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媽近來手經常抖動,吃飯時連菜都夾不住。不僅如此,她的頭也偶爾不由自主地晃動。像她這種肢體甚至頭部不受控制的抖動,西醫(yī)稱之為“震顫”,祖國醫(yī)學稱之為“顫證”,它是一個癥狀,是指身體的一部分或全身表現為不自主的有節(jié)律性的顫動,通常在情緒緊張時加重,安靜時減輕,睡眠中消失。
震顫可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1、靜止性震顫:是在肌肉完全松弛的狀態(tài)下(即安靜狀態(tài)下)所出現的震顫。一般為有節(jié)律的、振幅大小不等的、頻率較慢的交替震顫,通常出現于手指及腕部,也可累及近端關節(jié),在劇烈運動后、過度興奮或沮喪等情緒波動時常??蓴U展到全身。
2、意向性震顫:在進行自主運動過程中,尤其是在接近目標物體而將執(zhí)行意向動作時出現的震顫,又稱動作性震顫。通??梢娪谛凶?、吃飯、寫字、上廁所等日?;顒又?,也可同時伴有吟詩語言、蹣跚步態(tài)、傾倒或動作笨拙等其他協(xié)調功能障礙。常在靜止或休息時消失,活動時出現,部分病人站立時也可出現,常隨病情進展而加重,并往往伴有各種運動障礙,在進行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時,出現嚴重不穩(wěn)、不準、沖撞,甚至無法完成。
3、體位性震顫:取一定的體位以保持肌肉過度收縮時出現的震顫,通常在靜止狀態(tài)下不出現。一般可累及頭部、軀干、四肢、下頜等部位。令患者保持手臂平伸、過度伸展等令人高度不適的特定姿勢時,或令其患肢執(zhí)行帶有技巧性的精細動作時易引出,在焦慮不安等情緒波動情況下震顫幅度加大,部分患者在震顫的基礎上出現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穩(wěn)、不準、沖撞及辨距障礙等小腦功能失調的表現。
4、書寫性震顫:主要表現為握筆寫字困難,但從事其他手部精細動作并不手顫。一般認為是由于大腦皮層功能失調所致。
出現震顫后,應注意生活調養(yǎng)。
1、睡眠充足:必須睡足6小時~7小時,中午養(yǎng)成小睡30分鐘~40分鐘的良好習慣。
2、加強體育鍛煉:以散步、慢跑、快步走、體操,扭秧歌,跳舞等活動為宜,每日堅持40分鐘~60分鐘。
3、飲食講究: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戒煙戒酒。
4、穴位注射法:選用曲池,足三里、三陰交,每穴注入維生素B120.5毫升,隔日1次,10次~20次為1療程。
5、中藥安神補腎湯或知柏地黃丸1日3次,連用2個月~3個月。
祖國醫(y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老年人會因腎虛、髓??仗摱霈F手顫或肢體抖動,因此食療上主張補腎健腦填髓。
1、當歸首烏雞湯:當歸、何首烏各30克,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母雞1只。雞宰殺去毛、內臟,洗凈,將上述四味中藥洗凈,裝入雞腹中,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燉至雞肉酥爛,加鹽調味,吃雞肉飲湯。具有養(yǎng)身益智、健腦止顫的功效。
2,參歸豬心湯:人參5克,當歸25克,豬心1個。豬心剖開洗凈,將人參,當歸裝入豬心,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煮至豬心熟爛,去掉當歸,吃豬心,嚼人參,飲湯。人參可改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功能,增強大腦的靈活性:當歸有補血活血之功;豬心能補心益氣,同用具有寧心益智、健腦止顫之效。
3、百合龍眼煲雞蛋:鮮百合60克,龍眼肉10克,雞蛋兩個,白糖適量。百合洗凈,雞蛋煮熟去殼,將兩物與龍眼肉同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百合熟爛,加糖調勻即可。龍眼肉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之功:百合能潤肺清心,防治神經衰弱,雞蛋富含蛋白質及卵磷脂,有補腦功效。
4,糯米紅棗山藥湯:糯米10克,紅棗20枚,山藥80克。將糯米、紅棗、山藥(切片)洗凈一同入鍋,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湯變稠時,即可食用。糯米、紅棗有補氣健脾、補養(yǎng)氣血的功效;山藥有補脾養(yǎng)胃,補肺益氣的功效。上物合用,對防治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所致之顫證有較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