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名言:簽訂條約就是為了撕毀。
車無轅不行,人無信不立。據(jù)楊伯峻先生統(tǒng)計,《論語》有38處講“信”。但政客的信用度偏低。一位婦人戲謔俾斯麥說:當你們說是的時候,意思是可能;當你們說可能的時候,意思是不行。西方有一句名言說得更赤裸裸:簽訂條約就是為了撕毀。
很多領(lǐng)導(dǎo)人希望別人守信而自己不守信,好處全占到。對此,古羅馬雄辯家西賽羅說:“暴力或背信都可能犯錯誤,背信屬于狡猾,暴力屬于驃勇,這兩種人完全是不肖之徒,但背信更卑鄙?!?/p>
誠信有成本
失信于人,還不如當初不隨便許諾,以免陷自己于不義之地。
商鞅不是儒家人物,但最強調(diào)政治家的信用。他在京城南門口豎了一根大木,對圍觀者說:“誰要能將這根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就賞他五十金!”大多數(shù)人都懷疑商鞅的許諾不能兌現(xiàn)。有一個人卻扛起木頭,從南門一直走到北門,商鞅當場賞他五十金。
百姓相信了他言必行,于是新法得以推行。商鞅信守承諾,就是為了樹立政府令行禁止的威信,區(qū)區(qū)五十金在所不辭,而且花小錢辦了大事,像個會計。如果得不到實際的利益,只為一個空洞的承諾,要付出諸多代價,就不知這位改革家會不會信守諾言了。
歷史上有很多不守信的政治家,所以出現(xiàn)一個守信的,就很以為貴,要記錄?!顿Y治通鑒》就不惜筆墨記載了一個為守信不惜付出點兒代價的文侯。
文侯與群臣飲酒,興高采烈,此時天開始下雨,可是文侯卻出人意料命人備車,準備外出。左右說:“酒喝得如此快樂,天又下雨,你還要去哪里啊?”文侯說道:“我和虞人約好打獵,現(xiàn)在雖然快樂,怎能把約會的事忘記呢?”于是前去,犧牲了飲酒之樂和晴天出行的便利。
這種小事人人都遇到過,但反應(yīng)卻不同。有的政治家小時候就不守信用,本性就不好,但儒學家宋濂就是一個反例,也被史書收錄。宋濂小時候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只能借,每次都按時還書。有時隆冬季節(jié),滴水成冰,還連夜抄書。宋濂對自己狠一點兒,別人就對他好一點兒;宋濂對自己好一點兒,別人就對他狠一點兒。
失信于人,還不如當初不隨便許諾,以免陷自己于不義之地。
失信的代價
齊襄公怎么都沒有想到自己的下場竟是失信所致,權(quán)力蒙蔽了他的眼睛。
失信不是故意欺騙,但后果有時候和欺騙一樣嚴重。公元前686年,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去戍守葵丘,講好瓜熟時節(jié)也差不多就是秋天換防,但到了輪換的時候,襄公并沒有派人去接替他們,他們就派使者去向襄公獻瓜,委婉提醒襄公兌現(xiàn)諾言。
不知究竟為什么,襄公不但不派人接替,反而惡語相加,肆意侮辱。官逼官反,連稱、管至父便偷偷地去投靠與襄公結(jié)怨甚深的公孫無知,三個人一起殺死了齊襄公。齊襄公怎么都沒有想到自己的下場竟是失信所致,權(quán)力蒙蔽了他的眼睛。
齊桓公有事要反悔,不過身邊有管仲?;腹汪斍f公曾舉行盟會,會盟時魯國的曹沫劫持了他,用恐怖手段,要求齊國歸還侵占魯國的土地,當時桓公沒辦法只好答應(yīng)。事后齊桓公想反悔,管仲就反對,說本來答應(yīng)了再反悔,天下諸侯和百姓會認為齊國違背諾言不守信用,這樣齊國無法當霸主,于是踐約還地。
