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賓語前置是古代漢語的特殊句式,與現代漢語相比差異很大,如果對這種特殊語序辨別不清,將會妨礙對古書文意的正確理解,因此,它歷來受到古代漢語語法研究者的重視。根據前人對賓語前置的分類,本文認為賓語前置可分為陳述句中的賓語前置和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兩大類。
關鍵詞:《論語》 賓語前置
【中圖分類號】H314.3 【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002-2139(2009)-03-0178-02
《論語》的哲思博大精深,富含先哲睿智的光芒,已有的研究成果豐富了《論語》的思想寶庫,無不蘊含著精警的啟迪。對它里面特殊句式的理解將有助于對《論語》精神的解讀,從而對它的思想精神有一個準確的把握。
賓語前置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特殊語法現象,它是指句子的賓語放在謂語或者介詞之前,翻譯時語序要做相應的調整。按照今人的觀點,凡是賓語在謂語前的即看作賓語前置。對其研究在于分類上,只有分類科學準確,才能進一步研究,所以本文先對賓語前置進行分類,然后再對其進行研究,在這里我們將賓語前置分為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和陳述句中的賓語前置。
接下來筆者將具體談《論語》中賓語前置句的分類情況,《論語》中的賓語前置句共有104例,對各類中例數的統計包括完全重復者,所謂完全重復者是賓語前置所用的形式完全一樣,且單獨使用,不與其它的字詞結合,例如,《論語》中單用“何如?”。另外,對104例的統計不包括“百姓足,君孰于足?”(《顏淵》),因其歷來說法不一,故本文將不把它歸到賓語前置句中。
一、陳述句中的賓語前置
(一)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句子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墩撜Z》中這樣的賓語前置句共有十九例,下面分別舉例為:
1、下面是動詞前有“未”,前置賓語為代詞的,這類情況共有五例,如:
(1)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里仁》)
(2)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公治長》)
但在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情況也有例外的,如:其未得之也,患得之。(《陽貨》)這里的“之”字作“得”的賓語,但沒有前置。
2、動詞前用“不”的,前置賓語為代詞的,這類情況共有六例,如:
(3)不吾知也!(《先進》)
3、由表示否定的無定代詞“莫”充當主語,前置賓語為代詞的,這種情況共有七例,如:
(4)莫我知也。(《憲問》)
(5)如不善而莫之違也。(《子路》)
4、由表示否定的無定代詞“毋”充當主語,前置賓語為代詞的僅此一例:
(6)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先進》)
(二)肯定句中的賓語前置
肯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肯定句中的前置賓語為代詞,其中較多的是代詞“是”作前置賓語,也有的是“予”、“之”等 ,二是肯定句中的前置賓語不是代詞。但對于《論語》中肯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筆者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
1、肯定句中介詞賓語前置,《論語》中這樣的賓語前置句共有四例,介詞用“以”和“用”,賓語為代詞和“一”,如:
(7)是以謂之“文”也。(《公治長》)
(8)吾道一以貫之。(《里仁》)
2、用“之”、“是”復指前面的賓語,這類賓語前置的情況《論語》中共有五例,如:
(9)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
(10)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為政》)
例9最具特點,是“唯+賓語+之+謂語”格式的運用,這種賓語前置的類型在《論語》中僅此一例,例10中的“唯其疾之憂”是“憂其疾”,“之”起復指作用。
二、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
(一)疑問代詞作動詞的前置賓語
《論語》中這樣的例子共有48例,所用的疑問代詞分別為“何”、“奚”、“誰”,分別舉例為:
1、用“何”作疑問代詞前置的,如:
(1)于予與何誅?(《公治長》)
(2)何如其如也?(《公治長》)
2、用“奚”作為疑問代詞前置的,僅舉一例,如:
(3)奚自?(《憲問》)
3、用“誰”作疑問代詞前置的,如:
(4)吾誰欺?欺天乎?(《子罕》)
(5)擇可勞而勞之,又怨誰?(《堯曰》)
疑問代詞充當的賓語前置,而名詞充當的賓語就不前置。疑問代詞作動詞的前置賓語,當動詞前有助動詞時,作賓語疑問代詞往往要放在助動詞之前。
(二)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前置
在疑問句中,作介詞前置賓語的往往是疑問代詞。《論語》中這樣的例句共有17例,所用的疑問代詞分別為“何”、“”奚、“誰”三個,所用的介詞分別為“以”、“為”、“與”三個,分別舉例為:
1、前置賓語用疑問代詞“何”的,如:
(6)不敬,何以別乎?(《為政》)
(7)何為其莫知子也?(《憲問》)
2、前置賓語用疑問代詞“奚”的,如:
(8)雖多,亦奚以為?(《子路》)
3、前置賓語用疑問代詞“誰”的,如:
(9)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微子》)
上古漢語疑問代詞“誰”、“何”等做賓語是必須放在動詞之前,但也有例外,只有個別用“為”的句子,疑問代詞賓語不前置。例如:(《論語.微子》):桀溺曰:“子為誰?”。
(三)普通代詞作介詞賓語前置
《論語》中這樣的例子很少,這里只找出了一例如下:
(10)曾是以為孝乎?(《為政》)
(四)用代詞復指的賓語前置
古代漢語敘述句的賓語都可以置于動詞之前,但有一個條件,賓語必須用代詞復指。常用于復指賓語的代詞有“之”和“是”。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共有八例,以下分別舉例為:
1、用“之”復指前面賓語的例句,如:
(1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
(12)而亦何常師之有?(《子張》)
2、用代詞“是”復指賓語的例句,如:
(13)論篤是與,君子者乎?(《先進》)
(14)無乃而是過與?(《季氏》)
綜上所述,《論語》中賓語前置的情況比較復雜,賓語前置的現象,就古代漢語本身而論,也存在常例和異例的問題。其所表現的句式靈活多樣,以致同一個句子,有不同的語法分析,語法分析結構不同,語義的理解也就不一樣。因此如何客觀的辨析古代漢語賓語前置的語法現象,仍然有值得商榷之處。
參考文獻:
[1] 郭錫良:《古代漢語》,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1年;
[2] 王力:《漢語語法史》,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3年;
[3] 陳煥良:《古漢語賓語前置辯義》,北京:語文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