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女性獨立意識是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舒婷詩歌申的女性獨立意識表現在召喚女性的獨立人格、凸顯女性的自我價值、張揚女性的主體意識、體現女性的社會責任感,從“呼喚女性的獨立人格”到“體現女性的社會責任感”,舒婷筆下的女性獨立意識經歷了由外到內、由隱到顯的發(fā)展過程,是從“自我”到“大我”的衍化與嬗變。
[關鍵詞] 舒婷詩歌 女性 獨立意識
上世紀70年代末,在中國古老而又新生的沃土中,“朦朧詩”這個文學幽靈悄然初顯,又奇跡般地引起詩壇的廣泛關注:80年代初期,它傲視群芳地占據著當代詩壇的統治地位。舒婷是最早被當時詩壇接納的“朦朧詩人”之一,她的詩歌自然顯現著她作為女性詩人的溫順、多情、柔美以及現代女性的獨立精神和品格。舒婷作為“朦朧詩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也自然受到詩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其展現了強烈的女性獨立意識。
在男權統治社會的大背景下,新時代女詩人舒婷,從她特有的女性視角出發(fā),以女性的思維方式、情感表達、心理特征以細膩的筆觸,精心抒寫她所理解的人和世界,具有鮮明的女性獨立意識。舒婷詩歌其幽婉含蓄的旋律唱出了個人的愛情觀、人生觀,凸現自我的尊嚴,構造出嶄新而獨立的女性形象,表現了新的價值觀念下女性意識的重建思考。
舒婷詩歌中的女性獨立意識,表現為表現在召喚女性的獨立人格、凸顯女性的自我價值、張揚女性的主體意識、體現女性的社會責任感。以下就對這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呼喚女性的獨立人格
《致橡樹》是舒婷愛情詩的代表作,詩中所抒發(fā)的對于獨立人格與平等觀念的召喚,可視為現代女性的愛情宣言。在封建社會的傳統里,女性被封建的綱常禮教壓在社會的最底層,女性的獨立人格被極大地扭曲,形成了對男性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為女人的生活內容,夫唱婦隨成為女人生活的準則,夫榮妻貴成為女人的生活理想。
《致橡樹》一開始就以其嶄新的愛情觀念和頑強的人格力量呼喚女性的獨立人格。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緣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致橡樹》)
詩人在詩歌的開頭就開誠布公,直面愛人橡樹,表明強調女性人格價值。在男女愛情關系上,女性不再是陪襯,不再是附庸,二是首先以一個獨立的認同身份出現,他們首先意識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
真正的女性不能僅僅為了丈夫而犧牲自己的一起,將自己柔弱的肩膀作為丈夫攀登的階梯。如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致橡樹》)
詩中的“我”既不愿作附屬、陪襯,也不愿作袒護與滋潤男性的日光、春雨,而是要作為平等的、并肩站立的“另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不獨是對傳統的“夫貴妻榮”、“夫唱婦隨”觀念的反撥,同時也是對于那種極端主義的“女權”意識(認為女性應凌駕于男性之上并提出所謂的“性別政治”、“性別戰(zhàn)爭”、“性別反殖民”等)的警惕。
這是女性獨立意識的張揚。她不甘心僅僅是作為對方的鋪墊和陪襯,而要求有一個平等獨立的地位。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平等只是在法律意義上,在意識領域里,他們依然受著傳統思想的深刻影響,幾千年的男尊女卑思想已經讓女人習慣于做一個弱者,站在男人背后或旁邊,永遠是一個陪襯。正是因為相愛,“我”才站在你的“近旁”;盡管“我”很愛你,但還是要與你保持一定的距離:你有你的“位置”,“我”有我的位置,不能因為相愛而失去自我。女性和男性同樣是人類社會的一員,女性具有和男性一樣獨立的觀念意識。
2、凸顯女性的自我價值
可以說,通過“我自己”來感應世界,表現“女性”,是舒婷的詩最突出的特點。在過去的歷史中,流淌著節(jié)婦、烈女的眼淚和鮮血:女性以埋葬自己純真的感情為代價來換取對傳統道德的虔誠,為了虛幻的夢扭曲性靈,讓青春白白流逝,做無畏的犧牲品,這些在女性身上是悲劇的做法,卻都被男權社會視為女性至高無上的美德。人們對神女堅貞的禮贊其實是維護封建思想、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只關注“禮”而不關心“人”,只把女性當作“神”而不是“人”,更不是“女人”!如《神女峰》里所寫道的:
