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取財富的過程中,周梅森不停調整作為父親的職責內容。
關于周梅森的最新消息是他炒股虧了。人們紛紛猜測這個中國最有名的兼職證券投資者到底虧損多少,當事人卻不以為然。
“我虧什么?只是把過去賺的還了一些回去,現(xiàn)在,我對純粹賺錢的事感到厭煩了?!?/p>
周梅森有多重身份:著名小說作家,證券投資者,房產開發(fā)商,電視劇投資人。每一重身份都是獲取財富過程的一個代名詞,但最能體現(xiàn)他對財富態(tài)度的,是“父親”這個角色。
史上最年輕售房女郎
1992年,是周梅森十分忙碌的一年。
1991年,他把11本書的稿費13萬元全部投入股市,在早期的市場上成功挖到第一桶金。
周梅森不是安分的人。他要擺脫的是窮作家靠稿費只能勉強度日的窘境,幾十萬元不足以達到目的。在股市以外他看到更大的商機:房地產開發(fā),購地六十四畝,建文豪花園。
家里的電話也是購房熱線,一天,電話響起時,正在休息的周梅森聽見女兒從里屋跑出的聲音,他能感覺到小姑娘正在觀察自己是否會醒。幾秒鐘后,尖叫的電話終于安靜下來。
“喂,你好!”稚嫩的聲音模仿的是自己平時接電話的語氣,“你是要買房子嗎?”那聲音突然變得緊張起來,聽筒被輕輕放在桌上,然后是沙沙沙翻找的聲音。
是在找樓書嗎?周梅森在腦子里繪出一幅溫柔的畫。10歲的小姑娘對父親拿回家的樓書大感興趣。她渴望自己也能住進那樣的大房子、有一間像公主臥室的大房間。雖然是照單向對方念著那些價格和戶型介紹詞,她卻忍不住把只屬于幻想里的滿足和愉悅感代入其中,聲音里像雀鳥一樣歡快。
10歲的售房小姐,可以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不?我又拿什么給這個才10歲的售房小姐當報酬?多少年后,做父親的周梅森都沒忘記欠女兒的這份薪酬。
回國吧,爸爸送你一塊地
周梅森留意到時間的流逝時,女兒已經考上大學,念建筑設計。
我?guī)缀鯖]怎么管她,我忙自己的事去了,但是她很乖。采訪中周梅森并不回避這個問題,掙錢,也是為了家人,為了兒女,在一個人人為錢忙活的時代,他這么做并沒有錯。
但周梅森終究有些失落,他本希望女兒能繼承自己的衣缽走文人路,卻不料當年的一次房地產開發(fā),改變了女兒的志趣。
他依舊沒找到適合小售房女郎的報酬,而父女倆的空間距離卻越來越大,大學畢業(yè),女兒到英國繼續(xù)深造。電話成了最常用的聯(lián)系方式。我不想回國,但在英國找份如意的工作也不是很容易。臨畢業(yè)時,她在電話里征求父親的意見,周梅森從聲音里聽出她的猶豫。
全世界就中國這個建筑工地最大,你不回國你還能到哪里發(fā)展?你考個設計師執(zhí)照,回國開個設計所自己當老板多好。
女兒沒有當老板,她在萬科公司發(fā)展得很好。與此同時,她還收到父親拖欠了自己十幾年的酬勞。
“還記得當年我們賣的那些別墅嗎?爸爸留了一塊地,送給你,你想蓋什么房子就蓋什么房子?!?/p>
保家,衛(wèi)財富
兒子的出生讓周梅森的財富觀發(fā)生了不少改變。
一直以來,他對財富的追求來自兩個原因:保障自己作為作家的獨立性,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但從兒子出生的那刻起,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把盡可能多的財富留給兒子”這一個目的。
和兒子同時誕生的,還有周梅森自己投資成立的電視劇制作公司。本以為有了錢就能保障作家的自由性,可在投資人面前,再棒的作家也不能捍衛(wèi)自己作品的改編權。
1997年,小說《人間正道》改編成的同名電視劇熱映,第二年《天下財富》再獲成功。但周梅森高興不起來,反而覺得自己像孫子一樣窩囊。作品就是孩子,他的孩子被導演制片人改得面目全非,“不改,要賠了怎么辦?”
