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偏愛人參
乾隆皇帝的長壽因素之一與其在中晚年經常服用一些補益中藥有關。乾隆皇帝的藥物養(yǎng)生十分講究,懂得中藥進補要適當,而不亂用補藥,其喜歡的保健藥物——人參。
據清宮醫(yī)案記載:乾隆皇帝自50歲以后(弘歷二十五年,1760年),堅持服用人參,每天噙化人參一錢(3克)。據《上用人參底薄》記載,乾隆六十二年(1797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止,在一年多點的時間里,“皇上共進人參三百五十九次,用人參三十七兩九錢(379錢)”。可見乾隆皇帝在晚年使用人參的十分頻繁。
人參是聞名遐邇的滋補珍品,在我國的應用最少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為歷代中醫(yī)學家所推崇。我國首部藥學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人參具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的功效。現代研究也證實人參具有明確的補益效果,其獨特的滋補強身作用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興趣。
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參的干燥根。人參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中醫(yī)認為元氣是人體內最根本最重要的氣,元氣不足則機體虛弱,四肢無力,甚至虛脫休克。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每日服1~2克人參,對治療中老年人體質虛弱,四肢無力,精神疲倦,心悸氣短,少氣懶言等癥狀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人參尚有安神益智的功效,有治療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的效果。老年人服用人參制劑后可以明顯改善其記憶功能,與不服藥組相比有顯著差異。國外的一些學者也證實服用人參后能夠增強人的學習記憶和反應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差錯。
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人參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人參皂苷,其它化學成分還有人參多糖、多肽、黃酮、生物堿、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藥理學研究證實人參具有延緩衰老和抗氧化作用,提高老年人的適應能力,增強免疫功能和抗腫瘤及強心、降脂和防治脂肪肝和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人參用于治病常用量為5~10克,但作為養(yǎng)生保健應用時用量宜小,一般為1~2克,只有長期服方可取得較好的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
慈禧偏愛八珍糕
八珍糕,此配方始見于明陳實功所撰的《外科正宗》,后經乾隆皇帝親自修訂。(參見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六月十三日《駕幸熱河哨鹿節(jié)次照常膳底檔》)。乾隆步入50歲后,喜歡服用人參、八珍糕等,也被清代的皇親貴族們所喜愛。
傳說慈禧太后就喜歡吃八珍糕。清代光緒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膩肥甘病倒宮中。她不思飲食、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大便稀溏、悶悶不樂。太醫(yī)們心急如焚。太醫(yī)李德生率眾太醫(yī)去為“老佛爺”會診。認為其病是脾胃虛弱所致。經過眾醫(yī)研討都認為該給“老佛爺”補脾益胃,開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藥物的處方:茯苓、芡實、蓮子、苡仁、山藥、扁豆、麥芽、藕粉各二兩,共研細粉,加白糖七兩,用水調合后做成糕點,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幾天后,“老佛爺”的病狀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袄戏馉敗币桓吲d便將“健脾糕”改稱“八珍糕”。從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不管有病無病,總要讓御膳房為她做“八珍糕”食用。
八珍糕的功效主治是益氣健脾,特別適用于脾胃虛弱的中老年人。中醫(yī)理論認為“脾是后天之本”,脾胃的主要功能是運化水谷,按現代醫(yī)學也主是指負責消化和吸收食物,為人體提供營養(yǎng)物質。脾胃功能虛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肯定會引起機體各種生理功能的下降,使體質衰弱。八珍糕由人參、茯苓、白術、薏米、芡實、扁豆、大米細粉、白糖等配制而成,蒸成糕狀,味道甘美可口,既可作為休閑食品,又具有益氣健脾,固腸止瀉的作用,所以食用八珍糕對增強中老年人的脾胃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