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包天笑某日與友食陽澄湖蟹,蓋時人食蟹多以一團(tuán)一尖對搭,名曰“對蟹”,但不解何以稱“大閘蟹”,疑誤傳。有昆山人方惟一說:“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shè)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這便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p>
1811、顧頡剛小時候最喜歡吃蝦,一看到飯桌上沒有蝦,就賭氣不吃飯了。
1812、楊希枚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因在四川南溪李莊史語所工作,生活清苦,天天吃花生米,從此養(yǎng)成了愛吃花生米的習(xí)慣,其他幾乎沒有再愛吃的了。
1813、任溶溶讀家鄉(xiāng)清東《鶴山縣志》,發(fā)現(xiàn)也記載有生長地旺宅村,而且記有此村出產(chǎn)煙葉,大為歡欣,神往70年前打漁生活,打上來全是小拇指長的小魚,曬成小咸魚,自己吃。他說:“這樣小事也記了,可見縣志的價值?!?/p>
1814、汪道涵與辜鴻銘1993年在新加坡會談成功。汪特在董園夏蓮廳宴請辜一行,晚宴菜單用毛筆書寫于一張專用箋紙,紙為白底黃邊,下方印有一枝盛開的的梅花。汪將所有的九道菜巧妙地嵌入了一篇妙文:你我“情同手足”(乳豬與鱔片),同是“龍族一脈”(奶酪龍蝦),今夕“燕語華堂”(官燕燉雙皮奶),“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和鳴,譜一曲“喜慶團(tuán)圓”(董園鮑翅),祝大家身體健康“萬壽無疆”(木瓜素菜),海峽兩岸的“兄弟之誼”(荷葉飯),定能“前程似錦”(水果拼盤)、“三元及第”(三種海鮮)。
1815、郭臺銘愛喝汾酒,自己和鴻海團(tuán)隊成員“喝酒必汾”。在深圳,一進(jìn)酒店先問有否老白汾,一聲“沒有”扭頭就走。他十分開心地說:“因為我,深圳各大酒店都擺上了老白汾?!?/p>
1816、范冰冰應(yīng)某食品銷售公司請,以《胭脂雪》中“燕夫人”的名字為其產(chǎn)品代言,她順勢入股做起了該公司的“燕窩月餅”生意。范還特別提議在每盒月餅中放入一張她親自設(shè)計的卡片,卡片背面印上以她名字命名的愛心基金的號碼,讓消費者奉獻(xiàn)愛心。
1817、陳賡在長征中與宋任務(wù)一起行軍。某日陳在宿營地煮肉,忙得辛苦,正好宋一覺醒來,乘時大吃。等到陳發(fā)現(xiàn),已所剩無幾。后廖承志給宋任務(wù)作肖像畫,陳見了就在旁邊寫了“窮像”(意思是很像宋任務(wù)吃相)。宋對此畫和題詞大為欣賞,幾十年一直掛在室里。
1818、蔣介石宋美齡1941年春與何應(yīng)欽視察四川合川釣魚城,他要求粗茶淡飯招待可也??h長當(dāng)即招待以豆花。蔣宋對豆花滋味贊不絕口,說是此豆花與吃雞肉一樣味道鮮美??h長向他倆介紹:此乃合川一大特色名菜,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雞豆花”。還說此菜乃武則天宮廷御膳。它是將雞胸脯嫩肉,搗成肉末,再加雞蛋清精心調(diào)制而成。它有傳統(tǒng)豆花之色之味感,且含雞香與鮮味。
1819、海軍參謀長張學(xué)思文革初期為林彪李作鵬等私自關(guān)押于不透氣房間里長達(dá)兩年多,還不給吃清潔的蔬菜。他憤懣地在紙上交代說:“我也不是要吃什么山珍海味,連吃點普通的東西,你們都說沒有。我想吃點土豆,就是馬鈴薯,這個不會沒有吧,我想把土豆剝了皮,用白水煮煮吃就行?!?/p>
1820、胡錦濤2008年8月8日以中國國家元首為奧運會舉辦的國宴菜單是:荷香牛排、鳥巢鮮蔬、醬汁鱈魚,外加瓜盅松茸湯的“三菜一湯”。
1821、董竹君70年代初囚于秦城監(jiān)獄,同獄四人,共餐時,飯菜外僅一小盆醬油。每次吃完后,四人輪流用指頭刮吃盆邊一圈的殘油。
1822、周恩來1960年1月首次在外宴請貴賓是緬甸總理奈溫,選擇處是剛開張的全聚德帥府園烤鴨店,菜譜特定為:四冷盆(鹵翅膀、糟鴨片、鴨肝片、拌鴨掌)、熱菜(鴨四寶、炸肫肝、爆鴨心)、烤鴨、鴨架白菜湯、蒸蛋糕、蜜汁梨、鮮果。當(dāng)時正與緬甸商討邊界問題,時人稱為“烤鴨外交”。
1823、陳光標(biāo)12歲那年聽老師說青蛙是益蟲,到田里觀察,看青蛙伸出舌頭把眼前的蚊子吃了,就跑到老家江蘇泗洪天崗鄉(xiāng)集市上,把青蛙買了放生。后來他成為大企業(yè)家,在菜場見到青蛙、烏龜,就要買來放生。據(jù)說,他放生到南京玄武湖里的青蛙、烏龜可以按噸計了。
