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三十年,李贄遭人陷害,囚居在北京監(jiān)獄里。他讓獄卒給他剃光頭發(fā),然后用剃刀割破了自己的喉嚨。氣息奄奄中,獄卒問他:“痛否?”李贄用手指蘸著自己脖子上的血在地上寫道:“不痛?!豹z卒又問:“為何自殺呢?”李贄又寫道:“七十老翁何所求?”次日午夜時分,李贄血盡氣絕。
一提起李贄,人們都會說他是古今少有的一個“狂人”。他的死和他顛沛流離的一生一樣,都符合其好自由而不受管束的性格。李贄的一生,真的是“求之近世,絕罕其儔”。
明萬歷三十年,李贄遭人陷害,囚居在北京監(jiān)獄里。他讓獄卒給他剃光頭發(fā),然后用剃刀割破了自己的喉嚨。氣息奄奄中,獄卒問他:“痛否?”李贄用手指蘸著自己脖子上的血在地上寫道:“不痛。”獄卒又問:“為何自殺呢?”李贄又寫道:“七十老翁何所求?”次日午夜時分,李贄血盡氣絕。
一提起李贄,人們都會說他是古今少有的一個“狂人”。他的死和他顛沛流離的一生一樣,都符合其好自由而不受管束的性格。李贄的一生,真的是“求之近世,絕罕其儔”。
如此中舉
李贄,本姓林,出生在福建泉州一個商賈世家,五個世祖,都是從事海上貿(mào)易的商人。海上商人的眼界,自比內(nèi)陸之人開闊,觀念也開放自由許多。因此,林家總會出一些異乎尋常之人,做出一些離經(jīng)叛道之事。
李贄的二世祖林駑就是這樣一個人。林駑從小志向遠大,但是性情古怪。有一年,林駑奉命“發(fā)舶西洋”,到海外做生意。機緣巧合,他在波斯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他對這個波斯美人一見傾心,決定將其娶回中國。他改變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受戒于清凈寺教門,號順天之民”。他將波斯少女帶回中國之后,這件事情立刻像一顆炸彈,在林家,在整個泉州爆炸了。
信仰孔學儒教的林家自此改變了信仰,篤信起伊斯蘭教來。李贄也繼承了祖上這一信仰,我們從李贄的身上,可以看到其祖林駑的影子。
李贄的父親文不文,商不商,不善經(jīng)營,以至于家境一日不勝一日。李贄決定去商從政,參加科舉。
明代科考的內(nèi)容就是朱熹作注的“四書五經(jīng)”。每當李贄硬著頭皮讀這些書的時候,就想睡覺。他對朱熹的饒舌非常反感,幾次想放棄。后來想了一條既不費力,又能達到目的的捷徑。他說:“此直戲耳!但剽竊得濫目足矣!主司豈一一能通孔圣精蘊者耶!”遂“取時文”,“日誦數(shù)篇”,不究義理,死記硬背,竟然中了舉人,真是僥幸得很。后來家人勸他再考進士,他說:“吾此幸不可再僥也!”從此,他以道遠為由,再也沒有參加一次科舉。
如此出家
李贄做官24年,是痛苦的24年??梢哉f李贄24年的做官史,就是其家庭24年的災難史。他為官非但沒給家庭帶來實際的收入和幸福,反而弄得家庭破碎,親情難顧。
他的老父親和家眷都在老家泉州,他卻跑到河南一個偏僻的小縣城當官,后來又去了離家更遙遠的京城,當?shù)亩际切]多少收入的小官。
父親去世,他沒有見到最后一面。在老家守制三年后,為防止這樣的悲劇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李贄攜帶家眷,一起趕到京城,擔任他的國子監(jiān)博士。然而,悲劇還是發(fā)生了。
他們剛剛進京,屁股還沒有坐穩(wěn),他的二兒子就因為長途跋涉、饑渴勞頓死掉了。緊接著又傳來他祖父去世的消息。他不得不再次整理行裝返回泉州??紤]再三,他決定將夫人和三個女兒安置在河南共城。他在這個曾做了五年教諭的地方買了田產(chǎn),讓他們耕田度日。安置停當之后,他便匆匆南下了。
三年后,李贄返回共城,一進家門見到的情景簡直要讓他瘋掉——兩個小女兒先后在災荒中死去,李贄只好又把家眷帶到了北京。對禮部司務這個清水職位,李贄是這么說的:“我心目中的窮,同一般人說的窮不一樣。我覺得最窮是聽不到真理,最快樂是過自己感興趣的生活。十幾年來我奔走南北,只是為了生活,把追求真理的念頭遺忘了,如今我到了京師這種地方,能找到博學的人請教,就是快樂。”
李贄最輝煌的政治生涯是在云南姚安。李贄在姚州知府任上干得如魚得水,臨走時,“士民遮道相送,車馬不能前行”,場面也夠感人的。但是正當妻子兒女感到隨著他的職位高升終于有出頭之日的時候,他卻突然遠離官場,做了和尚。李贄為什么要出家?他自己的解釋是這樣的:“所以落發(fā)者,則因家中閑雜人等……以俗事強我,故我剃發(fā)以示不歸……又此間無見識人多以異端目我,故我遂為異端,以成豎子之名。兼此數(shù)者,陡然去發(fā),非其心也?!?/p>
顛沛流離的生活經(jīng)歷和悲慘辛酸的家庭不幸并沒有改變李贄乖張狂逸的脾性,相反,這種生活的磨礪使這種脾性更加強化了。
如此被捕
不做官以后,李贄四處開壇講學,一時間,和尚、樵夫、農(nóng)民、甚至連女子也勇敢地推開羞答答的閨門,跑來聽李贄講課。
孔子千百年來,人人敬為圣人,朱熹更是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李贄不以為然,他說得很風趣,難道羲皇以上的人都大白天點著蠟燭走路?又說孔夫子不過是個和別人無異的庸眾而已。在幾千年“三綱五常”的“無我”教條下,李贄喊出了人人皆圣人、可以有自我的心聲。
萬歷二十八年,76歲高齡的李贄回到了龍湖,打算結束多年流浪的生活,終老在此。但東林黨人張問達“告發(fā)”了李贄,而且,是一個李贄做夢都想不到的罪名:僧尼宣淫。
萬歷皇帝批示:“李贄敢倡亂道,惑世誣民。令下詔獄治罪。他的著作不論出版與否,一概查抄燒毀,凡收藏、保留者,嚴懲不貸!”
逮捕過程非常順利。當時李贄就在北京通州的好友馬經(jīng)倫家里,他是應邀到此著書講學的。聽到抓他的錦衣衛(wèi)到了,身體已經(jīng)很羸弱的李贄竟快步走出來,大聲道:“是來逮捕我的吧,快給我抬來門板,讓我躺上去?!卞\衣衛(wèi)目瞪口呆,只好按照吩咐,把他抬進了監(jiān)獄。
對死,李贄無所謂得很:“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來死,反等出禍?!比欢?,萬歷皇帝并不打算讓他死,思想的傳播已經(jīng)扼殺,桃色新聞又不是什么死罪,皇恩浩蕩其實也很容易。于是,李贄既沒受什么刑,又可以讀書寫字,牢獄條件不可謂不好。最終的判決書下來了,李贄一看:送回老家,地方看管。他頓時失望了:一個自由的斗士,怎么能夠被看管?
他最終用一把剃刀追求到了他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