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發(fā)以來,我國旅游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各地都形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著名旅游品牌,比如北京的古都風貌、皇家園林;上海的大都市雄姿;海南的熱帶風光;陜西的兵馬俑;寧夏的沙湖、西部影視城;甘肅的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青海的青海湖、塔爾寺等等。這些旅游品牌在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的特殊作用是別的旅游產品無法取代的,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如此。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的旅游理念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名勝古跡”已不能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原始自然風貌越來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睞,休閑式、探險式等釋放個性的旅游逐漸成為時尚,各地便利的交通,使得自駕車出游者越來越多,他們追求沒有約束、沒有規(guī)律的旅游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親身體驗或近距離接觸原始古樸、粗獷豪放和富有野性的自然生態(tài),而我們青海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雖然我們缺少內地的山青,但不乏高原的水秀,人文景觀的富麗堂皇不如內地,但自然景觀的雄渾壯闊內地卻不及,特別是青藏鐵路通車以來,乘火車游青藏高原的國內外旅游者迅猛劇增,其中尤以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游客居多,吸引他們的就是青藏高原未被人工雕琢過的原始古樸的自然風貌。既如此,作為旅游目的地之一的青海省將如何應對這一局勢呢?筆者認為,切實可行的方法,還得從旅游“吃、住、行、游、購、娛”的“六要素”出發(fā),緊密結合青海地域文化,最大限度地來滿足國內外旅游者的各類需求,因為從根本上講,旅游是人的消費和休閑活動,因此,做好旅游“六要素”的文章,就可以使旅游行業(yè)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這里,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建軍同志在去年調研西寧旅游工作時提出的“吃有綠色、住有暖色、行有個色、游有絕色、購有特色、娛有本色”的“六色”目標,完全可以作為全省旅游行業(yè)全力踐行的工作目標。下面筆者就如何踐行“六色”目標,談一些淺見:
一、吃有綠色
就是要大力開發(fā)綠色食品,讓游客吃到高原純凈的美食。青海是“三江之源”,高原圣地,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無污染區(qū)之一。在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吃無污染的綠色環(huán)保食品已成為人們的奢望。因此,我們要努力在綠色食品上創(chuàng)品牌,吸引游客,大打無公害綠色食品這張牌,在深入挖掘種類的同時,不斷豐富其內涵,使之成為系列旅游特產。
二、住有暖色
挖掘各類住宿資源,讓游客在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中甜美度過每一夜。在搞好硬件建設的同時,還得注重軟件服務,牢固樹立服務就是品牌,服務就是旅游資源的意識,努力在服務上下功夫,具體地說,就是既要建造現代化的賓館、飯店,也要大力發(fā)展具有民族特色,適合各類游客住宿的接待服務場所,形成特色,形成品牌,擴大影響,滿足游客需求。
三、行有個色
就是要滿足各類旅游者的旅游行程需求。隨著人們經濟條件的改善,私家車已成為現代都市人代步的工具,進而逐漸成為旅游工具,過去單一的通過乘火車或公共汽車出行旅游的局面正逐漸打破,旅游交通趨于多元化。因此,我們要針對青海地廣人稀、旅游資源獨特的特點,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積極為游客提供便利、便捷的交通服務。
四、游有絕色
合理開辟旅游線路,向游客充分展示高原獨特風貌,游覽高原絕美迷人的自然景觀。青海旅游資源總量大,類型多,組合優(yōu)良,文化內涵豐富,許多旅游資源為“中國之最”乃至“世界之最”,是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向西部轉移的一個重要后備資源基地。因此,我們要在合理開發(fā)資源的同時,重點挖掘獨特的民族民間文化,濃縮精華,打造精品。具體地說,就是對自然資源要以保持原貌為主,做輔助性開發(fā),以起到錦上添花和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游客充分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而對人文資源則以挖掘為主,盡量突出歷史文化內涵。近年來,由于現代文明的沖擊,致使許多古代歷史文化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和遺失,城市開發(fā)建設也毀了不少古建筑,雖然我們青海在這方面沒有多少失誤,但挖掘民族民間文化的工作任重道遠。因為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保持相對獨立的同時,又交匯融合,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如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的民族服飾、飲食、文化藝術等堪稱一絕。還有青?;▋骸⑺査滤钟突?、湟源排燈、撒拉族、土族的婚禮、藏族鍋莊舞、藏戲等民族民間文化已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果將這些“瑰寶”與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其不斷豐富完善,發(fā)揚傳承下去,應該是功德無量之舉。同時,通過職業(yè)技術學校,著力培育專門人才,學習和掌握民族民間文化,使之生命不息,持續(xù)發(fā)展,這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購有特色
就是通過開發(fā)青藏高原獨特的旅游商品,讓游客購別具特色的紀念物品,通過特色旅游商品擴大影響。目前,我省旅游商品中工藝品、紀念品品種少,附加值低。同時,生產、經營旅游商品的企業(yè)少,沒有形成規(guī)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旅游經濟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要針對游客的需求來開發(fā)旅游商品,結合旅游線路合理設置銷售點,努力使“購”與“游”融為一體。當然在商品開發(fā)中要注重融入文化內涵,積極開發(fā)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名、優(yōu)、特、奇、新”產品。
六、娛有本色
就是讓游客參與和欣賞原始生態(tài)的民俗文化。青海的民族文化十分豐富,尤以省會西寧最為突出,由于民族文化和現代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高原城市文化,且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參與性和娛樂性,這無疑給中外游客提供了直接參與、學習和了解的空間,如互助土族風情園表演的土族婚禮節(jié)目,藏族的鍋莊舞等,就是很好的例證。除此,還有許多特定的文娛活動,“國際環(huán)青海湖自行車賽”,“中國青海郁金香節(jié)”,既可讓游客鍛煉身體,又充滿情趣,愉悅心情。
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孫鋼曾經說過:“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旅游看西部,西部旅游看青藏高原?!毕嘈徘嗪N磥淼穆糜螛I(yè)定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中國旅游業(yè)要覽》.廣東旅游出版社,21新世紀版
[2]《中國西部大開發(fā)全書-開發(fā)方案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組編.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國夏都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