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高學生的英語基礎往往比較差,而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文章針對這一實際,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改進職高英語教學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職業(yè)高中英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
職業(yè)中學的學生大多都是中考的失利者,英語水平普遍很低,基礎較差。面對這樣的學生,許多教師教法不新穎,不少教師仍用傳統(tǒng)的“漢語式”英語灌輸法,把主要精力放在語法、語言點和語言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上,忽視語言聽說技能的提高。這種狀況要求廣大職業(yè)中學英語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具體做法如下:
1 注重課堂效果,優(yōu)化課堂結構
1.1 課堂教學結構與課堂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要求在新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堅持以發(fā)展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題,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主體,以練習為主線,來實現(xiàn)復習的“高效度”,導入新課的“強力度”,傳授新知的“參與度”,鞏固練習的“多角度”和堂總結的“高濃度”。
1.1.1 復習鋪墊要“高效度”。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復習是為新知搭橋鋪路,這是大有好處的。但復習的內容,不宜過多,時間也不宜過長,要精選那些學習新知的,以及和新知有密切聯(lián)系的作為復習內容。比如,如果新知識是現(xiàn)在完成被動語態(tài),不妨將現(xiàn)在完成時復習一下,以它引路,做到短時高效、快速反饋,迅速接觸新知。
They have built a new bridge. →
A new bridge has been built by them.
1.1.2 導入新課要“強力度”。新課的導語要像吸鐵石一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思維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高漲的熱情,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氣氛。
1.1.3 傳授新知要“參與度”。傳授新知識是英語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究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同提高。
1.1.4 鞏固練習要“多角度”。鞏固練習要切中教學重點,難點,主要從不同角度組織練習。練習的方式可以是兩人一組口頭對話與填空、默寫、改錯匹配。目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并達到靈活運用。
1.1.5 課堂總結要“高濃度”。課堂即將結束前的短短幾分鐘內,教師要對整堂課的主要內容高度濃縮,歸納概括。給學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起到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加強理解,鞏固記憶的作用。
1.2 在優(yōu)化課堂結構方面,我們應遵循素質教育發(fā)展性原則。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以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素質教育所說的發(fā)展就是指學生的素質由低到高的變化過程,所以遵循發(fā)展性原則必須把握發(fā)展的度。這種度分為三個方面:
1.2.1 發(fā)展的向度。向度有兩層含義:(1)通過課堂教學,將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2)全方位使學生在課堂中發(fā)展。
1.2.2 發(fā)展的量度。量度包括:廣度、高度和進度;廣度是發(fā)展的全面性,平衡性和諧性;高度是發(fā)展水平的高低;速度是指發(fā)展的快慢。
1.2.3 發(fā)展的效度。對學生來說,來自課堂教師的各種信息,通過不斷內化,并內積于素質,外顯為能力,這便是高效穩(wěn)定的發(fā)展。
2 豐富教學活動,優(yōu)化教學方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主導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教學的輔助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2.1 英語課堂不是簡單的講課、聽課過程,良好的師生合作是運用課堂的生命力所在
因此,教師應首先對學生有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認可學生的進步,理解學生的不足。多表揚,少指責,使學生建立自信心,進而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力。
2.2 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持續(xù)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把積累語言知識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把語言知識的應用放在可有可無的地位,在他們的教學實踐中,“儲備”知識是用來應付考試的,誰“儲備”的知識多,并在考試時能把它“倒”出來,誰就是有知識和有能力的好學生。長此以往,語言知識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脫離了他們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成了他們的一件苦差事?,F(xiàn)代英語教學,尤其是中職英語教學應把語言知識的應用作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提倡在語境中呈現(xiàn)操練語言知識,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用得體的語言進行交際。據(jù)此,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一開始要在導入、呈現(xiàn)、操練、鞏固、應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運用交際語言教學法,使課堂成為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場所。教師應在課堂上想方設法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獲取信息,使其感受到所學的是一門有用的“活的語言”。
2.3 注重學習方法指導
由于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要取得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還應做好學法指導,比如幫學生預習新課,使學生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新課學習,并逐漸養(yǎng)成自學英語的習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加語言輸入量,在閱讀過程中教給學生猜詞、略讀,揣摩寓意和排序等英語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效率和閱讀水平等。
2.4 加強英語聽說教學
中職學生經過幾年的英語學習之后,一般都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他們的聽說能力發(fā)展缺相當緩慢,英語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也很難把已掌握的語言知識運用于實際交際。另外,由于長期的“啞巴英語”,學生沒有過發(fā)音關,缺乏反復聽說對英語學習的良性刺激,從根本上制約了英語的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和自學能力的養(yǎng)成——不能根據(jù)音標讀單詞;不能根據(jù)讀音拼寫單詞;意識不到單詞與字母組合的對應關系;沒有形成一定的英語語感;無法養(yǎng)成通過讀單詞課文來強化學習的效果。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訓練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4.1 英語教學應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尤其在課堂口語訓練時,應創(chuàng)造一種聊天的氣氛,設計一定的語言情景,選擇一個學生容易理解,貼近他們生活的話題去練習,讓學生充分開展語言交際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參與的積極性。
2.4.2 有效、合理的糾錯?!安环稿e誤是學不會語言的”,由于學生平時說英語機會少,口語表達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在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時,教師過多糾錯不但會打斷他們的思路,破壞其語流,還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由此產生焦慮,自卑心理,最終不敢開口。因此,教師在處理學生的語言表達的錯誤時,應充分顧及學生的自尊心。
2.4.3 有效利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稍囉靡韵滦问?經常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錄音帶,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組織學生有目的地收聽、收看英語廣播電視節(jié)目,嘗試復述一些簡單的句子;制作錄音,錄像教材,提供佳作欣賞,為學生選擇生動有趣的短文,配以音樂和畫面,讓學生欣賞。
職高學生是新形勢下中學生隊伍中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通過三年的職高學習,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即將走向社會,進入工作崗位。因而他們所學的知識即將面臨實踐的考驗,對于職高生而言,他們所接觸的英語未必要非常復雜,對于繁冗的語法要點他們更是沒有必要去死記硬背。作為新時期的職高教師,我們所要做的應該是簡化英語學習過程,還給學生一個輕松自由的英語學習空間,讓他們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更好的掌握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