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良好的課堂風氣,是創(chuàng)設最佳學習情境的關鍵。為此,我對課堂風氣調控作了一些嘗試。
一、因時因課而異
首先,教師要注意時機性,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適時引導學生,注意新課導入的“引趣”,調整課堂風氣向積極活躍型發(fā)展。其次,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對課堂風氣的調控也是不同的。如在教學“利息”時,我問學生:“錢能不能生錢?你們想不想讓錢生錢?”一聽到錢能生錢,學生們都興奮起來,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引出利息就是把錢存放到銀行生出的錢,要想錢生錢就要把錢存放到銀行,不管有多少錢,哪怕一百萬放在家里不會生出(增加)一分錢,而放到銀行就會生出錢利息)。這樣,學生對“利息”有了極大的興趣,很容易地學會“利息”這一課的內容。
二、因人而異
課堂風氣的好壞,除去教師的引導、激發(fā)等因素外,還取決于個別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差、好做小動作的學生。教師要察言觀色,發(fā)現干擾正常課堂秩序的學生要及時調控,以眼神、手勢或語調輕重緩急、提問等形式引起這些學生的注意,把這些干擾因素調控到與正常課堂風氣相和諧一致的地步。學生的性格愛好總是有差別的,教師也要注意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控,使他們與課堂風氣相協調。首先,性格內向的學生與活躍的課堂風氣不協調,教師可采用提問、鼓勵等手段向他們提出一些易答的問題,一旦回答正確,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增強參與意識,將自己融入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之中。其次,“焦慮”是一種類似抵抗的反應,即學習者對當前或預計到對自尊心有潛在威脅的情境產生的一種憂慮的心理傾向。焦慮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焦慮度過強和過弱都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壞。作為教師,課堂上應密切關注學生的神態(tài)變化,細心留意學生的各種反應,及時做好調控,引發(fā)正常焦慮,抑制過度焦慮。對此,教師可采用如下方法:
1 學生在課堂上焦慮過度的表現及調控。
教學中,常聽到學生說:“我怕老師提問時點我的名字,講錯了難為情。”這其中是畏懼心理的表現和要面子的心理流露,把握的基點是抑制焦慮。可采用以下方法:(1)消除顧慮,加強安全感。我在教學中常給學生講,差錯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只有產生差錯,學習者才會去分析差錯的原因,努力去避免差錯,知難而退是不可取的,害怕失敗永遠不會成功。我的溫和態(tài)度,使許多學生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打消了顧慮,發(fā)言安全感增強了。(2)調整節(jié)奏,有張有弛。在數學教學中,當學生面臨的問題難度大和產生畏難情緒時,可用“熱身賽”進行調控。如我講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因問題生疏、抽象、難度大,學生對我所提的問題一時不知所措,我便調整了講課節(jié)奏,停下來組織學生討論,學生經過“預熱”后果然取得良好效果。(3)具體指導,及時表揚。
2 學生在課堂中焦慮度過低的表現及調控。
學生在課堂中焦慮度過低的表現為對一切教學措施都不感興趣,采取冷漠態(tài)度,認為發(fā)言不過是成績好的同學的事,最后老師還是會講的,不愿動腦、不愿發(fā)言,不參加討論,注意力分散。對于這類學生,調控的辦法是刺激焦慮??砂匆韵聝煞矫鎭磉M行:(1)控制依賴,開發(fā)思維。依賴表現為按照明白的、簡單的和相對刻板的方法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高度依賴權威與集體準則,缺乏獨立思考。為了刺激學生的焦慮度,我在教學中常抑制這種依賴,注意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使學生處于“躍躍欲試”的動態(tài)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2)不斷制造“刺激”,使學生自覺積極地投入學習。課堂上要調控學生的焦慮度,不斷地制造“刺激”,以令人興奮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責任感,還要給學生明確的任務與目標,提高學習要求,適當增加學習的壓力。只有這樣不斷刺激學生參與學習,讓學生保持一定的焦慮度,才能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
總之,教師應把握好教學的尺度,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積極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最佳學習環(huán)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雙管齊下、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原來枯燥難懂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便于理解,達到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