn)。
一、法國時代精神的物質化——藝術裝潢
1919年到1937年可以被看作是法國的現(xiàn)代主義運動時期。以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金訥瑞特(Pierre Jeanneret)為代表的現(xiàn)代運動引入了新的美學表現(xiàn)方法??虏嘉饕f:“一個偉大的時代已經開始,因為人類活動的一切形式最終都按同樣的原則組織起來,建設精神,綜合精神,只需精神和有意識的意志力正在被表現(xiàn)出來,并且藝術和文學必不可少,正如對純科學、實用科學和哲學一樣。有才能的人怎么能沒有建設精神?他將無法實現(xiàn)他的任何想法。”[1]“設法把當前各種活動綜合起來就是促進這一新精神的到來。”立體主義派藝術、黑人藝術和法國傳統(tǒng)的裝潢藝術的結合在法國產生了藝術裝潢。它在1925年的巴黎展覽會上達到鼎盛時期。它是法國時代精神的物質化,表現(xiàn)了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時代精神和生活方式,它也是法國設計的主要特點之一,1929年的裝潢藝術的創(chuàng)新代表人物,如海布斯特(Rene Herbst)查讓(Pirre Chareau)等建立了藝術家現(xiàn)代派聯(lián)盟(UAM),這種藝術裝潢風味在廣告設計中得到充分表現(xiàn),并且被建筑師廣泛用于建筑物正面、電影院內部裝潢、酒吧、大商場,被設計是用于各類日用品,例如香水瓶、香粉盒、煙盒、皮貨等。
二、政府干預、民族主義影響下的法國設計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消費生活觀念進入法國和其他西歐國家。法國設計出現(xiàn)了三種趨勢:第一種是“茹歐曼風味”(Ruhlmann taste),它主要是由室內裝潢師建筑設計師設計興起,要求家具和日用品繼續(xù)保持20年代的藝術裝潢風格。這一趨勢被稱為“晚期現(xiàn)代”(late modern)。他們沒有創(chuàng)新,只是重視生產戰(zhàn)前他們設計的東西,這是因為當時官方鼓勵為大生產的工業(yè)設計在法國沒有獲得成功,制造廠商不愿意介入生產。第二種趨勢是一些UAM成員為代表的現(xiàn)代運動,例如柯布西耶和培瑞安德(Charlotte Perriand)。【2】這一趨勢中,一些UAM成員的設計思想和方法都與德國功能主義有關,同時還受斯堪的納維亞派和美國的影響,這一時期塔?。≧oger Tallon)被認為是法國最有代表性的有國際影響的工業(yè)設計大師,他的設計表現(xiàn)了用法國精神來解釋德國魏瑪設計學院(HfG)的功能主義設計原理。第三種趨勢是設計自由式的、有機的形狀。它是一些有新意、獨立的設計師興起的,他們抓住了時代的精神去設計室內裝潢和家具擺設,使其像娛樂舞臺。例如羅耶勒(Jean Royere)抓住了抒情抽象繪畫的思想,它的設計特點是“高度時裝的風格”。
法國到80年代后期還沒有形成大眾消費品生產工業(yè),法國工業(yè)設計在80年代的成就是面向高技術的政策結果,它出自50年代的決策,堅持了30年才看到了它的效果。1978年以后的法國設計被看作是屬于后現(xiàn)代(Postmodern),法國文化價值體系并沒有發(fā)生巨大變化。在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和情緒影響下,法國政府希望能通過設計宏大的建筑和工程,在高技術領域對國防、交通、航空、核能和郵電等進行重點研究,來表達法蘭西民族的偉大,但是缺乏對大眾消費品生產進行探討。設計質量是通過長期地進行過程來確立的,這種長期一致的努力才能闖出堅實的名牌形象,例如名牌汽車奔馳(Mercedes Benz)、寶馬(Porsche)。但在法國很難看到這種連續(xù)性,在一般民用品方面,設計往往是曇花一現(xiàn),有時出現(xiàn)了一個著名產品(如雷諾Renault2CV型等),但是沒有繼續(xù)下去。再例如香水瓶,這類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太多了,但是他們往往只是個人成功,并沒有形成一種風格傳統(tǒng),其結果是用戶并不形成對一類產品的偏好。這種情況造成法國政府項目的強大和國計民生的產品設計水平萎縮形成鮮明對比。