與其在懸崖上層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苦一晚(《神女峰》)
傳統思想要求女人守望愛情,站在男人背后支持男人。然而此詩證明女性如果不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依然以男人為中心,失去了自我,最后往往淪為犧牲品。激烈的反傳統的新文化養(yǎng)育了一代覺醒的新女性。
千百年來,人們極力鼓吹的堅貞觀念,對曾經爭相傳送的神女峰傳說,舒婷以一個獨特的反思者的視角,發(fā)出了深層次的質疑,破天荒第一次地喊出了“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苦一晚!”這是當代女性基于女性生命本身的呼喚,體現出了新的愛情觀和自我價值觀。
中國女性在封建節(jié)烈觀的恒久壓抑下所透出的一陣又一陣閃電,相信每一個敏感的人都清楚這些閃電意味著什么。舒婷詩歌中女性自我獨立意識已經被喚醒,并逐漸膨脹。女性在對愛情的追求上,應該是自己愛情的主宰,凸顯女性的自我價值。
3、張揚女性的主體意識
舒婷的《致橡樹》首先帶來了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這是一首張揚女性尊嚴的,可謂新時期女性的主體意識的宣言。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致橡樹》)
在《致橡樹》中,詩人以“我”的實在感確立了其在世界中的獨立存在和主體位置。以自身的主體意識表達現代人的生命倫理觀,以主體“在場”的方式建構起女性“主體解放”與“男女平等”的主體意識。這將女性獨立的主體意識張揚到了極致,面對男性中心話語和男性權威的有力挑戰(zhàn),“木棉”敢于對“橡樹”進行愛情告白,木棉的意識即詩人的女性主體意識:女性只有自重、獨立才會有真正的愛情。
詩人在男性化的世界中借用適合自我表達的“告白話語”將審視角度轉向女性的內心靈魂,折射出對女性本身的生存意義和生活價值的思考:渴望獲得女性應有的自尊,渴望女性能得到整個社會的理解和認同,渴望自己的主體意識成為現實。
只有當女性不僅以女性為眼光洞悉自我,確定自身本質、生命意義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而且從女性的角度出發(fā)審視外部世界,并對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時,作為“生成著的存在”“現代女性”才能確立自己在男女關系上的主體身份。
4、體現女性的社會責任感
舒婷詩歌中有一種深沉而濃郁的社會責任感,彰顯了新時期女性的獨立意識,主要表現在女性身處困境,毫不退縮,勇敢地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作斗爭上。
和男性一樣,女性擔負著社會的責任,她思考的不只是自我形象,更重要的是自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舒婷在詩中明確地表達了對困難和逆境的絕不妥協的態(tài)度:
“既不能阻擋僅無處訴說/那么,為抗議而死去/是值得的//……這句話/被嘴唇緊緊封鎖伋取一生全部誠實與勇氣/這句話,不能說/那么,為不背叛而沉默堤值得的//……但是,記?。顝娏业目棺h/最勇敢的誠實莫過于——/活著,并且開口”(《人心的法則》)
與女性的溫婉柔弱和嫵媚細膩完全相反,這是詩人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這時詩人已經成為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代表了民族的意志和愿望!盡管那是一個男性化的世界,但女性同樣對對社會及民生進行思考與關注。這些詩句,也沒有男性化的激烈和剛硬,而凸顯了女性特有的柔韌風格。
如果說,舒婷詩歌從最初呼喚女性獨立人格的“自我”,再到體現女性社會責任感的“大我”,那么,舒婷筆下的女性獨立意識經歷了由外到內、由隱到顯的發(fā)展過程,是從“自我”到“大我”的衍化與嬗變。。正如舒婷自己說:“我可以損失時間,錯過一些機會,在情緒與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難。但我不放棄作為一個女人的獨立和自尊?!彼脑娮餍玖伺宰鳛橄鄬τ谀行缘牧硪粋€獨立本體的性別存在,為中國當代詩歌增添了明哲溫馨的色調和憂郁深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