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云計算,IT將如何?”繼承了互聯網的聚合、分享、便捷、以人為本,云計算所推動的技術創(chuàng)新也因為服務模式本身的革命而充滿了新意。
未來計算的天空已被“云”籠罩。
這一點,從2008年技術界和產業(yè)界對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的擁躉就能看出:無論是Sun、IBM、HP這樣的硬件巨人,還是谷歌、亞馬遜、Salesforce.com這樣的互聯網企業(yè),甚至是以P C為核心的微軟和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圍繞著云計算展開了一場醞釀許久的競賽。
“云計算”的興起與其說是技術或者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倒不如說是IT在根本上向著用戶、數據、服務三者為中心的理念的回歸,出于對云計算的不同闡釋,可以參照的對手似乎只有自己?;谧陨韮?yōu)勢和對“云”的不同理解,這些IT巨頭在自己的跑道上創(chuàng)造著“云”的游戲規(guī)則。
2006年,在大部分公司的服務沒有實質性的商業(yè)進展的時候,Sun推出了基于云計算理論的黑盒子(Blackbox)計劃。這是Sun公司推出的第一個移動式數據中心,也是全球第一個虛擬化數據中心。接著,Sun在2008年5月推出“HydrazineSt劃”,與微軟Live Mesh的某些部分很相似。
Sun的高級工程師Bob Brewin表示:“‘Hydrazine計劃’的云部分將是一個‘可擴展的容器’,就像亞馬遜的EC2和谷歌的應用引擎一樣運行應用程序?!本驮诮衲?月,Sun又宣布收購比利時云計算公司Q-layer。
與Sun提供存儲空間和虛擬服務器相似,IBM這樣保守穩(wěn)健的IT廠商,是從底層的軟硬件服務提供者角度,構建企業(yè)級計算機的云計算。其“藍云”(BlueCloud)計劃就利用主機上獨有的虛擬技術和節(jié)省能源的技術,利用Tivoli軟件的資源和安全管理能力,提供構建高效、安全、面向企業(yè)應用和服務的云。
與IBM面向企業(yè)內部數據中心不同,面向公共平臺的Google所體現的互聯網自由、平等和分享的精神,更接近于云計算的生命力。用戶可以把文檔存放在Google Docs的網絡服務上,直接將文檔分享給好友。2008年9月,谷歌瀏覽器Chrome推開了一扇通向云計算的門。“Chrome的推出不是為了與其它瀏覽器廠商打對臺,是為讓使用者更易于使用各種網絡應用服務,這也是Google會開放Chrome的代碼的原因?!崩铋_復說。
微軟的每一步轉型都寄望于在云計算領域與Google分庭抗禮。2008年10月,微軟發(fā)布了將云計算落地的全新平臺Windows Azure,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全球數據中心的服務器數量提高到15倍,以在Azure上面運行更多的應用程序。此前,作為“.Net”戰(zhàn)略的延伸和“升級”,微軟于2005年11月發(fā)布了Live網絡服務戰(zhàn)略,接著,推出了Live服務的新模式LiveMesh。另一邊,微軟在搜索、視頻等領域不斷研發(fā)新的產品。為了延伸傳統(tǒng)的業(yè)務領域,微軟采用軟件加服務戰(zhàn)略,將桌面軟件與網絡服務捆綁。
而對于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子商務公司來講,“對云計算更多的是業(yè)務上的理解和實踐”。Amazon的S3(Simple Storage Service)用來提供存儲的能力,這種方式使得Amazon將它的計算中心轉化為一個新的生意。EC2則建造了自己的計算中心,提供書籍購買服務,用戶可以在它上面安裝和運行自己的系統(tǒng)和應用,并根據商業(yè)合約來定義服務質量保證。 無論以何種形式落地,云計算所體現出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服務模式革命已經使它成為炙手可熱的新技術之一。如果云計算,IT將如何?有了這些巨鱷們對云計算的闡釋,IT的未來將呈現一片多彩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