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盈利下一步風險不僅僅是成本上升,更大的風險將來自收入增幅放慢
萬眾期待的股市奧運行情,不幸沒有實現(xiàn)。我們看到的反而是A股連創(chuàng)新低,而H股也在A股的拖累之下,在全球主要股市的上升勢頭中,斯人獨憔悴。H股指數在過去一個星期內下跌7.2%。
中國股市的弱勢可以歸咎于幾方面的原因:市場對奧運行情本有不切實際的期盼(本來一場體育盛會,就不應該和股票市場聯(lián)系起來)。一旦這種期盼沒有得到落實,失落感特別嚴重,就會導致一些過激反應。但是,從根本上來看,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走勢是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最近的市場表現(xiàn)還是從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國內外經濟前景的擔憂。
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可能已超過大家的估計。這也是為什么決策層最近已把“增長”作為政府的首要任務。從最近出的一些統(tǒng)計數據來看,政府對經濟下滑的擔心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們看到7月的采購經理指數(PMI)只有46.2,相比6月的52有較大下滑。更嚴重的是,這個下滑的勢頭已經連續(xù)三個月,而7月的數字是采購經理指數公布三年來的最低點。這項數據雖然是由工業(yè)方面的指數組成,但它可以非常好地反映經濟狀況。經濟學家們通常把它稱為衡量經濟景氣程度的晴雨表。指數低于50,說明經濟進入衰退狀態(tài)。采購經理指數是經濟的先行指標,這樣推理,中國后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比預期要慢。
其次,我們看到,2008年6月的發(fā)電量增幅只有8%,遠遠低于2008年前五個月14%的增幅。中國以投資和出口為主要拉動力的增長模式,決定了電耗和經濟增長之間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關系。根據我們多年的觀察,GDP每個百分點的增長,大約需要1.2倍-1.3倍的電耗增長。也就是說,10%的GDP增長沒有12%-13%的電力增長支持,是比較困難的。
2008年6月以來,電力增長大幅度放緩,這體現(xiàn)出內外需的增長都在快速放慢。出口的問題不用再花大篇幅去討論,我們認為內需的風險更值得注意。
從2008年2月起,航空公司已經明顯感到上客量增長開始放緩。當時,很多人認為是1月冰雪災害的后遺癥,但在二季度不僅沒有恢復,甚至出現(xiàn)了負增長。航空業(yè)對經濟變化的敏感性是最強的,稍有下滑,不管是公費出差還是私人旅游,能減就先減了。
汽車銷售一季度同比增長達23%,二季度就下降到15%,而5月和4月相比是負增長,6月和5月相比又是負增長。而7月的汽車銷售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已跌到3%。
從石油進口看,今年上半年的增長幅度是6.7%,而7月的石油進口反而下降了7%。通脹持續(xù)高企,實際收入增加減慢,股市、樓市下跌帶來“負財富效應”,在二季度開始,對中國廣大消費者的信心形成了沉重打擊。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已步入放緩期,而放緩的速度有可能比大家想象得更快。而對企業(yè)盈利來講,下一步的風險已不再僅僅是成本上升,更大的風險將來自收入增幅的放慢,甚至倒退。
政府現(xiàn)在寄希望于有針對性地放寬銀根來解燃眉之急。但我們認為,不把電的問題理順,現(xiàn)在的政策有可能事倍功半。沒有充分的電力供應,即使政府想投資,想貸款去拉動增長,可能都有大難度。
隨著國內“電荒”愈演愈烈,電價體制改革的問題已極為迫切。國務院已成立了專門小組,正在研究油價和電價的改革。高通脹壓力下,電價如何改革,部門間存在很大爭議。電力部門認為,電價太低,而煤價太高,改革首先要提電價;煤炭部門認為,電力企業(yè)的虧損不能算到煤炭的賬上,更不能以壓煤炭價格來保電力。
而2008年中,國家已三次出手干預煤電價格,“揚電抑煤”,強化行政干預。然而,市場對干預總是有應對之法,各種變相漲價的辦法層出不窮,煤的質量在部分地區(qū)直線下降。我們認為,迫切需要的是實施電價的市場化改革,而不應反過來倒逼煤價退回計劃經濟。
在經濟增長陡增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股票市場面對的仍然是困境?!?/p>
作者為花旗集團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