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想讓學生思維活躍,文筆流暢,就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親身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然后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激發(fā)興趣,點燃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習作教學若想激活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教者必須始終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用“童真”、“童趣”去撥動他們心里的詩的琴弦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熱情。比如:有一次我上作文課,上課伊始,我激情洋溢地朗誦了一首《假如》詩:假如沒有農民伯伯的春種秋收,我們將會餓斷饑腸;假如沒有紡織工人紡紗織布,我們將光著脊梁;假如沒有郵遞員叔叔傳遞信息,我們將如聾似盲。假如有了各行各業(yè)的人,我們的航船才能返航,有了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努力工作,我們的世界才越來越漂亮。朗誦完后我就問學生:“同學們假如你是×,你會怎樣做呢?”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的情感閘門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傾吐各自的奇思妙想,他們的想象如霓虹般五彩繽紛……課堂上熱鬧非凡,學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學中來,為寫作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愉悅心情,促進觀察
剛開始作文的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會碰到“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的困難,如果單靠老師傳授抽象的寫作知識,是難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缺點。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根據(jù)教材內容采取指向性的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lián)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訓練。如何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呢?最直接的辦法時就激發(fā)他們觀察的興趣。小學生容易受個人情緒的影響,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并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被關注事物上。他們會產生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的念頭,并會通過多種方式實現(xiàn)細心觀察,如:看、聽、聞、嘗、摸、想……從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時教師最應該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情,以實現(xiàn)學生通過細心觀察,寫出有個性的作文來。
如在組織學生完成習作《可愛的校園》時,在布景觀察作業(yè)前,我問學生:“你喜歡咱們學校的校園嗎?你認為校園的哪一點最吸引你?”因為學生與自己所在的學校朝夕相處,所以很容易激起他們熱愛學校、熱愛校園的情感,于是教師可以利用一節(jié)語文課,給學生們充分觀察校園的時間,然后以集體討論的形式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次觀察的結果可以說是內容豐富,出人意料。有的學生認為學校的辦公室最吸引人,因為在那里辛勤工作的老師將一批批合格畢業(yè)生送入中學,而且有些白墻紅柱在充滿勃勃生機的校園里顯得特別莊重;有的學生認為操場上的參天青松最感動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嚴寒酷暑。它們總是挺直胸膛,體現(xiàn)出剛強不屈的頑強作風: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校園中的紫藤架最美麗,尤其是到了初夏時節(jié),在滿眼濃濃的綠色中掛著一串串類似于紫葡萄的花,好似一幅色彩艷麗的水粉畫……這無疑是同學們的愉快心情促使他們產生興趣,進行細致觀察的結果。
三、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作文素材
作文指導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于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往往教師布置下作文題,學生總會感到無從人手,沒什么可寫,這就陷入了僵局。這時,必須得想方設法融化“冰點”。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有材料可寫。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寫作過程的特點。精心設計出一些與教學目的相關且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著“準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向學生布置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來完成寫作練習。如在一次寫“第一次一”的寫作練習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作文中沒能準確地把握住自己“第一次”的真實感受,沒能具體、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寫得空洞、不真實。于是,我就有意識地結合勞動課中的《釘紐扣》一課的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作文情境。我先指導學生搞清楚釘紐扣分穿針、引線、打結三步進行,然后組織學生分步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表演同學的動作、表情是怎樣的,并且要求用準確的詞語表達出來。這一下,全班同學都盯住表演的同學,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緊接著,我請學生將觀察到的動作、表情用準確的詞語,按順序寫下來。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趣,增添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使學生能寫出文章,而且還使學生的寫作認知得到提高,達到了作文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