1824、王震1943年南泥灣墾荒取得成績。9月在主持召開生產(chǎn)經(jīng)濟(jì)副營長、司務(wù)長干部會議上作了改善伙食報告時,親自下廚做飯菜,教給“雜和飯制作”(雜糧和合吃法),按照這一辦法,三個月內(nèi)就可以用土豆、南瓜、芋頭、玉米、蕎麥等節(jié)約一個月的伙食。每日每餐互相更替,既增加營養(yǎng)又常換口味。那天,王震還親自制作肉骨頭紅燒土豆,清燉牛肉蘿卜,燒豬雜、牛雜。
1825、彭德懷1959年3月由湖南烏石鄉(xiāng)家鄉(xiāng)回北京后,發(fā)現(xiàn)有家鄉(xiāng)送的一磁壇蜂蜜,心情不安,因原物奉還不便投寄,即寄出30元。
1826、毛澤東晚年愛吃“胖頭魚”(鳙魚),且尤愛吃魚尾上那段肉。有次還望著湯碗里特別肥大的魚頭說:“這條魚比一般的魚頭大,不知它比別的魚聰明不聰明。想來是大腦發(fā)達(dá),應(yīng)該聰明吧。多吃這種大魚頭,一定會使大腦發(fā)達(dá)?!?/p>
1827、陳燮霞2008年8月在北京奧運會舉重比賽前只是吃了一碗方便面,外加了雞湯和海蝦。教練馬文輝說:“吃面條是因為容易消化,能量那是足夠了。就此換來六把成功?!?/p>
1828、郭晶晶是河北人,她說一直不太喜歡吃西餐。因此,她每次出國,辣椒醬那是必備的。
1829、毛澤東喜歡吃魚凍,而且還放在用餐的最后才吃。魚凍是魚湯冷卻凝結(jié)而成的,腥味尤濃。有服務(wù)員深為不解地問:“主席,魚凍腥得很,有什么好吃的???”他笑著說:“我就是要這種腥味呢,魚不腥就不是魚了。”
1830、世界羽壇的男女一號選手又是情侶的林丹和謝杏芳在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就帶了很多辣椒醬,然后配著方便面一起吃。他們說:“就是這樣我們才拿到奧運會冠軍的。”
1831、丁蘭在1940年7月于延安中央醫(yī)院為江青分娩,毛澤東特在楊家?guī)X窯洞宴請,當(dāng)時延安葷菜只是羊肉。為此他特意請炊事員照顧丁蘭四川人特性,做了幾樣豬肉菜,還多放了些辣椒末子。
1832、曹原彰從王永慶夫人處學(xué)得臺塑牛排制作法后,開出王品集團(tuán)的第一家餐廳,主打牛排西餐。他經(jīng)幾個月精心研究,發(fā)現(xiàn)做牛排最好的原料是牛的第六至第八對肋骨,這幾對肋骨在250℃烤箱中烘烤90分鐘,味道還十分鮮嫩,而且正好符合骨長17公分、重16盎司的最佳規(guī)格。正因為如此,一頭牛只能出六份牛排。
1833、胡耀邦1975年復(fù)出任中國科學(xué)院第一副院長(院長郭沫若不管事),每天早晨從家里帶一只饅頭出發(fā)到院。中午忙得趕不上食堂午飯,就靠饅頭加水充饑。
1834、陸久之1945年10月經(jīng)湯恩伯手,在上海創(chuàng)辦日文版《改造日報》,因宣傳民主、進(jìn)步,其友、時駐朝鮮大使邵毓麟向湯恩伯告發(fā)。陸在錦江飯店宴請邵,酒過三巡,指著餐廳賬臺前兩行字:“君若滿意,請告訴朋友;君若不滿,請告訴我們!”陸說:“老兄對我不滿,可直接告訴我?!鄙郾恢S喻,此后,遂不再告發(fā)。
1835、董竹君開辦上海錦江飯店,為交流信息還組織一個11人生日會,按各人生日次序,每月在錦江共餐一次。1937年正月初五正逢董自己生日,是日郎靜山特制竹葉一幀,易君右作詩一首:新春第一報平安,更報乾坤改舊觀;隨意攝來三二筆,梅花共壽擁清寒。
1836、張謇70歲后,聽信上海某德國醫(yī)生所說,移植生殖腺可以返老還童,就與地方當(dāng)局商量,從一個年輕囚犯身上取下睪丸移植。據(jù)稱體魄有強(qiáng)壯,飯量也有增加。不料,一次因多吃了幾只糯米湯團(tuán),又受了涼,終于不治身亡。
1837、袁世凱稱帝前,長子袁克定在北海團(tuán)城宴請幾個兄弟吃西餐。其弟克文想起曹丕曹植兄弟相煎故事,攜帶一把銀制刀匙前去赴宴。在袁克定勸酒時,滴酒未沾,且用銀匙探入湯內(nèi)立即變成黑色。他當(dāng)即起立,怒視老兄而退。
1838、胡耀邦1988年11月20日晚,在長沙住處獨自吃了一碗加了辣椒油的清湯面。事后,工作人員才知道這是他的73歲生日。
1839、郭沫若1937年由日本返回國內(nèi)住在上海,董竹君怕他再遭陷害,每天三餐特派職員負(fù)責(zé)專送,長達(dá)一個半月。郭因此贈詩一首:患難一飯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陸沉。今有英雄起巾幗,“娜拉”行跡素所欽。
1840、袁克文西湖踏青,忽于酒家發(fā)現(xiàn)宋代定瓷官窯的酒碗,大喜,原來是酒家女云姑祖?zhèn)髦?。云姑請袁為她的家釀題名。袁即寫了“朝露寒露”四字,并作詩七絕:“無意登樓聽冷泉,忽來仙子弄便娟。為斟寒露朝露色,天外羈愁一度蠲。”袁克文飲罷,以大洋四元為贈,云姑以酒碗贈以識家,他更喜悅,又以指上綠寶石戒指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