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師應如何通過與學生合作學習建構自己的新形象,從而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雙贏。
[關鍵詞]合作學習 網絡環(huán)境 大學英語教師
一 、時代背景
近年來,一場信息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一種勢不可擋的網絡力量正在改變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而隨著網絡的流行和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在教學中優(yōu)勢的凸顯性,網絡環(huán)境為大學英語教育帶來了諸多便利與勃勃生機;與此同時,更為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多嚴峻的挑戰(zhàn)與有待提高的空間:怎樣在信息化大時代提高自我信息素養(yǎng)?如何緊跟時代步伐,做一名與學生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師?挑戰(zhàn)與困惑無時不刻的擺在我們每一位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面前。
二、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合作學習策略:建構主義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分支,20世紀60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最早提出此理論。皮亞杰關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類的知識不是純客觀的,是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習中,學生的認知結構通過把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經驗系統重新編碼,相互作用而實現。將構筑以學習理論把“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作為學習環(huán)境四大要素,并十分重視合作學習,認為通過師生、生生、師師的合作互動,共同探討,能夠更有效的實現學習目標。
三、理論對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角色改變的促進作用
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正發(fā)生著深刻的變革:由強調刺激—反應—強化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授為目的的傳統模式正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以培養(yǎng)具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具有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學生為目的的新型模式下轉化。這一模式的轉化催生出對大學英語教師的更高要求,也促使大學英語教師對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合作學習理論有了更清新的認識和精準的把握:師生之間傳統的角色定位不復存在,教師必須與學生一起,資源共享,相互合作,共同學習,以期更好地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四、實現大學英語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對策
1.把握時代前沿,善于捕捉信息點。2008年的中國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是信息、看點、新聞不斷層出的一年。兩會(CNCCPPCC)的勝利召開,臺灣公投(Taiwan referendum),少數藏獨分子(Tibetan separatist)的公然挑釁,2008北京奧運的臨近(the approaching of 2008 Olympic Games), 奧運圣火的傳遞(the Olympic torch relay),汶川大地震(massive earthquake in Wenchuan)等等,這些熱點話題及撼動神州大地的新聞事件無時不刻不在受著已基本形成自我價值觀及世界觀的當代大學生的關注。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利用網絡,尋找相關信息點的英文表達從而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認知結構中的不平衡,激發(fā)學生的共同關注愿望與求知欲望。這樣,英語教師在給自己充電的同時,更負責任的幫助學生筑起了一道防止少數危害言論侵蝕心靈的墻(輔助其有選擇地吸收相關外國網站的論點及言論);既與學生共同了解識記了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文化的英文表達,豐富了師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度,同時又適時地向他們宣揚了愛國主義立場,恰如其分地對他們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筆者在瀏覽網絡文化時就及時選擇學生感興趣并對提高英語水平真實有效的事件,以期與學生共同進步。比如,2008年年初的娛樂圈之“艷照門”事件腐蝕了大眾的眼球與心靈,尤其是對正向成熟轉變的大學生產生了道德不良影響。而隨后出現的陳冠希英文版公開道歉信,因其格式經典、用詞精準、場合正式、態(tài)度懇切、發(fā)音準確而備受英文學習愛好者的推崇。筆者適時地上網搜集了這方面的英文資料,不僅幫助學生提高了英文寫作能力,也上演了一堂深刻的英語道德課。
2.培養(yǎng)豐富的教學應變能力,在網絡環(huán)境下實現教學相長的合作學習模式。網絡環(huán)境下,傳統的師生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教師的“教無不知也”的神話地位受到挑戰(zhàn),由此催生出“向學生學習,樂于下問”的“反哺”文化熱潮。在講述大學英語精讀(上外第三版)第四課Flight 93:What I Never Know時,筆者深有體會。本篇以9#8226;11為背景,課前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求助于網絡尋找相關信息。課堂上一學生通過優(yōu)酷網展示了清晰完整的9#8226;11事件中飛機失事全過程視頻,配以另下載的CNN新聞報道作為背景音,整個事件清晰沉重,所有人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了恐怖襲擊給無辜人民帶來的大災難。隨后,他又用圖片英語新聞的形式圖文并茂的講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至此,一堂由學生利用網絡上演的集視、聽于一體的背景了解課展現在大家面前。教師從中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新的網絡知識。學生各個情緒激動,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因此筆者及時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步驟(原來準備背景講完后學習本課單詞),讓學生分組討論:9#8226;11關鍵詞;事件回顧整個過程;9#8226;11給人類帶來的影響等等。雖改變了原有計劃卻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因為此時學生的思維和智慧與老師共享,學生不僅完成了新知識的主動建構,也使師生得以共同提高。
3.巧妙運用網絡中的影視文化,變晦澀枯燥的教學內容為立體的知識框架。影視文化即電影電視文化,是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新成果。它是人類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所創(chuàng)造的電影電視文化傳播樣式,也是人類重要的藝術樣式和娛樂休閑樣式。影視文化美其名曰“有聲有畫的活動影像”,它所特有的這種形態(tài)特征對我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融合度高的影視文化搬到課堂上來,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其學習效率,更為老師提供了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的新途徑。
4.及時更新知識構造,建構新型知識框架,不斷完善教學。當今世界是一個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環(huán)境下,一天不關注新聞,不學習新知識,就有可能跟不上時代發(fā)展,觀念上落后他人。而大學生正處于接收信息的高峰期,他們對于新知識的渴求和關注度以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往往要大于年齡教長的教育工作者,這就促使大學英語教師要及時對知識查漏補缺,更新自我知識構造,以期建構新型知識框架:真正做到經驗隨著教齡長,而知識框架卻不隨年齡老化。
筆者在跟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嘗試與學生建立彼此互相依賴的長期合作關系,通過每天一封E-mail和學生交往互動,適時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態(tài),了解他們每一時間段的關注點等等,通過如此的師生合作與互動,教師幫助學生克服了英語學習方法上的障礙,學生幫助教師擴展了資源新渠道,從而完成了良性教學循環(huán)的創(chuàng)造。
五、結語
地球村時代,大學英語教師肩負著前所未有的重任,傳統的知識體系及形象已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網絡時代呼喚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建構嶄新的形象,甘心走下圣殿,與當代大學生平息而坐,合作學習,互相借鑒,互為補充,從而實現共同進步,互為提高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修月禎.網絡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改革之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3]梁翻婷.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廣東教育#8226; 教研,2008,(2).
(作者單位:河南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