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北京文學(xué)》(精彩閱讀)第3期高國鏡的散文《那山那人那片情》,很是受感動,一邊讀一邊流了幾次眼淚。
我平時(shí)讀散文不是很多,因?yàn)楝F(xiàn)在的散文感人的也不太多,可這篇散文確實(shí)寫了一連串感人的東西。很明顯,這是一篇寫親情的東西。而現(xiàn)在這個社會,最缺乏的也是難得的親情。現(xiàn)在的好多人光認(rèn)錢了,不怎么在乎親情。別說是舅舅與外甥的關(guān)系,就是父子、母女,也缺少親情。過年的時(shí)候,有的親戚互相走動一下,給大人買兩瓶酒,給孩子倆壓歲錢,就交代了,平時(shí)似乎并不怎么互相牽掛著。而這篇文章里,那個外甥總是牽掛著他的小舅,從兒時(shí)就牽掛著,幾十年后還是那么牽掛著,小的時(shí)候,掏幾個鳥蛋,摸幾條小魚,摘幾個野果子……都給他小舅留著;小舅給他幾塊奶糖,給他買個小玩具,他也給小舅換只鳥,小舅送給他一頂帽子,他當(dāng)“皇冠”一樣戴著,小舅給他個望遠(yuǎn)鏡,他還是用它望小舅……他就是這么多情的一個孩子。成了大人,他還是那么多情,給小舅送幾個茄子,幾片蘇子葉,幾朵花兒,幾個鵝蛋……沒見他給小舅送過什么重禮,重禮可能就是那鐫刻在銅牌上的一首詩了……但正是這些小的細(xì)節(jié),打動了讀者。而他的小舅,似乎也沒給過他什么貴重的東西,只讓他拿了一回月餅……然而這些生活上的禮尚往來,卻反映出了人間難得的親情和真情,因而讀者看了,也就覺得心里暖融融的,眼里熱乎乎的。不管怎么說,我是感到這篇文章太感人了,也希望貴刊今后多發(fā)這類感人的散文。
102300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高天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