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今的社會需要德才兼?zhèn)涞娜瞬?。《弟子?guī)》是品德教育的佳作,語文又是基礎(chǔ)而重要的工具學科。將《弟子規(guī)》融入語文教學中,讓知識教育和品德教育融合,勢必會擦出耀眼的火花。
關(guān)鍵詞 品德教育 知識教育 弟子規(guī) 初中語文教學
社會不斷地發(fā)展,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綜合能力是人們?yōu)閲邑暙I的“硬件”,但其實道德這樣的“軟件”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現(xiàn)在的教育在傳授學生知識,培養(yǎng)綜合能力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道德素質(zhì)的建設(shè)。
中國的文化經(jīng)歷了上下五千年,創(chuàng)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輝煌成就,沉積了許多文化精髓。
文化精髓之一的《弟子規(guī)》,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根據(jù)經(jīng)典巨作《論語》中《學而篇》得到靈感,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創(chuàng)作而成的。其語言淺白、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蘊涵著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非常適合青少年學習。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初中學生,在他們身心有特殊變化的時期學習《弟子規(guī)》,能讓他們相對平靜下來,思索《弟子規(guī)》蘊涵的道理,抓住作品閃耀的人文亮點,讓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
現(xiàn)代教育的重點放在學科的學習上,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很難抽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弟子規(guī)》,所以這些文化精髓離我們越來越遠,甚至到了淡忘的地步。而且對于文言文,大多數(shù)學生是提不起興趣的。語文是一門學生天天接觸的、與古代文化精髓聯(lián)系最大的漢語學科,所以將《弟子規(guī)》融入初中的語文教學,不但能讓學生接觸到我國的文化精髓,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而且使德育獲得科學和認識的基礎(chǔ),促進學生德育方面的發(fā)展,可能形成一個不可輕視的躍進。下面就來探討一下如何將《弟子規(guī)》融入語文教學中。
一、學習《弟子規(guī)》時間的安排
在初中階段,七、八年級是知識的扎根、聚集時期,又是青春期,在這樣特殊的時期將《弟子規(guī)》融入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能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讓學生了解我們的國學。還能時刻將《弟子規(guī)》的精神滲透進學生的思想中,促使他們思想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遠離青春期的躁動,讓他們的人格更加完善,身心同時健康發(fā)展。九年級要準備中考,時間較為緊迫,所以在這個年級,只是適當安排一下《弟子規(guī)》學習歷程的回顧和談?wù)勛约阂浴兜茏右?guī)》為道德參考準則的實踐情況,但是其效果是不能忽略的,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檢查自身,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學習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也可以緩解一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緊張之感,使得學習更加得心應(yīng)手。
《弟子規(guī)》共有360句三字短句,將四句分為一組,共有90組短句組。七、八年級四個學期,每個學期學習22—23個短句組,也就相當于每周學習一至二個短句組,這樣的安排比較科學,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研究《弟子規(guī)》,不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壓力。
二、以學生為自學。教師點評為手段
將《弟子規(guī)》融入語文教學中,手段很重要。教師要注意把握好以學生為自學,教師點評為手段。學生要抓住課余時間或上課的部分時間自主或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則重在點評,在點評中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法、探究的方向,并啟發(fā)學生學以致用。在學生發(fā)言過程中和發(fā)言后,教師要注意給予點評,發(fā)現(xiàn)錯誤的,要糾正,要鼓勵他們繼續(xù)研究《弟子規(guī)》;表揚那些有精彩發(fā)言的學生,樹立他們的信心。引導學生把《弟子規(guī)》做為自己的道德準則。不可忽略的是《弟子規(guī)》中有些內(nèi)容可能不適合現(xiàn)代的實際情況,因此在這方面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比如:“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意思是專門把不好的事情張揚出去,就是惡。為什么?因為把不好的傳出去后,人心惶惶,而且說不定你傳的又不是事實,如果讓別人誤以為真,信以為真,那更是要不得。把這些不好的事情傳開,傳得很快的時候,有時候會招來很大的禍害。其實。張揚不好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壞事。眾所周知,當今的媒體有職責向人們提供真實、準確的新聞,即使是一些惡性的事件也不例外。有些不好的事情傳得快,人們可能會引以為戒,這樣就不會招來禍害。
三、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1.開班會課
在開展有關(guān)于《弟子規(guī)》的活動之前,最好先開一個有關(guān)于《弟子規(guī)》知識的班會課。生動講述《弟子規(guī)》的創(chuàng)作背景、由來、在我國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地位以及如何學習《弟子規(guī)》等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后面的活動開一個好頭。
2.課前講小故事
布置全體學生預習指定的《弟子規(guī)》短句組,給學生兩、三天時間,讓他們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弄清楚指定《弟子規(guī)》短句組的意思。搜集能體現(xiàn)預習的《弟子規(guī)》短句組的相關(guān)故事,鼓勵學生動手編寫故事,并且要提示學生注意有些《弟子規(guī)》短句組不是都適合現(xiàn)代生活的實際情況,如果碰到這樣的短句組,請學生點出,讓他們說說為什么,然后教師指導,這能讓學生根據(jù)現(xiàn)代生活的實際情況以及對《弟子規(guī)》的看法,進行的探索性活動。使《弟子規(guī)》在一定意義上得到發(fā)展!
