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活動作為一種與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本質上是一個不斷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走向可能生活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
[關鍵詞]語文教學 現(xiàn)實生活 學生 樂趣
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學生的可能生活則是語文教學活動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也就是說,語文教學活動作為一種與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本質上是一個不斷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走向可能生活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
一、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與生活“接軌”
從根本上講,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和起點,是教學活動的源頭活水。教學活動必須順應自然法則,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基本特征,促進他們的自然天性得到自由而充分的發(fā)展,而不是以成人的世界和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童年生活,使他們被迫服從,使他們的生活成人化。
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自然的教育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從于自然的教育,使這三個方面的教育能夠圓滿地配合并趨于自然的目標,與兒童天性的自然發(fā)展一致起來,按照學生自然發(fā)展的要求和順序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發(fā)展。
二、語文教學與生活“接軌”的途徑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為起點,運用各種方式去還原、去豐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準去判斷生活的底蘊,去詮釋生活的經驗,去解讀語文材料,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并真正受到啟迪。如何拉近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呢?
1.查找資料,了解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物由于和學生的生活時空差距太大,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教學時,我常常組織學生到圖書室、網上去查閱相關資料,或開展調查訪問活動,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2.留心事物,觀察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留學觀察生活,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進感悟。這樣,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3.創(chuàng)設情景,再現(xiàn)生活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有的課文內容僅僅從語言文字層面來體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如果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就能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觀看相關的影片等方法,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如我在教學《王二小》一文時,借助多媒體,再現(xiàn)小英雄王二小為了保衛(wèi)后方機關和幾千個老鄉(xiāng),將敵人領進八路軍的埋伏圈,最后被敵人用刺刀殺害的悲壯場面,同時配以抑揚頓挫的朗讀,豐富多變的表情,精心剪輯的配樂。音樂、畫面、語言、神情營造出了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身臨其境,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王二小的英雄氣概,同時獲得精神的陶冶。
4.自主實踐,體驗生活
課堂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大量地實施了模擬性實踐活動,即通過模擬現(xiàn)實實踐的主要要素,讓學生了解現(xiàn)實實踐內各種要素的基本關系,從而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推進實踐能力的發(fā)展。這一方式可以克服學生發(fā)展水平不足及時空的限制,但為了全面推進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發(fā)展,必須不失時機地將學生從模擬性實踐推向現(xiàn)實性實踐。
在教學相關的文章時,應該讓學生自己按文本提供的方法,自主實踐,獲得生活的點滴體驗,這樣,對作者的體驗學生就有一定的認同或異議。為學生建構起生活的經驗找到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教學《第一場雪》,我特地選擇了一個大雪的天氣,將學生們領出教室,走進白雪皚皚的校園,登高望遠,飽覽粉妝玉砌的大好江山;同時,又引領學生欣賞校園的每處景致,有掛在樹梢的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有堆在樹冠的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還有隨風飄揚著的雪末兒。再和學生在這如斯美景中堆雪人、打雪仗,充分體驗冰天雪地里的快樂。然后,根據(jù)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去品讀課文,去感受課文所描繪的第一場雪,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欣喜之情。這樣的學習,學生所體驗到的絕不僅僅是黑白的文字,所領悟到的也絕不僅僅是課文內容,而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有如《海上日出》一文中,作者用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日出之前”“日出之時”“日出之中”大自然的偉大奇觀。如果學習課文前讓學生去看看日出,用心感受一下日出的自然美景。然后,再把課文中描繪的日出美景和自己感受到的日出美景做比較,尋找共同和異同的地方,觸類旁通,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定會像品茶那樣,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無窮。
5.創(chuàng)意設計,想象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遠屬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創(chuàng)造的人們。”在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對生活充滿想象的。由于這類題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所以給學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難度。語文教學時,應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想象,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大膽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內容通過繪畫、敘述等形式記載下來,將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體化。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對生活的憧憬。
《新型玻璃》一文描寫的是一種新式的裝飾材料,學生大都對它沒有過多的認識。為了讓他們對玻璃有新的認識,我讓學生大膽地想象、創(chuàng)造,并把自己設計的各種玻璃用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經過大膽的設計和想象,果真設計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品,而且還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介紹了各自設計的理由。學生們經過設計大賽,對玻璃進行了大膽的想象,對于學生與文本的融合起來到了應有的作用。
這樣的課堂來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打破了課堂的界限、課內外的界限,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讓語文充滿生活的氣息,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闭Z文如果失去了生活實踐的情境和樂趣,學生獲得的只能是“屠龍之技”,而非鮮活的生活語言。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中處處有生活。語文學習與生活“接軌”,就是要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引領學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隨時感受到“留心生活處處皆語文!”讓他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生活中有活生生的語文存在,讓他們能從日常生活中體驗、品味、感悟、享受語文!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龍北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