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會下棋,是父親熏陶的結(jié)果。起初只是蹲在一邊看,久而久之,竟也把路數(shù)看了個差不多。在大人們廝殺正酣時,也試著出主意喊招數(shù),使周圍觀棋的人驚驚詫詫:“這么小的女娃,也懂下棋?”我一撇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馬跳日,象走田,打炮架個山’么?!比藗儽愦笮ζ饋怼?/p>
當(dāng)然,開始父親是不屑于和我對陣,但禁不住我軟磨胡纏,只好充當(dāng)老師和對手的雙面角色。過了些日子,我自覺長進(jìn)不少,便要求獨立作戰(zhàn)。下棋時緊咬著父親的棋子,倒也嚴(yán)密謹(jǐn)慎,卻總是莫名其妙地被殺得落花流水。終于有一天,父親看著我凌亂的殘局,鄭重而嚴(yán)肅地說:“真要學(xué)棋,就一定要明白:心里不能只裝著一方的棋。下棋的雖是兩個人,其實你只能把這看成你一個人的事兒,要把紅子兒白子兒都看成你自己的子兒,才能有備無患,患亦不驚。說白了,你是在跟自己下棋呢!”
紅、白怎么會都是我的子兒?明明是兩個人下棋怎么能看成一個人的事?我困惑地望著父親的臉,不敢細(xì)問。然而這幾句似懂非懂的話卻清晰地印在了心里。直到十幾年后的今天,我才徹悟:這話不僅僅是下棋的箴言,更是一種深刻的人生體味。
自此,我明白了父親的話:下棋的雖是兩個人,你卻只能把這看成一個人的事兒。紅子兒白子兒都是你要走的子兒,你是在跟自己下棋呢。
人類是脆弱的,總是需要一些形式來證明自己,于是就有了比賽。而所謂的對手,不過是自己的另一種演繹。透視過它,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把握自己和超越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靈魂,正聚焦在你的對手身上。
美國年齡最大的女氣球飛行員康怩·沃樂夫一直以喜好冒險而聞名于世。她是第一個乘熱氣球飛越阿爾卑斯山脈的女性和美國人,曾在56歲那年從蘇聯(lián)人手中奪走15項世界紀(jì)錄,85歲高齡時仍在飛行。她的飛行員執(zhí)照至今有效。我曾多次想起這位傳奇式的女人,她似乎總是在向誰挑戰(zhàn),而應(yīng)戰(zhàn)的似乎總是她自己。她傾盡全部的生命能量來和自己下棋,終于從靈魂到肉體都得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所有的困難和障礙都是極虛無的,只要你想征服自己。那些艱辛和挫折都喜歡安臥在怯懦和脆弱的心靈里。漫漫的人生之旅中,你必須學(xué)會和自己打架,和自己掙扎,和自己抗拒,和自己下棋。
而我自己每每浮躁不安心緒煩亂時,便會在一個幽靜的夜晚獨坐案前,默默地和自己走上一盤棋。走過水深火熱,走過繁花似錦,走過泥濘沼澤,走過麗日陽春……然后,推窗望月,悄然凝思,心澈如泉,心朗如天。
(選自《時文選粹》)
感悟
之所以要“和自己下棋”,是因為“所謂的對手,不過是自己的另一種演繹”,你只有征服了自己,戰(zhàn)勝了自己,才能真正贏得“比賽”的勝利,不管這比賽有沒有對手。這篇文章是借事喻理的佳作,生活中的任何事,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都能從中悟出道理來。這對我們平時的作文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趙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