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灣的茶葉藝術已發(fā)展出豐富多彩的層面,除了茶葉品種品質的突出外,在茶器、茶盤及泡茶手法上也都相當講究。茶師在現(xiàn)場表演泡茶技巧,沖制極品香茶供觀眾品嘗,并有專人以中英語解說茶道及茶種。觀眾在品茗時配以特別的茶點,同時還可以欣賞國樂演奏家演奏古箏、二胡、笛和琵琶以及詩詞吟誦及花道展示。
臺灣的“忘樂小集”藝術團就是以這樣豐富的茶藝展示,讓品茗者于觀賞茶器、聞茶香、品茶味、聽茶聲中進入茶藝世界。
“忘樂小集”:充滿禪意的演出
1993年創(chuàng)辦的“忘樂小集”,主要由音樂家、書畫家、茶師、戲曲家與花藝家組成,他們以充滿禪意的演出形式,已在海內外演出200多場,均受好評。2000年在紐約戶外演出,觀眾有1300多人,90%是洋人,許多人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茶與樂的對話”是“忘樂小集”最為人熟知的表演節(jié)目,依不同茶種的特性配合不同樂曲詮釋生命情懷。以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為基礎,用現(xiàn)代的形貌展現(xiàn)。
“忘樂小集”的創(chuàng)辦人林谷芳目前任職臺灣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是知名的文化評鑒家。他介紹說,茶文化已成為臺灣文化中極具特質的一環(huán),在世界上堪稱標桿水準?!安枧c樂的對話”是借音樂與茶之內含屬性,如生命階段、四時節(jié)氣、山水傾向、陰陽風格等為坐標,將相同性格的茶與音樂結合,配以插花藝術來體驗生命禪境。以茶顯樂,以樂映茶,讓參與者由聽覺、味覺及視覺的結合觀賞進入藝術世界。
“茶與樂的對話”讓觀眾可以沉浸在樂曲營造的意境里品佳茗,領略臺灣茶文化。林谷芳指出,整合性的藝術形式在東方是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例如中國古代文人的文會雅集,賦詩吟唱的同時也品茗賞藝。臺灣著名戲曲說唱藝術家林文彬現(xiàn)為臺北曲藝團藝術總監(jiān),他曾赴北京、天津研習說唱藝術,遍訪名師,是目前臺灣中生代說唱藝術家中的翹楚。演出的曲目還包括“鳥投林”、“牧民新歌”、“少年行”、“漁歌”、“姑蘇行”、“餞別”、“霸王卸甲”及“秦腔主題隨想曲”,樂器有粵胡、笛、箏、揚琴、琵琶、高胡、二胡等。
“茶與樂的對話”:琴棋書畫詩酒花
2006年?!巴鼧沸〖痹鴳诩~約演出,演出以國樂小合奏“松青夜游”拉開了序幕,“忘樂小集”創(chuàng)辦人林谷芳教授介紹說,臺灣的茶藝起源于明朝,有著豐富的內涵,其茶器、茶種、茶湯、泡茶手法都非常講究。茶人希望品茶者能在賞茶器、聞茶香、品茶味、聽茶聲中,進入茶的心靈世界。茶客來時,茶人以禮相待,捧上一杯泉水,讓客人飲水凈口,順應了老子的“至善若水”的人生觀。
舞臺的左邊的一角,擺著示范茶桌。茶桌上擺著精致的小花瓶。插著鮮花。呈現(xiàn)茶人插花藝術及茶室高雅氣氛。在廣東音樂“鳥投林”粵胡聲中,茶桌邊坐著一位茶客,一位茶人。茶人向茶客展示茶種,讓茶客聞茶香,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林谷芳說上半場介紹的是文山包種茶,此茶色澤翠綠,香氣幽雅,給人以青葉綠意之感,使人想到明媚的春天,想到年華正茂的青年時代,又感到身在山澗泉水中,又似面對溫柔豆蔻少女。他說,這是年輕人喜歡飲的茶,常常是很多人在一起時喝的茶,所以演奏了歡快的國樂“鳥投林”、“牧民新歌”、“漁歌”及吟唱了著名詩人李白的詩作“少年行”。
林谷芳說,人生不同年齡階段喜歡喝不同的茶,只有在茶味中品味人生。凍頂鐵觀音茶色重,茶味濃。使人想起秋天的傷感,想到男士中、壯年的陽剛。喝鐵觀音時,常是一人或兩人靜靜地喝。是的,進入人生中年時代剛強的中年人,只會把心事埋在心里,就像李白的詩“餞行”中所吟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彼韵掳雸鼋榻B鐵觀音茶時,演奏了令人傷感的“姑蘇行”、“秦腔主題隨想曲”、“霸王卸甲”,并演唱了為李白的詩“餞行”譜曲的歌樂。飲茶最后一道禮節(jié)是為客人送上一杯泉水,稱為飲水送客,含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
演出由“忘樂小集”創(chuàng)建人、文化藝術評論家林谷芳先生講解,閻愷馨小姐應邀全場同聲翻譯。在兩小時“忘樂小集”賞樂中,5位茶藝專家在茶盤、茶則、茶匙及泡茶手法上也都做了細致的展示。林先生說希望參與者能夠通過聽覺、味覺與視覺交會,進入藝術的世界中,傳統(tǒng)藝術家不是高談闊論,而是謙卑地展現(xiàn)藝術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