在指定的課時前隨機先點一、兩名學生說一說《弟子規(guī)》短句組的意思,然后再點一、兩名學生脫稿講故事,也可談自己對此《弟子規(guī)》短句組的感想。然后其他學生就根據(jù)剛才同學的發(fā)言,小談對《弟子規(guī)》短句組意思或故事或其它方面的看法。
學生通過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弄清了指定《弟子規(guī)》短句組,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解讀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學生還能借助這樣的活動了解到一些歷史人物的小故事,讓他們關(guān)注中國的歷史。編寫故事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講述故事在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又為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創(chuàng)設(shè)空間,讓他們發(fā)言評價,互相補充。而且全班學生齊行動,永不落空,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3.教學中把握時機貫穿《弟子規(guī)》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有一些內(nèi)容可以結(jié)合《弟子規(guī)》講解。那么教師就要把握住機會。將《弟子規(guī)》貫穿其中,讓學生耳濡目染,時刻不忘卻《弟子規(guī)》。例如,七年級下冊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有一次因為下雨而不想去上學,而不理會父母親的叫喚,這樣是不好的,因為“父母呼/應(yīng)勿緩”,我們在面對父母的叫喚時要第一時間有所行動,而不能遲緩。而后來父親叫“我”去銀行匯款,即使“我”有些害怕。但還是毅然出發(fā),所以她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懶”。再如八年級上冊的《老王》,課文的主人公老王十分善良?,F(xiàn)代的社會需要善良這種優(yōu)秀品質(zhì),那么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來講解,讓學生感受到善良的溫暖和重要性。老王在文中代表的是當時社會的底層,而“我”的一家則是當時社會地位相對高一點的人,但“我”的一家并不鄙視老王,反倒給了他不少的關(guān)愛。那么,這其中就體現(xiàn)了“凡是人/皆須愛/天地覆/地同載”。其實,人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就要和睦相處,互相關(guān)愛,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4.課后延伸活動
(1)背誦弟子規(guī)。在課后,學生可自己安排時間背誦《弟子規(guī)》短句組。雖然《弟子規(guī)》比較基礎(chǔ)、簡單,但起碼可以讓學生接觸并適應(yīng)文言文,為以后通曉文言文做鋪墊,而不至于一看到文言文就反感,覺得像特別桔澀難懂,沒有興趣。
(2)寫一寫心得體會。在學習《弟子規(guī)》后,鼓勵學生寫一寫心得或者談一談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以《弟子規(guī)》為生活準則等等。不限字數(shù)和文體,每個學期交2-3篇。
5.開交流會
一個學期中利用1-2課時來開交流會。交流會上教師可讓學生表演誦讀《弟子規(guī)》,設(shè)置一些諸如“《弟子規(guī)》接龍”或“看誰填得快而準”等游戲欄目(這些方式可作為學生背誦《弟子規(guī)》的抽查方式)??勺寣W生暢談學習弟子規(guī)的心得體會,然后展示一些優(yōu)秀的有關(guān)讀《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也可開展其它形式的活動,例如學生將小故事通過小品的方式演繹出來,也可讓學生以書法形式表現(xiàn)《弟子規(guī)》等等。而教師則要設(shè)置德育專項,給學生以德育分,以資鼓勵。
綜上所述,將《弟子規(guī)》融入語文教學中不但使學生的語文水平有所提高,學生又可以憑借逐漸豐富的語文知識,進一步領(lǐng)悟弟子規(guī)所蘊涵的意義,將《弟子規(guī)》繼承并發(fā)揚,讓我們的文明的精髓、傳統(tǒng)的美德世代流傳。而且通過這種潛移默化式的德育,促使學生做每件事時,以弟子規(guī)為參考準則,讓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使得學生德才兼?zhèn)?,為建設(shè)和諧社會添上一磚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