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孟子·離婁上》:“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原意是說如果沒有規(guī)和矩,就無法制作出方形和圓形的物品,后來引申為只有依靠一定的行為舉止的標準和規(guī)則,才能把事情完成好。于是我們時不時會看到一張板著臉的,一副十足嚴厲樣子的人在喊:“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真不知有多少孩子在這樣的訓話下,變得服服帖帖,唯唯諾諾了。
②規(guī)矩,當初制定那個規(guī)矩的人也許想不到社會的發(fā)展,而可悲的后人卻以那一成不變的規(guī)矩來限定自己,還美其名曰“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殊不知,這個“規(guī)矩”已經不再適應當今時代了,用它成就的“方圓”往往是落后的、愚昧的。
③規(guī)矩,這種一成不變的東西,拿來用用也許真的很方便,而世人樂意用之,看重的也許是這一點。但這何嘗不是世人思想懶惰的表現(xiàn)呢?他們試圖以一“規(guī)矩”而永逸,這正是一勞永逸的懶人思想。這種人,不是不知道社會的發(fā)展,但他們更看重“拿來”的方便,或者迷信“規(guī)矩”成就的“方圓”!
④其實,這種“拿來主義”早在魯迅先生那個時候就批評過了。與“拿來”相對的是“送去”。如果說拿來是可悲的,那“送去”就顯得有一點點的“野蠻”了,試想:也不問別人要不要,也不看適合不適合人家,就一廂情愿地“送去”了,這不是一種自作多情嗎?而當人家不好意思拒絕的時候,這不是一種強人所難嗎?而當人家收而不用的時候,就只會讓人嘲笑罷了。
⑤關于“拿來”,我想到了一個叫王明的人,這位曾留學蘇聯(lián)的共產黨領導人,他竟然無視當時的中國實情,而拿來了蘇聯(lián)的“城市中心論”,結果幾乎讓共產黨走上絕路。而幸好及時出了一個破“規(guī)矩”的人,這個人來了一個“農村包圍城市”,而挽救了中國的革命,挽救了中國共產黨,這個人叫毛澤東。是的,王明之所以堅守“城市中心論”這條規(guī)矩,看重的是蘇聯(lián)的成功,以致迷信這條規(guī)矩。但毛澤東看重的不是規(guī)矩,而是實際情況,于是他成功了。
⑥現(xiàn)實社會中,總有一些人敢破規(guī)矩,敢為人先,世人往往稱之“先知先覺”,于是他們批判“三從四德”,批評“男女授受不親”之類的規(guī)矩,于是迎來了今天的人性解放,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這是何等的喜事啊!而“先知先覺”們堅信的不正是“沒有規(guī)矩,可成方圓”嗎?
(選自《格言》09.2)
閱讀訓練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作者安排了王明和毛澤東兩個事例作論據(jù)是否得當?簡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為第⑥段文字再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語言除了具有嚴密性外,還具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讀了本文,肯定對你有許多的啟發(fā),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談一談,不超過100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秀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