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比小說《畫皮》和電影《畫皮》中共有的三個人物,即王生、王生之妻和女鬼(妖),探究電影《畫皮》對小說《畫皮》中人物性格典型性的突破,可以看出陳嘉上獨特的電影創(chuàng)作理念及體現(xiàn)在電影中的對愛和人性的思考。
[關(guān)鍵詞] 《畫皮》人物性格 突破 愛人性
電影和文學作為藝術(shù)的不同類型,有著不同的藝術(shù)特性和思維規(guī)律。但是,電影和文學同為敘事藝術(shù),則必然存在著某種難以割舍的關(guān)系。許多影片都根據(jù)小說改編而來,如《大紅燈籠高高掛》、《色戒》等。由陳上嘉執(zhí)導的電影新版《畫皮》對小說作了很大改動,甚至是有所顛覆。本文主要通過對比小說和電影中共有的三個人物,即王生、王生之妻和女鬼(妖),來探討電影對小說中人物性格典型性的突破,從而看出陳嘉上作為導演特有的文學觀,即借電影來展現(xiàn)自己對愛、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生活的反思。
一、懦弱書生——至情戰(zhàn)將
小說中的王生是個懦弱書生,而影片《畫皮》中的王生被賦予了一個武將的頭銜。這一改編是相當成功的。除了獲得使影片在武打視覺效果上更值得期待這一商業(yè)性效果,同時使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得以體現(xiàn),人物形象更為豐滿。王生本來不是將軍,只是因為原將軍龐勇離開了,他才上位變成將軍的。可是王生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能力遠遠不及龐勇。所以,他心里其實一直有一種壓力。城里出現(xiàn)了殺人取心的兇手,可是他解決不了。這個時候,龐勇回來了。龐勇可能有機會破案,因此這個壓力就更大了:同時王生也因為龐勇與自己妻子佩蓉曾經(jīng)有過微妙的關(guān)系而耿耿于懷。這樣,王生不僅僅局限于與佩蓉和小唯兩個女子之間的糾纏,還牽扯到了與龐勇之間的兄弟之情,影片的視覺更開闊了。
小說《畫皮》對于王生這個形象是持一種批判態(tài)度的,小說末尾異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然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還,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指出了王生貪好美色,招致畫皮女鬼上門,膽小懦弱使得自己被剖腹掏心。最終是在妻子的努力下才得以重生。電影《畫皮》徹底顛覆了這一形象。影片中的王生是個有情有義的武將。在抓不到兇手的情況下,他放下面子,鄭重地挽留龐勇留下,請求他的幫助。當然,王生這個形象的完善還是在于他與妻子佩蓉、女妖小唯之間的關(guān)系。他雖然被小唯所魅惑,也確確實實產(chǎn)生了一種愛情,但這種愛情僅僅是起始于原始的性欲,影片中多次對其春夢的情色表演正說明了這一點。他對小唯發(fā)乎情止乎禮,始終恪守著對自己妻子的愛情,甚至最后以死明志。在眾人對著被誤以為是妖的佩蓉大喊“殺了她、殺了她”時,王生的一句“她是妖我一定會殺了她,可她是我妻子,我怎么能放棄她”道出了對妻子的一往情深。
