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各種公開課展示、競賽如火如荼,方興未艾。這對于貫徹新課標精神理念,展示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課堂藝術(shù),無疑都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筆者也聆聽了許多公開課,感觸良多。在當前形式繁多的語文公開課活動中,作為主辦方,各地的教研主管部門應樹立起宏觀調(diào)控意識,拓寬公開課的涵蓋面,增強公開課的兼容性,而不是順其發(fā)展,散漫無序。
具體說來,當前語文公開課存在以下幾點偏頗和缺失,需要加以規(guī)避和矯正:
一是授課的篇目上。很多教師都青睞于一些經(jīng)典名篇,這些文章文質(zhì)兼美,而且大多被人(包括一些名師)反復講過,可供參考的資料比較豐富齊備,而那些不知名的課文則往往遭受冷遇,難登“大雅”之堂。
二是課型的挑選上。大多教師喜歡選擇精讀課文,而冷落略讀課文,覺得精讀課文更詳盡,更能體現(xiàn)細節(jié),便于彰顯單元訓練項目,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心理上,對略讀課文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恰恰許多教師期望聽取一些略讀課文的優(yōu)秀范例,對他們的教學實踐提供指導和借鑒。
三是內(nèi)容的確定上。不少教師傾向于選擇記敘文,因為此類文章故事性強,情感色彩濃厚,語言生動優(yōu)美,容易吸引學生,打動評委和觀眾,獲得好評。而一些說明、說理性質(zhì)的文章,有的過于枯燥,有的艱澀深奧,難有人問津,因為這些課文理解困難,情感性差,難以出彩。
四是文體的選擇上。授課者大多喜歡選擇一些現(xiàn)代文,而對于古詩詞,或者文言文卻不敢輕易嘗試,操作起來難度大。愈是如此,廣大教師越是期待這些競賽能為他們展示此類課文的方法技巧,加以參考和應用。
五是版本的選擇上。目前,各種版本的教材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爐,它們的編排體例和風格迥異,但各有特色,一些教師存在厚此薄彼,偏愛某種教材或排斥某種教材,或囿于地域界限,不愿嘗試其他教材,這都是眼界狹隘、門戶之見的表現(xiàn)。應該鼓勵多種教材在同一個舞臺上競顯風流,拓展活動的空間與容量。
六是課時的選擇上。一般教師都熱衷于第二課時,能夠抓住課文的重難點,加以突破。而第一課時則主要是認字識詞,感知內(nèi)容,沒有什么精彩之處。這兩年,不少有識之士紛紛提出要向第一課時要效益,就呼吁我們不要輕視第一課時的教學。同時,第一課時該如何操作,許多教師希望從公開課中汲取經(jīng)驗,所以能夠觀摩一些成功的第一課時的教例,很有必要。
當然,其他諸如冊次、年級段,講課教師的性別、年齡、資歷等因素也應當加以通盤考慮。忽視哪一方面的因素,都將使語文公開課受到影響,出現(xiàn)缺憾,不夠完美。
導致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還是由于各地小語研究會、教研室缺乏一個宏觀調(diào)控。公開課應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和兼容性,真正體現(xiàn)“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身為主辦方,一開始就應當對參賽過程制定適當?shù)臉藴?,進行必要的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而不是依賴教師自發(fā)無序的準備。
同時,參講教師也應該有更加寬廣的胸襟,勇于接受挑戰(zhàn),能夠有信心和勇氣駕馭各種教材及內(nèi)容,靈活使用各種教法。而不僅僅為了所謂的觀賞效果,或評比成績,定位于自己輕車熟路的內(nèi)容,而回避有難度的內(nèi)容,惟有此,才能真正顯示出過硬的業(yè)務水平,并從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其實,不僅僅是語文公開課,其他諸如數(shù)學、英語、科學、體音美等學科的類似活動也存在著同樣的弊端,應該引起廣泛的關(guān)注和反思。
但愿今后,我們的主辦方能夠在此類活動中充當一下調(diào)度,使每一次的公開課兼容并包,異彩紛呈。
責任編輯:孫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