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錯誤自身及出錯者等因素的特點,著重討論了糾錯的方法和策略。目的是通過分析學習者產(chǎn)生錯誤的類型,了解他們普遍存在的學習困難,以便采用恰當適度的方法策略來為其糾正,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錯誤分析 糾正策略 錯誤類型
錯誤分析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末,于70年代被視為應用語言學所認可的研究內(nèi)容。它把語言學習者確定為研究對象和中心,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并使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一、糾錯的必要性
雖然錯誤被科德等眾多語言學家視為是一種學習手段或策略,是可以容忍的,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便可對其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相反,我們應采取適當?shù)姆绞?、策略來對待它。只有當錯誤得到相應的處理,學習者在學習中才會逐漸減少類似錯誤的出現(xiàn),從而進一步接近目標語的規(guī)律,最終達到真正掌握,熟練運用目標語。
然而糾錯不是簡單易行之事,糾錯方法、內(nèi)容得當,會促進出錯者改正錯誤,提高學習效率。反之,則會產(chǎn)生消極作用,使學習者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從而阻礙學習的進程。
二、錯誤的糾正策略
對錯誤進行糾正之前,糾錯者必須考慮到二方面的因素:出錯者、錯誤內(nèi)容。對待不同性格的出錯者,出現(xiàn)相同的錯誤或相同性格的出錯者出現(xiàn)的不同性質(zhì)的錯誤,糾錯者都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指正。
1.因人而宜,靈活、適當糾錯
對于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而言,糾錯者最好采取較為婉轉(zhuǎn)的語言或間接的方式加以糾正,讓其自我考慮加以更正,從而避免因直接糾錯對學習者產(chǎn)生消極影響。
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學習者通常易于接受不同意見并改正自己的錯誤言行,同他們較為熟悉的糾錯者可以對這類學習者直接提出其錯誤所在,讓其更正;對于陌生的學習者,由于糾錯者不了解其性格特點,仍需采取謹慎婉轉(zhuǎn)、引導建議型語氣、方式幫其糾正,以免學習者產(chǎn)生抵觸情緒,削弱甚至于放棄第二語言的學習;對初學者應采取較為寬容的態(tài)度,要求過于嚴格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很可能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及自尊心,從而導致他們對外語學習產(chǎn)生厭惡情緒。
2.區(qū)分錯誤類型,確定處理方法
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出現(xiàn)錯誤時,糾錯者首先要確定它的類型,是mistake還是 error。Mistake是語言表達錯誤,由于疏忽、疲憊、時間緊迫、準備不充分等原因而產(chǎn)生的錯誤。當學習者對其加以注意時,他們能夠自行糾正,例如,某學生說“I like shopping,climbing and skate.”可能是因疏忽而錯用了skate,這種錯誤是mistake,顯然他懂得賓語應該用動詞+ing的形式,當注意到這一點時,他便能夠?qū)⑵浼m正。因此,對于這種類型的錯誤可以向?qū)W習者暗示某種錯誤的存在,讓其自行查找改正;Error是語言能力不足的表現(xiàn),反映了學習者不完善或錯誤的外語知識。這種錯誤是糾正的主要對象,因為出錯者對相關知識尚未形成規(guī)則體系,很難自行意識到錯誤的存在并加以改正,便有待于他人對其加以指導說明。
3.根據(jù)錯誤對交際的影響有選擇性的糾錯
學習語言的目的之一是能夠運用它成功進行交流。通常,人們在運用語言時比較注意意義信息表達的準確性,語音、語法等方面的準確性往往居于次要地位。因此,以傳授知識信息提高閱讀能力為目的的泛讀課上,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語音、語法錯誤則不必過多糾正,以免影響學生對知識信息的接收;而意義上的錯誤則必須加以糾正。
三、糾錯的具體方法
對于學習者出現(xiàn)的錯誤,糾錯者應根據(jù)出錯者的表現(xiàn)判斷出錯誤類型,確定如何處理。然后對有必要糾正的錯誤,根據(jù)學習者的性格特征,選用合理可靠的糾錯方案進行糾正。
1.直接糾錯法
教師直接指出錯誤所在并為其糾正。
“No, you should not say that, you should use the past forms of the verbs, went, bought and visited, say it again please”.
這種方法對于不善于思考、基礎較差者較為適用,且省時間,但不易了解學習者是否真正掌握了動詞過去式的用法。
2.啟發(fā)式糾錯法
(1)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錯誤所在,只提示句子中存在錯誤,讓學生自我改正?!癥ou go to the town, buy a lot of books and visit a friend of yours?”重復學生所說的句子,重音放在go, buy,visit上且用升調(diào)的疑問語氣,等待學生自我糾正。
(2)教師給出正確時態(tài)的類似例句,以啟發(fā)學生意識到錯誤之處,以便改正。“Yesterday, I washed clothes, watched TV and played ping pong, what about you?”
3.要求學生澄清法
“Sorry, I didn't catch what you said, what did you say?”教師表現(xiàn)出困惑的神色,通過上述方式要求學生重新表述自己的言語,學生往往能夠意識到錯誤的存在,并加以改正。
4.讓學生集體糾正法
“If all of you did such a thing yesterday, what would you say?”
學生們齊聲回答時,有把握的同學勢必聲音較大;不清楚正確表達的同學聲音則較小,因此學生A能夠聽出自己錯在哪里。
5.讓學生分組討論后,從中選幾組進行表達,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往往能夠了解到自己的錯誤,在其他學生的幫助下,A能夠?qū)﹀e誤加以改正。
6.相關知識講解法
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們普遍存在類似錯誤,教師可對該知識點加以重點講解操練,使學生們真正掌握動詞過去式的用法。
從上述內(nèi)容可知,糾錯方法多種多樣,糾錯者不能機械地照搬某種方法進行糾錯,必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紤]到出錯者的學習狀態(tài)、性格特點。準確判斷出錯誤的類別,確定好處理辦法,然后再選擇恰當?shù)姆椒ㄟM行糾錯。
Nobuyoshv and Ellis(1996)研究發(fā)現(xiàn)在東京學習英語的一組學生中,一些學生能夠成功地自我糾錯,而其他學生則不能,前者在后來的場合下保持住了相關知識運用的準確性,而后者依然犯類似的錯誤。這表明糾錯者的重要角色是鼓勵出錯者自我糾正,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培養(yǎng)并提高學習者的自主性,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較強的學習能力,以便盡早地能夠熟練掌握、運用目標語。
參考文獻:
[1]Norbert Schmitt and Michael McCarthy.詞匯:描述、習得與教學.1997.
[2]Rod Ellis. 1997.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Trica Hedge.語言課堂中的教與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王銘玉,賈梁豫.外語教學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河北燕山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