當今年代,我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很容易會將那些妖精比作婚姻家庭中的第三者,把佩蓉比作揭發(fā)多年的糟糠之妻,雖然在道德和實情上有著諸多復雜的具體情況,但這種類比使《畫皮》故事在新時代具備一定的普世價值。在影片中,王生被定義為一個在責任、道德和親情的約束下“忠于”妻子、重視家庭的代表。王生在影片中作為一個普通男子,時刻在捍衛(wèi)自己的人格,努力去捍衛(wèi)作為男人的道德和操守。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內(nèi)心也是經(jīng)過一番掙扎,使出懸崖勒馬的力道的。
在影片中突出強調(diào)王生的忠于妻子、忠于愛情的形象,并試圖以性的視角來透視男性在自我本質(zhì)上的掙扎,借助王生的困惑探討當代人的困惑,重塑男性恪守承諾、重責任的形象,重塑男性的家庭觀。這也是陳嘉上創(chuàng)作影片的主要意旨之一。
二、忠賢之妻——義膽貞妻
小說中有個著墨不多但卻很出彩的人物,即王生的結(jié)發(fā)之妻陳氏。當?shù)弥跎讲亍半翩睍r,她一邊好言相勸一邊為主保守秘密,后來為了救王生性命,不惜忍受百般凌辱,甚至吃下乞丐的濃痰,堪稱賢妻模范。聯(lián)系整篇小說,我們知道,是女鬼奪去了王生的心,使王生斃命,而承擔這“罪惡”和拯救王生的責任卻落在陳氏肩上,看起來這似乎是不合理的,為什么要陳氏受辱?她并不曾害人啊!但是因為她是女性。但在那個時代,這又是合理的,陳氏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同性替罪,讓男人們實施暴力。中國封建社會是一個男權(quán)的社會,這個社會的基本特征是男性具有選擇與遺棄的權(quán)利,女性沒有遺棄男人與選擇男人的權(quán)利,這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關(guān)系貫穿男性與女性的一切生活中。在小說中,陳氏對待王生的態(tài)度是絕對的忠貞與服從,乃至不惜一切救夫。她的形象可以說是按照封建時代婦女的“三從四德”的標準來設(shè)計的,是在男權(quán)社會中“夫為妻綱”下被視為典型的好妻子。
電影《畫皮》中保留了小說中陳氏的忠貞這一性格,并結(jié)合情節(jié)沖突使佩蓉(影片中陳氏之名)具有勇敢堅強的一面,正如海報上所言:義膽貞妻。佩蓉發(fā)現(xiàn)小唯(影片中的女妖)愛戀自己的丈夫,并覺察到她不是常人時,暗中求助武功高強的流浪俠客龐勇和冰清玉潔的降魔者夏冰救助王生,卻被眾人誤會,但她能顧全大局,避免矛盾激化。后來佩蓉為了深愛的丈夫,準備成全小唯時,小唯現(xiàn)出了妖的原形,痛不欲生的佩蓉為了不讓更多人死亡,暍下毒藥,答應(yīng)小唯提出的所有條件。佩蓉含著淚只有一個請求:“王生很愛你,不要傷害他,不要再殺無辜的人……”“你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愛”這是佩蓉對小唯所說的最后一句話。飲完毒藥的佩蓉,臉色煞白,三千青絲也全變白了,所有的人都認為她是妖,驚恐萬狀,用東西砸她、唾罵她,追殺她。她攬下小唯犯下的所有的罪孽,希望以自己生命的結(jié)束來終結(jié)所有的殺戮。影片沒有用封建倫理中的三綱五常觀念給女性另立標準,而是以自然人的標準,站在與男性相對平等的人的角度來衡量女性,并賦予佩蓉以現(xiàn)代女子的剛強。在這里,王生之妻佩蓉不再是懦弱的、毫無辦法的女子,而是位識大體、有膽識、敢于擔當?shù)耐醴蛉?。如果說小說中的陳氏為出軌的丈夫保密、鬼來時替丈夫出門窺鬼、為救丈夫承受杖擊、啖痰而有一定的“愚忠”意味的話,那么影片中的佩蓉絕對是以正面形象出場的。她端莊賢淑,喝下毒藥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丈夫,更是為了避免更多的生命夭折在妖精之手。這樣一來,佩蓉就把愛從丈夫身上拓展開來,蔓延為對百姓蒼生的愛,從而使佩蓉這個形象顯得可愛可敬。
