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與一位老師聊天,他說不僅他愛茶,家里五六歲的小朋友也很喜歡茶,家里一來了客人就很熱情地泡茶給人家喝,像模像樣的……我于是感嘆:這么乖啊,那客人走了,您一定拿糖果給他吃,好好夸獎他嘍?老師說,不是??腿俗吡艘院?,我去忙自己的事情,小孩會去把茶臺打掃干凈,把客人沒有喝掉的殘茶喝完。聽了他的話。心中真是又驚又愧,號稱學(xué)了幾年茶,竟然還不如一個五六歲的小孩。
所以說,以后不要用耳朵去聽,如果有人說他多么愛茶,多么珍視茶——而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看他怎樣對待茶,怎樣對待殘茶。也不要只看茶事,而看他遇到逆境時,遇到諍言時驚不驚,怖不怖,怒不怒。茶道名師出云松江說:紅葉落下時,會浮在水面;那些不落的,反而沉入江底。人的一生,不是每個日子都是好日子,唯有接受壞日子的“殘心”。才更能體會出人生的真諦。
記得有一次出書,需要拍一些烏龍茶藝的圖片。于是提前好幾天請好友桃子來幫忙。拍照的當(dāng)天桃子剛好感冒,病得很重,偏偏又是冬天,還要穿上單薄的旗袍,坐在風(fēng)很大的廂廊里拍。我們都很緊張她,沒想到她發(fā)著燒,仍能很從容很優(yōu)雅地配合攝影師完成茶藝表演。相片拍完,我們趕緊拿大衣給她披上,她卻將大衣放在一旁,仔細(xì)地將茶具洗凈,將茶葉收好,這才裹上大衣,揉著紅紅的鼻頭沖我們笑:凍死我了!原來對于一個茶人來說,沒有比此時、此事更重要的。對于一個茶人來說,每一次茶事都是一期一會,都是有始有終的。接受了茶,就開始接納自己,接納人生中種種不完美。殘心,也是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