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財富“基準態(tài)度”
“態(tài)度決定—切”。面對當前的財富異動,投資策略可以靈活調整,但是投資者的財富“基準態(tài)度”不能動搖。謹慎、主動、靈活和遠見——這僅僅是“基準態(tài)度”的—部分。每個人的側重點不同,但目的相同——降低風險,抓住機遇,讓你的財富穩(wěn)定的乘風而上。
經濟危機中的自救
最近這幾個月來,你每天都會從各類媒體上得知政府的救市計劃以及這些計劃將如何救你于水火之中。但“政府”不是圣母,它不會幫助你解決各種困難。我們應該自救。
放下報紙去工作
如果你放下報紙去找工作,然后加倍努力,你很快就會走在別人前面。有能力、有創(chuàng)造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總是稀缺的。你應該向著這個水平發(fā)展。
我的朋友Barron Thomas,他是一名頗有才能的飛機銷售員,對相關技術和服務十分熟悉。自從去年秋天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我很少能跟他說上話。因為他總是在工作。勤奮的員工還是在工作,他們能拿工資,然后去花錢,然后刺激經濟,最終把美國從衰退中拯救出來。
成功要靠自己
Henry Luce在經濟大蕭條的最低谷時期創(chuàng)辦了《財富》雜志;Bill Benton,他也是在大蕭條時期創(chuàng)業(yè),最終打造出世界上最成功的廣告公司之一——Benton&Bowles。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尋求政府的支援,只是想腳踏實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他們做到了。
想象力,勤奮的工作,堅持到底的毅力,這些珍貴的品質能帶領我們戰(zhàn)勝任何經濟困難。你一定要振作起來,打起精神去工作,把自己所有的能量和創(chuàng)造力都帶動起來。政府機構是無法幫你解決全部困難的。世界上也許有很少數(shù)的人幸運地受到了幫助,但是,我們一定要靠自己。
去工作吧。
“騙補門”激活英國議會?
英國《每日電訊報》連續(xù)報道政府高官利用議員身份騙取公職補貼。到目前為止已有4名工黨和保守黨議員因“騙補門”事件停職或辭職。
議會對“尊嚴”極度重視,處理問題也嚴格遵循各種傳統(tǒng)和先例。不少議員也覺得無力改變這一現(xiàn)實,或者他們覺得最好還是守規(guī)矩一點。因此。他們往往就采取了默默接受的態(tài)度。
“騙補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來源于這種安于現(xiàn)狀的傳統(tǒng)。眾所周知,既定的規(guī)則構成了傳統(tǒng)——從前議員們領取的零用錢現(xiàn)在演變成了免稅的固定收入。但是沒人有意見,大家都欣然接受。他們擁護費用辦公室的權威,暗地里卻認為所謂的費用辦公室和議會的其它部門一樣軟弱無用。他們小心地延續(xù)著傳統(tǒng),直到這些可恥的行徑敗露。
議會必須作出變革,第一步就是追蹤支出。所有的額外收入都應經過檢查。政客們應該很快解決“騙補門”,但“騙補門”的實質在于議會的工作方式。
改還是不改,選擇權在政客們手中。如果他不再為現(xiàn)存的政治制度進行邏輯的辯護,那么他的政治前途將是不可限量的,起點就在眼前。
尋找可靠的金融顧問
失業(yè)后金融顧問也會關注你,特別是在美國。面對--金融顧問的建議,保留一種健康的懷疑態(tài)度是必要的,否則很容易掉入陷阱。
很可能交錢后你才發(fā)現(xiàn)對方是麥道夫一樣的大騙子;免費的研討會其實是他們推銷高價投資產品的手段;有的顧問并不是壞人,但他卻不考慮你的真正需求。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顧問都是騙子。一個優(yōu)秀的顧問不但專業(yè),而且待人誠懇。他們工作的準則就是為客戶提供合理的建議來改善其經濟狀況。因此,對于尋求理財幫助的人而言,關鍵是要尋找一個有能力、誠信的顧問。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就能大大減小上當受騙的可能:
先問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希望他能為你制定安度晚年的計劃?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需要一個具備CFP認證資格,或其他權威認證的金融理財師。如果你只是需要估算財產狀況,然后推薦幾支共同基金,那么一般基金公司經紀人或金融顧問就都能提供足夠的服務。
隨后向這位金融顧問提幾個問題。他獲得了何種資格認證、資歷證明等,以及相關的工作經驗。然后再與行業(yè)權威機構聯(lián)系并核實其真實身份。同時,人們還需要了解金融顧問的收費標準。你到底應該付多少錢?我個人較傾向于只收取規(guī)定服務費的方式,因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但不能完全消除)潛在的利益沖突。
最后,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究竟誰在誠懇地提供幫助,誰在推銷產品。如果你覺得這個顧問光顧著推銷產品或服務,那這就意味著你該換個顧問了。
要是你錯失了一名誠實的顧問,那也沒關系。如果你不喜歡他的工作方式,就要換一個。否則,心中的疑慮會讓你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跟下一個麥道夫打交道。
百萬富翁的富裕感在下降
Fidelity(一家總部設于波士頓的金融服務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公司股價與經濟一同下沉,富豪們也開始覺得錢難掙了。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富豪都不再覺得富有。
1012各參與者中有大約∞%的人表示他們“不再覺得富有了,并且正在重新估算、重新積累他們的財富”。與去年的調查結果有很大的差距,當時只有19%的參與者認為自己并不富裕。fidelity認為,出現(xiàn)這一結果的原因在于人們實際財富的下降,家庭收入和資產平均下降了19%,持有的房地產投資也驟降28%。參與該調查的人士平均每人擁有資產約350萬美元,每年家庭收入約為3016萬美元。
美國的百萬富翁們在這場經濟危機中也在調整自己的資產結構。Fidelity調查發(fā)現(xiàn),不看好股票市場的富翁選擇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固定收益基金中;對股票市場仍有信心的則繼續(xù)購進股票。
FKdelity理財服務機構負責人Michael Durbin說,許多投資者“在市場衰退時表現(xiàn)的行為都有慣性”,這與百萬富翁們的反應不同。富豪們會根據從以前的經濟危機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大刀闊斧的改革資產結構”來“重新積累財富”。Fidelity的調查顯示百萬富翁的平均年齡為59歲,這也就是說其中大多數(shù)人都經歷了此前的四次經濟危機。約77%的富翁們表示,目前的經濟形勢是有史以來最糟的。樂觀的態(tài)度也是有回報的。那些利用經濟危機趁機買進的富翁們在衰退結束后往往資產平均增長一百萬美元,而那些對市場失去信心的同行們就沒這么好運了。
結果還顯示,約三分之二的參與者認為美國的投資機遇最好,其次是中國。百萬富翁們認為目前的經濟“很糟糕”,但是預計市場將在2010年出現(xiàn)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