在暴力脅迫的情況下承諾的事,即使在今天,都是可以不算數(shù)的,因為違背了許諾者的真實意圖。但管仲杰出就杰出在這些地方,哪怕違心的承諾也要兌現(xiàn)。他認為誠信乃天下的根本,要堅持一萬年不動搖。挾持之下的承諾尚且兌現(xiàn),那正常的承諾一定沒有問題,管仲是在用土地做廣告,所以桓公稱霸還是有底氣的。
毀約的花招
一句氣話,導(dǎo)致了國家一項地道工程。
守信有成本,不守信得付出代價,于是各種變通出現(xiàn)了。
鄭莊公寤生的母親姜氏,在生他時難產(chǎn),姜氏一直耿耿于懷,偏愛小兒子太叔,縱容他造反。兵敗后,太叔自刎。莊公搜出了太叔和姜氏的往來書信,把姜氏攆到別處去住,發(fā)誓說“不到黃泉,母子永不相見。”
不久,莊公開始想念母親,后悔當初之言。有個叫潁考叔的人,獻計道:“主公可派人挖掘地道,直到挖出泉水,在水旁建一地室,請姜夫人在里面居住。主公母子在地室中相見,這不是所謂黃泉相見,主公也就不必擔心違背誓言了?!?/p>
莊公聽了很高興。于是潁考叔帶領(lǐng)了幾百個工人,開始挖掘地道,一直通到姜氏的居室下。地道很深,地下的水都冒出來了,自然算是黃泉。莊公動身前往挖掘好的地道,與母親相會,莊公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苯铣龆x曰:“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p>
融融泄泄,和好如初。但一句氣話,導(dǎo)致了國家一項地道工程。當初不想見,是真的,后來又想見,也是真的。兩個都是真的,諾言就得是假的。所以,就夠工人忙了。
多年以后,潁考叔的衣缽被呂后繼承。
韓信功高震主,被劉邦貶為淮陰侯。為了以后能保命,就向劉邦討要了個承諾。劉邦對韓信的承諾是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其實就是讓韓信放心,永不殺他。
但劉邦的老婆呂后還是把韓信殺了。殺的方法是:把他裝在一個籠子里吊起來,不見地了;蒙上白布,不見天了;用削尖的竹子捅死,不見鐵了。
違背了諾言沒有?形式上沒有,本質(zhì)上背信。劉邦原本就是一個背信的受害者。當年義帝說誰先入關(guān),誰稱王關(guān)中。秦軍主力和項羽相持在外,劉邦率先入關(guān)。但項羽卻把他封在偏僻的漢中,于是有楚漢相爭。為了戰(zhàn)勝項羽,劉邦也不守信了。他和項羽打了幾年,都精疲力盡,于是簽訂協(xié)議,以溝為界,一東一西,互不侵犯??身椨鹨怀繁?,劉邦就立即開打,最后逼得項羽自刎烏江。
韓信不知道劉邦的德行嗎?知道;不知道一個空洞的承諾不能束縛劉邦嗎?知道。為何還要承諾呢?和孔子一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知道自己必死,但也要后人知道,是劉邦不夠哥們兒。將軍要是斗得過皇帝,那他就去做皇帝了。
殺就殺了,用雕蟲小技表示自己信守承諾的地方,處處顯示你違背了承諾。
簽約的膽量
當年跟列強簽約,不知道李中堂心中是否有毀約的念想。
反正要毀約,所以簽什么約都敢。
石敬瑭甘愿厚顏無恥地對歲數(shù)比自己小的契丹皇帝自稱兒皇帝,割讓幽燕十六州,或許就有自己的小算盤。今天簽了,明天就要撕毀,原本不過是忽悠一下契丹。不過,歷史沒有答應(yīng)。
當年列強逼著清政府要員簽訂不平等條約,某親王拿著條約,痛哭流涕。李鴻章拿過簽字筆,代他簽。說:“年輕人的路還長,讓老夫來簽?!辈恢览钪刑眯闹惺欠裼袣Ъs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