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焦慮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chǎn)生的情緒狀態(tài),從其程度與反應特征可分為低焦慮、適度焦慮和高焦慮。研究表明,若高焦慮與高能力結(jié)合,會促進學習;若高焦慮與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結(jié)合時,則會妨礙學習。本文就此問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遇到的同類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 高焦慮 中差生
高焦慮在英語教學中對中差生的負面影響很大。針對這一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去降低中差生高焦慮的心理障礙,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從而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
一、建立良好的教師與中差生關(guān)系
1.富有新意的課初開端。每堂成功的課都有一個好的開端。一堂課開端質(zhì)量如何,將明顯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方向和效果。課初開端主要任務是使教學一開始便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方法是富有新意、不拘一格、時間長短適當。英語課課初開端的方法很多。
2.課外教師與中差生的情感交流。學生參加教師組織的各種形式的競賽和課外活動,也能有效地進行情感交流。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對個人的心理活動能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我們可以讓班里英語基礎(chǔ)好的學生擔任英語課代表或?qū)W習組長,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其它同學進行早讀背誦、出版英語墻報,設計、組織各種英語競賽和課外活動等。這些具有責任感很強的英語學習骨干能起到老師不能起到的作用,使同學間的感情更加比較容易的溝通。
二、豐富多采的教學導入有助于中差生克服高焦慮
1.妙語導入。妙語導入,指教師以富有特色和幽默、風趣感的語言描述課題、課題主旨、主要內(nèi)容以及教師自身思想情感體驗,以引起學生聽課的興趣。
2.問題導入。問題導入,指教師直接提出能引起學生興趣和關(guān)注的問題,由此而進入教學主題的導入藝術(shù)操作。問題導入藝術(shù)的基本操作行為技術(shù)是教學口語技術(shù)中的提問技術(shù),運用于此方法要注意:一是要使一個問題成為真正的能引起人思考的問題。二是提問機會要恰當。問題引入是將提問時機放在了一堂課的開端,因此,這些問題既有引出教學主題的意義,又有教學管理操作的意義。
3.新奇引趣導入。此方法結(jié)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喜歡注意新奇事物的特點,以新鮮奇特的事例或趣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種方法對營造愉快的課堂氣氛和激起飽滿的學習熱情有良好的效果。
4.以舊引新導入。通過復習舊知識,從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借助類比、歸納、演繹、和猜想等手段引出新的學習任務。這種引入有利于使學生整體地把握知識結(jié)構(gòu)、發(fā)展脈絡,掌握學習方法。
5.直觀導入。借助實物、圖片、掛圖等教具,結(jié)合生動的語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引入新課。這種方法能給學生以鮮明的感性認識,能降低對復雜事物或抽象事物認識的難度。
6.提綱攜領(lǐng)導入。用簡潔、開闊的語言對學習任務進行整體描述,直接呈現(xiàn)知識的基本結(jié)構(gòu)及其基本特征。這種方法有利于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個總體的認識,抓住要領(lǐng),明確目標,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7.懸念設疑導入。教師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設置學生想迫切弄清其中奧妙但一時無法搞清的問題,甚至是詭辯問題,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參與學習這種方法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三、創(chuàng)造積極的課堂心理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情感
1.不失時機激發(f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中差生進行激發(fā),抽出時間作思想工作,見逢插針地進行點化,以熱情、歡迎和接納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不要歧視和冷嘲熱諷。
2.多給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如課堂發(fā)言、課堂游戲,都給中差生一定傾斜優(yōu)惠,讓中差生也能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使其逐漸培養(yǎng)起學習的興趣和迎頭趕上的信心。
3.化簡與圖示。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有較大差別,如總是詳加說明,課堂必然枯燥乏味。如在教學中注意化簡和圖示語言知識,并使列舉、解釋和其它呈現(xiàn)材料生動有趣,這樣可以減輕學習負擔,使課易于接受。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中差生在學習中的高焦慮。
4.耐心開導。教學中經(jīng)??梢钥吹接捎谥胁顚W生對自己的信心不足,怕出差錯,以致影響了正常的思維活動。對此,教師要開導他們,說明學生在學習中出差錯是很正常的。在具體教學中,學生答錯了問題或發(fā)錯了音,心里已是十分惶恐不安。這時,教師再用嚴詞厲色或尖酸刻薄的話去傷他的感情,那些自尊意識較脆弱的中差生便越來越缺乏信心。實際上在語言操練中教師不應當,也不可能事事處處求全。學生出些差錯,也不影響操練。降低中差生高焦慮比語言知識教學更重要。
5.同學間的互助。讓學習好的同學與差生結(jié)成對子互相幫助,既取得好的效果又密切了同學關(guān)系。這樣,有助于養(yǎng)成差生的良好的心態(tài)。
四、讓中差生經(jīng)常獲得成功的機會
1.把握好課題的難易度。教師要認真?zhèn)湔n,切實把握好講授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使每次都能學有所得。
2.掌握好試題的難度。教師無論在階段或期中、期末考試,都要認真命題,斟酌試題的難度,不可使試題的難度過大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使其有成功的機會。
3.適當給予中差生的作業(yè)面批面改。教師調(diào)動中差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好的方法是適時對其作業(yè)多給予面批面改,多給予指導和鼓勵。
4.不斷肯定成績,不吝嗇表揚。教師對于中差生的成績不要過分地與全班比,而要與他自己以前的成績比。教師要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并鼓勵他們繼續(xù)上進,縮短與集體的差距。這樣有利于克服差生的“失敗”思維定勢。
五、適時適度放松控制,以降低中差生學習上的高焦慮
過嚴的教學控制會使本已具有高焦慮心理障礙的中差生的學習變得更糟。教師在課堂上應適時適度放松控制,教師的教學操作應遵循教學參考書上的要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具體做法如下。
1.復習。復習時,教師是“強化記憶者”。每課開始時,總要選擇前面某幾課的內(nèi)容進行一點口頭復習。這些復習步驟很重要,因為學習者特別是中差生很少第一次就能學好。
2.介紹。在介紹新的語言這一步驟里,教師充當“示范表演者”。他/她在一種使意思明了的情境中清楚與自然地說出新的語言。接著迅速檢查以確保特別是中差生能力的理解。
3.操練。在步驟2后,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進行操練。在這一步驟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指揮”。這時的“組織者”和“指揮”一定要考慮中差生是否能進行操練,特別要組織好學生間的成對/成組的而且少有教師控制的操練。這樣可減少中差生的高焦慮。
4.練習。在這個階段,教師更應逐漸減少對學生尤其是對中差生的控制。因為在這個階段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訓練流利程度而不是準確性。教師要鼓勵中差生開口講英語,哪怕是自言自語也好。
5.鞏固。這一階段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將學到的孤立的詞語能夠記住,并達到說出來和翻譯的程度,使例句里的詞語和句型成為學生技能的積極組成成分,就需要進行交際性的運用。否則,它們?nèi)允撬赖臇|西,永遠不可能在教室外面使用。若真如此,這將對學生特別是中差生的深入學習帶來更大焦慮。因此,教師要進行針對中差生的適度的“過度”鞏固性操練。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第二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