三、畫皮女魁——霄美狐
電影中小唯這一九霄美狐形象的塑造是影片《畫皮》相對于《聊齋志異》上的原作更富于聊齋精神的內(nèi)蘊。《聊齋志異》中花狐鬼魅一般都是美麗嬌娜,善良美麗,她們最大的夢想就是變成人,當她們與人真心相愛之后,往往愿意為之付出,《花姑子》、《聶小倩》等即在此列。但小說《畫皮》中的鬼是惡鬼,雖化為美女與王生相合,可是從來沒有對王生產(chǎn)生半點感情,甚至使王生慘遭破腹掏心的下場。這種惡鬼與《聊齋志異》上的其他很多美麗可愛的花狐鬼魅的美好形象是格格不入的。而在影片中,導演陳嘉上將這個故事“合理化”了——女妖(鬼)愛上了王生,她對別人狠毒,對王生卻有感情,愛情使她不攻擊心上人,只想占據(jù)他的心,成為“王夫人”。電影《畫皮》中女妖這一形象的變化極大地提高了原作的思想審美價值,而這一關(guān)鍵就在于小唯對王生的“愛”。
小唯的愛是不同于佩蓉的,相比佩蓉的顧全大局,小唯的愛是自私而又率真的,同時也很堅定。她被識破身份時候面對龐勇那把大刀不躲不閃的神態(tài),并不是因為即使被砍到也不會受傷的緣故。她不躲閃,癡癡的眼神分明就是在等待王生,在等待她所看到的那一幕在自己身上重現(xiàn),希望王生能像保護佩蓉一樣的保護自己,哪怕是受到一點點小傷也要如箭一般從人山人海中穿過到達她身邊。導演在影片中讓女妖因為愛而變得立體真實起來,在妖性以外,為其增添了一抹人性的溫情。
從影片中小唯在親自挖別人心的時候重復說的話“你不是說你愛我嗎?連心都可以給我嗎?”以及她最后問的王生那一句:“你那么愛她。為什么不和她一起死呢?”可以看出,在她的心里只有可以用死證明的愛才是真愛。而影片最后,她用千年靈氣救活了所有的無辜,成全了王生和佩蓉,自己卻魂飛魄散了。她對王生的愛不容置疑,只是這種愛因為自私和占有欲而不被肯定。小唯變作美女獵食人心修魔,其行為令人發(fā)指,我們可以批判這樣一種欺騙、殘忍的行為,但卻無法對她對王生真實、堅定的愛有半點詬病。
小說中畫皮女鬼是化作了濃煙,被收進了葫蘆里,是被道士制服的,她的離開是不情愿的。而影片中的小唯自愿用自己的千年修行來拯救王生,救起所有無辜,她的離去是自己選擇的。最后小唯是自我毀滅了,其實沒有毀滅,在無法掙脫的“人鬼殊途”的宿命中,她選擇了另一種愛的方式。脫去虛偽的皮囊,她懂得了“什么叫做愛”。她的形象也因為這樣一種痛苦蛻變而閃爍出一種光華。
影片《畫皮》本來就是一張畫皮,若剝?nèi)ァ懂嬈ぁ返摹氨砥ぁ?,其實質(zhì)想要表達的是一個“愛”字:人妖之間、人倫之間、妖魔之間情感糾葛錯綜復雜,一時間,情欲與道德、背叛與忠貞、誘惑與掙扎、陷害與抗爭輪番上演,無所謂好壞對錯,有的只是對欲望的解讀以及人性的拷問。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影片《畫皮》對小說除了基本人物和命運有所繼承,在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設(shè)置上有很大顛覆,而連接電影與小說的紐帶恰恰是我們所說的“文學性”,這個文學性的最終目標就是探究人類的心靈,幫助讀者、觀眾,理解生活、解釋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
陳嘉上善于選擇中國古典名著小說原作,并融匯自身的理性思考和廣袤想象進行改編,滲透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追求,淋漓盡致地發(fā)揮電影無與倫比的表現(xiàn)優(yōu)勢。這種開放、極具個性的改編觀,是一種獨特的電影文學觀,某種程度上會給電影藝術(shù)工作者有益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