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喝茶,還是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代。篤信美麗傳說的我,在那年的七夕之夜,悄悄來到離家不遠(yuǎn)的葡萄架下,我怕熬不到深夜,就沏了一杯大人們常說的能提神醒腦的茉莉花茶。然而我并沒有聽到牛郎和織女“天河”相會的竊竊私語,卻品嘗了茶,只覺一股淡淡的苦澀味滑過唇舌,及至咽喉,就覺縷縷清香從唇舌間裊裊四散,盈香滿口。從此,我就和茶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我喝茶,對茶葉沒什么挑剔,我認(rèn)為真正善飲之人對茶葉的選擇,沒有貴賤之分。所以我喝的大都是便宜的花茶和綠茶。除這兩者之外,近年來也開始自己制作一些茶來喝。
前年清明前,單位到郊外春游,在采蕨菜之際,我發(fā)現(xiàn)了一片荒棄的茶園,春陽下嫩綠的新芽朝天豎著,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就欣喜地采摘起來。采茶其實是很辛苦的,手指都摘痛了,才采了不到一斤的茶葉。我怕把它擠壞了,還到池塘里摘了幾片荷葉,細(xì)心地包成好幾包。
回到家,我就興致勃勃地做起茶來。我先把茶葉洗凈,晾干水分,然后將鐵鍋用微火燒熱,放進(jìn)茶葉,不停地用雙手翻動。等茶葉變色變軟了,就邊翻動邊用雙手搓,漸漸地茶葉在我手里滲出了一些綠汁,變形成團(tuán),成條了。這時我熄了火,把茶葉攤在盤里,等不得它慢慢晾干,就放進(jìn)微波爐里,用小火烘了十分鐘,碧綠清香的茶就制成了。我馬上沏一杯,只覺清香撲鼻,茶味醇厚悠長,竟比市場上買的茶還好喝。欣喜之際,我對幾張碩大的荷葉也不想放棄了。我知道荷葉可以熬湯喝,并且具有降低血壓,減肥健美之功效。但如何制作成茶呢?躊躇之際,想起陸羽的《茶經(jīng)》中曾經(jīng)說過:“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蔽抑撇枋前船F(xiàn)代茶農(nóng)的方法在制,古人卻并不是用炒鍋殺青,而是蒸。于是等鍋里水燒開后,我將荷葉入鍋蒸了約5分鐘,待荷葉變色變軟了,取出,晾干水氣,切成長約一寸的粗絲,下鐵鍋邊炒邊用力搓、捏、揉,由于已經(jīng)蒸軟,雖費力,但卻搓成團(tuán)了,同樣也是放進(jìn)微波爐里烘干。制成的荷葉茶碧綠清香,聞著都醉人,我連忙沏了一杯,茶成淡綠色,幽幽的散發(fā)著香氣,啜一口,微澀中荷香淡遠(yuǎn),甘甜清冽,喜得我陡生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喜悅。
因為荷葉農(nóng)人一般不讓采,不易得之,這茶就成了我的珍品了,輕易舍不得喝,即使喝,也是放一點在茶葉里,在茶香中品嘗荷葉的清香。荷葉茶珍貴,其中卻隱含著一絲遺憾,但這種遺憾在今年四月底,就被新的喜悅替代了。
那是一個周末,朋友約我去照母山采桑葚。那是規(guī)劃中的公園,農(nóng)人都搬遷了,但山上有大片的桑樹。我們?nèi)ネ砹?,好的桑葚都被人采光了,只剩下一些未成熟的青桑葚。失望的我望著嫩綠的桑葉,突然心一動,桑葉具有疏散風(fēng)熱、清肝明目之功效。古人說,服了令人耳聰目明、輕身,肌膚潤澤,精力旺盛,不易衰老。明朝張岱《夜航船》記載:“桑木者,箕星之精神也。蠶食之成文長,人食之老翁為小童?!奔热缓扇~能制茶,桑葉不一樣可以制茶嗎?我就摘了一大包,興沖沖地回家了。
我將桑葉洗凈,嫌蒸麻煩,心想即能蒸之,也能焯之,目的是殺青去澀味。就燒一大鍋水,待水沸后,也不等桑葉晾干,就將桑葉分批下到沸水里,煮至桑葉變軟變色,撈起,攤晾干后,同樣切成小條,用微火將鐵鍋燒熱后,下桑葉條邊烘烤邊用手揉、搓、捏。漸漸地桑葉開始卷曲成團(tuán)狀,就將它們裝進(jìn)盤里,同樣放進(jìn)微波爐烘烤。因為是沸水焯的,水分較重,烘烤了近二十分鐘,墨綠清香的桑葉茶才制成。我懷著忐忑的心放一些在玻璃杯里,沸水注入后,見桑葉茶開始散開,綠幽幽的汁液悠悠彌漫開來,不一會兒滿杯都是青色的茶水了,小心地啜一口,桑葉的清香就在唇舌間彌散開來,還帶著絲絲甘甜味兒。
成功了!欣喜的我覺得應(yīng)該讓更多的人分享我的成功。于是我就送了一些給朋友,他們品嘗后竟然都說不錯。特別是一個朋友喝了后大加贊賞,說才喝兩天就將口臭病治好了,還向我要。因為桑葉不比荷葉,來源廣,也易采到,我也大方地又給了他一些。不想到了六月,桑葉茶竟已告罄。于是我又去采了一些回來,在采時我就感覺到,桑葉老了,變粗糙了,果然,制作時或蒸或焯,都不能使之變?nèi)彳?,搓揉時費很大的力,也難以成團(tuán)了,制成后的味道與之前相比,也差遠(yuǎn)了。始知茶圣陸羽沒有說錯:“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
自己制茶雖然辛苦,但享受的是制作過程,看著這些青青的原料在自己手里,慢慢地變成爽口的茶葉,那份愉悅是難以比擬的。況且,制作時滿屋都彌漫著茶的香氣,沁人肺腑,幾天都不散去,聞著這香氣兒也是一種享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