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物教學進行了初步的反思和定位,對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物教學總結了一個主體和五個適應。一個主體,即探究性學習。五個適應: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要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二是教法上要適應新課標要求。三是教會學生在學法上適應新課標要求,加強合作學習。四是對學生評價要適應新課標要求。五是引入現代教育技術來適應新課標。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生物教學 探究
一、生物新課標的主體是探究
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我們要以探究作為實施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面對疑問不是教師的答案,而是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查閱資料、合作學習,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同時保證探究課的數量并提高其質量,學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特別是對實驗設計的準確性會逐步加強。
喜歡探究是中學生的天性,利用這一天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創(chuàng)生物教學的新局面。生物課中許多實驗,探究材料需要學生自己準備。學生自己準備這些材料即可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實驗、探究過程的理解,循序漸進,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隨著課程的逐步深入,學生對實驗、探究程序的逐漸掌握,教師開始實行只給出實驗目的,實驗器材自選、實驗方案自己設計,教師幫助分析實驗方案中的科學性與不科學性,嚴謹性與不嚴謹性,由此肯定或否定學生的實驗方案的方法。不管表達流暢與否,盡量提供讓學生表達交流的機會,直至學生能夠自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并能自行設計探究方案,進行數據分析,并最終得出結論。
二、適應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物教學
1.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要適應新課標要求。能否敏銳地“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人”的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片面重視繼承性、接受性的做法,完全廢除注入式教學,采取問題式教學,給學生做好榜樣。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廣開思路,探索求異,對習以為常的現象和“權威理論”敢于持懷疑、分析、批判的態(tài)度而不是一味盲從,同時不過于牽制學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學生的探索過程,使學生完全擺脫了長期以來形成的“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思維習慣。充分發(fā)揮民主、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師生關系融洽,為學生大膽提問提供外界條件。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獲得探究知識的能力。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結論輕過程的教育觀念,研究性課題在生物課本中的出現是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產物,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如何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啟知識大門的能力,決不是機械地傳授教材知識,更不能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機器。研究性學習能夠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由接受式學習方式轉變?yōu)樘骄渴綄W習。充分運用課本中提供的研究性課題,真正發(fā)揮其作用,讓學生逐步獲得探究知識的能力。
2.教法上要適應新課標要求,新教材倡導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和訓練,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教學中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適時適當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把握新課標下的教材。新的教材在整體結構上與以往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要把握知識之間的連貫性,特別對整個實如生物教材的內容要認真學習,只有把握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
體會新教材的意境,將情感教學融入課堂,課堂教學“情感化”,情景交融易升華,硬性的說教、批評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課改要求寓教于樂,寓教于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
3.教會學生在學法上適應新課標要求,加強合作學習。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yōu)橹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教學是否能真正交給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tǒng)治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學法指導是關鍵。學習活動依賴于學生自身的智力活動,而思維則是學生學習中主要的智力活動,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轉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從培養(yǎng)能力的素質出發(fā),確立明確的素質教育目標;另一方面,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思維,訓練學生學會正確思維,這就要我們改“灌輸式”、“填鴨式”為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活動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學生的學習方式上要有所突破,而學習方式的突破關鍵一項就是教師應大力推進探究民生教學,這不僅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也是新的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一個顯著特征。探究性教學就是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形成新的師生關系,即改變過去“灌輸知識”為“問題探究”。在探究中使學生親自經歷科學知識的獲得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
4.對學生評價適應新課標要求,不僅要對學生獲得的知識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的發(fā)展狀況進行評價,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評價。
對學生獲得的知識進行評價,也就是要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必要的檢測,及時發(fā)現學生的不足和缺陷,并能及時對教學進行調整,促進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的發(fā)展狀況進行評價,就是要評價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科學的世界觀以及生物進化和生態(tài)學生觀點;評價對學習過程中的質疑、求實、創(chuàng)新和科學態(tài)度。
對學生探究能力進行評價,就是要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表現,如觀察和設計能力、收集信息和分析、表達和交流以及合作精神等進行評價。
5.引入現代教育技術來適應新課標要求?,F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的應用(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了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結構,更新了教學手段,為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了理想的教學情景,它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強化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也就有了更大的保證,同時,它也有利于生物者以多種形式(實物、標本、掛圖、幼燈等)主導教學活動,這樣就會出現課堂活動多樣化、趣味化、科學化和民主化,為思維訓練、能力培養(yǎng)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氛圍,圖文聲像,異彩紛呈,不僅加大了教學信息量,而且也提高了教學信息的質?,F代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生物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微觀和宏觀等方面都受到的限制,讓學生的思維在廣闊的范圍內自由馳騁,它有利于進一步開發(fā)大腦潛能,提高思維的品味。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初中生物教師教學應從傳統(tǒng)教學中解脫出來,要學習新理論,接受新觀念,從培養(yǎng)學生素質和能力出發(fā),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確立新型的、融洽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習自主探索問題和獨立思維的能力,為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銅山縣張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