法國民族主義的傾向,在法國的產品設計上也能看出來:法國人夢想技術,而德國人、日本人則毫不花哨的投資于技術。大部分法國工業(yè)設計師也仍然保持以前的設計思想,這另一方面是源于法國生產制造業(yè)的不支持。仍然出現(xiàn)了一些著名設計師,盡管他們的作品只好送到國外生產。他們遵循法國傳統(tǒng)的設計道路,比較重視奢華的設計項目,即便是普通的產品或平面設計,也會賦以奢華的特點,但是卻具有強烈的設計家個人表現(xiàn)特點。如斯達克(Philippe Starck)的設計總是信手拈來,輕易、幽默而又驚奇、歡樂,像被許多設計師做為空間雕塑擺設的榨汁機、貌似筆座的牙刷架,一切都充滿了戲劇性。在簡單的設計下,可以輕易的發(fā)現(xiàn)斯達克設計的樂趣,例如可以伸縮折疊的把手、或是手提旅行袋附上輪子的貼心設計。斯達克的成功在于它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了一種內在一致性,而且很容易與裝潢藝術的法國精神聯(lián)系起來。
除了民族主義情緒外,地區(qū)主義也非常強烈,法國各個地區(qū)也希望通過設計來體現(xiàn)地區(qū)的強大和發(fā)達,因襲,除了巴黎之外,各個地區(qū)也有相應的地區(qū)政府促進的、資助的項目,法國設計家的一個大主顧是政府部門,這在西方國家是很特別的情況。
三、傳統(tǒng)設計觀念融入時代新思潮,創(chuàng)出設計新風格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政府明確設計對于國民經濟的重要促進作用,態(tài)度有很大的轉變,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法國政府破天荒地于1993年出版了一本關于現(xiàn)代設計得非常重要的著作《工業(yè)設計—一個世紀的反映》,這本著作是目前論述工業(yè)設計資料最完整的著作之一,出自一向對工業(yè)設計反感的法國政府之手,足以反映重大的改變。
而且隨著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設計藝術的發(fā)展空間也日益擴大,科學技術與設計藝術的結合得更加緊密。從巴蒂斯卡夫(Batyscaphe)潛水艇到1979年阿里亞娜(Ariane)系列運載火箭的升空,從設計師馬阿塔利?克拉謝特(Matali Crasset)等的家庭式幽默設計到法國電力公司和斯奈克瑪公司提供的高新科技,使法國的設計在以科學為先導的前提下也不失溫婉的人文特征??梢姮F(xiàn)在法國的設計特點是真正地尊重傳統(tǒng)加上努力創(chuàng)新,其結果是產生一種完全新奇的生活藝術;其表現(xiàn)是在物質和地域的生產中,將嚴謹與奇思相結合、優(yōu)雅與發(fā)明相結合、細致與力量相結合。
四、結束語
設計的文化內涵是支撐設計價值的根本,也是產品被社會所接受的前提。20世紀的法國設計在不同歷史時期與現(xiàn)代藝術的探索實際上相輔相成,現(xiàn)代藝術在觀念、語言上的前衛(wèi)鋒芒滲透到設計領域,啟發(fā)了設計的探索。而設計將現(xiàn)代藝術的思想觀念過濾為大眾能夠接受的造型與形式,使設計的思想性得到實在的體現(xiàn),并且走進生活空間,變成人們的美學趣味,設計自身的優(yōu)點如技術、材料、工藝本身也相當程度地反映出觀念的變革。因此,拋開法國傳統(tǒng)的精英、豪華主義設計,設計與藝術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法國經驗,很值得設計界借鑒學習。
參考文獻:
[1]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 [M] .王受之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1):92
[2]工業(yè)設計思想基礎 [M] .李樂山 .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1):99-100
[3] 設計審美非本質論[J] .張慧,吳云榮.藝術與設計,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