第三部作品《中國制造》干脆連名字都改了,《中國制造》成了《忠誠》,這還是自家孩子嗎々
周梅森打了場筆墨官司,雖說贏了,可心里的火終究沒滅干凈。
我自己寫,自己投資,自己拍片!周梅森投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現(xiàn)在看清了那個理:難怪說錢權勾結,沒錢,你怎么給自己當大爺?
電視劇投資人是他在財富路上的最后一重附加身份。他徹底不用擔心財富和自由被外面的力量損害,而這些,將是他留給幼子的最豐厚的財富。
做一個有意義的人
對女兒的教育和給兒子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在他忙于賺錢的時候,小姑娘很適應應試教育的安排,一路前行,毫無阻礙。可是兒子卻不一定適應那樣的教育。
他的書房里掛著幾年前兒子在《我主浮沉》里的放大劇照照片:剛滿百天的小家伙正睡在女演員周潔的臂彎里,一臉安詳。導演開玩笑說:演得最自然的就你兒子,該哭時哭,該笑時笑,該睡時睡。
周梅森的臉立刻變得柔軟。他賦予兒子的期望也便是這么簡單。
社會教育的主流是競爭從娃娃抓起。幼兒園中班階段老師就開始布置作業(yè)?!跋茸鲎鳂I(yè),再去玩?!逼拮邮菄滥?。兒子回頭望他,小臉皺巴像包子。他立刻扮演英雄爸爸的角色:“做什么作業(yè)!玩,玩?zhèn)€夠,玩?zhèn)€爽!老師要罵你,你就讓老師找爸爸?!?/p>
周梅森會滿足孩子關于玩耍的所有正當要求。喜歡捏泥人?我們去學。羨慕小朋友會輪渭?我們也報名學去。他并不在乎兒子是不是只有三分鐘熱情,他現(xiàn)在有足夠的時間陪兒子在該玩耍的年齡里享受童年。
兒子現(xiàn)在最喜歡在周末去郊區(qū)農場玩。當年女兒賣力推銷的別墅項目里,周梅森把最好的一幢留給自己。別墅旁有兩畝空地,開墾成家庭農場,種滿油菜花和蘿卜。
4月油菜花開,兒子和他在花田里捉迷藏。爸爸,我在這里。爸爸,你看不見我。爸爸,我看到你了。兒子從和他一樣高的花叢里露出笑得彎彎的眼睛,頭發(fā)上沾著油菜花金黃的花粉。
“等他開始懂事,我會讓他在享受自由的同時更要做一個有意義的人,讓他學會尊重別人的意愿,不會用手中的權利破壞他人自由?!?/p>
經歷過太多的周梅森已經實現(xiàn)關于財富的目標,他把自己還原于最初的兩重身份中安心享受生活:
我是個作家,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周梅森語錄
“我憑什么要捐?這個制度(指教育)已經夠糟糕了。我不想把我的錢用來讓它害更多孩子?!?/p>
——《家人》記者問及是否會把財產捐給社會時,周梅森的反應很激烈。
“年年考最后一名又怎么了?只要(兒子)他承受得起,當最后一名也無所謂。”
——周梅森對重點小學實行名次決定座次制,他相當反感。
“有足夠的財富,才能保證人格獨立,事業(yè)獨立,才有自由,才不當孫子?!?/p>
“但你實現(xiàn)你要的目標后,就不要被財富牽著走了,那一樣是失去自由?!?/p>
——抱著這樣的想法,周梅森成立自己的電視劇投資公司,但他沒有做大做強的打算。
“我從不找銀行借錢,所以投資即便被套住了,我也沒壓力。也不會影響我的生活質量?!?/p>
——在第一次房產泡沫崩潰時,被套牢的周梅森沒有絲毫負擔。
“現(xiàn)在的任務就是讓他玩,讓他(兒子)玩得爽。等他年齡稍大點,我要告訴他做有意義的事,不要因為自己的自由而妨礙到別人的自由?!?/p>
——與考試成績相比。周梅森更在乎人格教育。
“我從來不是正統(tǒng)意義的商人、投資人。我也沒當過官,經歷的這些都是為我的主業(yè)服務的。其實,我就是一個作家。這才是我可以熱愛一輩子的職業(yè)?!?/p>
——人們認識的周梅森有多重身份,但他認定的只有一個:我是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