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漢語中,“禮”大致有如下幾層意思:1、禮最初的本意是敬神,然后才發(fā)展為敬人,即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后來引伸為表示敬意的通稱。如敬禮、禮貌等;2、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舉行的儀式。如婚禮、喪禮等;3、泛指等級社會中的某種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如“講禮”等;4、某種包含著感情因素和要求的物品。如禮物、禮金、送禮等。解釋雖然有多種,但基本含義是一樣的,無論什么“禮”都是感情的載體,是溝通與協(xié)調的橋梁。在這里,我們只說說“送禮”。
首先申明,那種帶有賄賂性質的“送禮”,不在我們言說的之列,這是因為,那種純粹功利性的“送禮”,雖然形式上與一般“送禮”相類似,但用心上完全有?!岸Y”之初衷。因為帶賄賂性質的“送禮”,送去的絕不是敬意和善意,送去的很有可能是一種皮笑肉不笑的禍心和算計。
據(jù)說,人類“送禮”的歷史已有四千多年。人類最初的禮物是送給神靈與逝去的祖先的,目的是尋求庇護,追緬先人,寄托崇敬,祈禱幸福。由此可見,禮物從它一出現(xiàn)開始,即是一種美好感情的載體。送禮,說到底是送一種祈盼,送一種感情,送一種尊重與感激。當然其中也包含著某些可以體諒的世俗功利。
雖然我們的古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淡如水的君子之間,也必須借助于物質來承載情感?!靶悴湃饲榧堃粡垺?,那寫上字,或者繪上畫的紙,也是一種禮品。另外所謂君子之間也送清茶或者書籍,并且將此舉視為雅事。更何況,平凡生活中更多地生活著凡人,凡人與凡人之間,有各種各樣的牽連;有太多太復雜的情感要溝通,焉能無“禮”?所以我對生活中的這種寄托著美好情感的送禮行為不僅贊成,而且是倡導的,因為如果沒有了禮品,我們的各種美好的情感就會失去一種重要的載體。
我甚至認為,有的時候不送禮反而不妥。不信你打量一下生活就知道了。領導看望勞模、先進人物總會帶上一些禮品,這種送禮不在于禮品的厚薄,重要的是送去了一種領導對貢獻突出者的一種禮節(jié)。你給朋友送去一件他喜歡的物品,借此送去的是情誼;領導在年關帶著禮金、禮物去看望下崗工人,或災區(qū)民眾,送去的是慰問與關愛;兒孫輩帶上一些禮品去看望父母、長輩,送的是尊重與感激。我為這種送禮叫好。尊敬一個人、喜愛一個人、關心一個人,一定要通過言行與物品表達出來,因此我覺得,情人節(jié)的一支玫瑰,春節(jié)里給晚輩的一點“壓歲錢”,教師節(jié)的一張賀卡、母親節(jié)的一則短信、重陽節(jié)的一次聚餐、成人節(jié)的一本好書、圣誕節(jié)的一盒巧克力、生日紀念日的一件小禮品、朋友聚會時的一瓶好酒,應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必需。
情感需要載體。正如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敬禮,社會活動中需要各種禮儀一樣,生活中也需要你送給我,我送給你的禮品。但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先有真摯的尊敬、感激、友誼等情感,而后有禮品,那種失去了感情內蘊專為功利而送的錢物只能是禮品的一種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