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672-5913(2008)12-0073-02
摘要:提高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效率和質(zhì)量對于學生學好設計語言是至關重要的。本文探討了如何利用形象化方法處理課堂教學內(nèi)容,并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形象化;計算機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 形象化方法在教學中作用
高級計算機語言雖然同我們生活中自然語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它畢竟不是自然語言,尤其對于初學者,更是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完全接受和理解。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一些簡單的編程問題就是不知從何下手,沒有所謂的“計算機思維”,缺乏對基本的計算機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教師的講解方式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現(xiàn)了偏差,這種情況在計算機教學中是普遍存在的。眾所周知,人的認知能力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很難短時間內(nèi)接受較抽象東西,而對于具體、形象的東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正是基于這樣一個認識過程,我們在講授一些難懂、抽象的內(nèi)容時,盡可能和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形象化、具體化這些內(nèi)容,讓本來不易理解的內(nèi)容變得通俗易懂。通過實際教學發(fā)現(xiàn):形象化教學內(nèi)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相應的學習成績也有大幅度提升。
2 形象化方法的運用
在計算機語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學內(nèi)容都可以采用這種形象化的方法,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下面列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如何將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
例1在講授程序設計中兩個變量內(nèi)容交換時,如何用計算機程序?qū)崿F(xiàn)?看似簡單的問題,學生往往出錯。有一些學生寫出下面的C語言程序:
main( )
{ int a,b;
a=3;
b=5;
pintf(“a=%d,b=%d\”,a,b) ;
a=b;
b=a;
printf(“a=%d,b=%d\”,a,b);
}
很顯然,上面的程序沒有按預想的進行兩個變量內(nèi)容交換,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根本上搞清楚變量交換的過程,其思維過程僅停留在現(xiàn)時生活中的兩兩交換過程上。其實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形象化地打個比喻:現(xiàn)在有兩個杯子,一個杯子里裝著水,一個杯子里裝著飲料,如何把兩個杯子的水和飲料互換一下呢?很自然就會想到要用第三個杯子過渡一下,之后在講解進行兩個變量內(nèi)容互換就容易多了,學生的印象也會更深刻。
例2冒泡排序算法的講解。
排序算法是計算機語言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學生是必須掌握的,但在作業(yè)和考試中能正確設計出排序算法程序的學生并不多,主要原因還是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算法的思想和印象不夠深刻。一般在講解算法時,都是先介紹算法的思想,然后通過程序來講解,這樣不僅費時,而且教學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結(jié)果往往是大多學生似懂非懂,搞不清循環(huán)變量如何控制,離開課本就無法獨立完成。如果在講解之前,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介紹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具體來說,有10個高矮不同的人隨機站成一排,現(xiàn)在需要將他們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重新排隊,限制條件是
每個人只能和相鄰的人交換位置,而且從左向右依次進行。在具體排隊過程中,第一個人和第二個人進行比較,如果第一個人比第二個人高,則交換位置,否則不交換位置,然后第二個人和第三個人進行比較,比較規(guī)則同前,一直到第九和第十號位置上的人進行比較,比較完畢,個子最高的就排在第十號位置上;然后進行新一輪的比較,只需要比較前9個位置上的人,比較完畢,第二高的人就排在第九號位置上;如此下去,直至第二號位置排好,整個排隊過程就結(jié)束了。然后分析排隊過程進行次數(shù),再和雙重循環(huán)結(jié)合起來講解外循環(huán)如何控制,內(nèi)循環(huán)如何控制。通過這樣一個形象化的例子,讓學生對冒泡排序算法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
例3C語言指針和指針變量概念的講解。
指針是C語言中的精華所在,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把指針概念講解得更加清楚明白、易懂,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形象化得生活實例進行講解。學過C語言的人都知道,指針其實就是地址,只不過是地址的一種形象化的說法。這就如同說房間號對應某個房間一樣,這個房間號就類似于房間的地址,或者說是房間的指針。而指針變量其實就是存放地址的變量,通過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抽屜A里面放著某件物品,抽屜A的一把鑰匙放在抽屜B里,要想取得抽屜A里的物品,可以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直接用抽屜A的鑰匙打開抽屜A,取出物品;第二種方法是通過抽屜B里的鑰匙打開抽屜A,取出物品。前一種方法稱為直接法,后一種方法稱為間接法,直接法對應普通的變量操作,間接法對應指針變量法。通過這樣形象化的說明,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指針和指針變量概念的理解。
例4遞歸程序設計講解。
遞歸程序設計也是計算機語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搞不清到底什么時候需要用到遞歸,遞歸程序應該怎么設計。確實,遞歸程序設計有一點的難度,而且容易出錯,甚至分析一個給出的遞歸程序都一定的難度。那么,在教學中如何講解遞歸程序設計呢?可以通過一個形象化的例子來說明:有4學生A、B、C、D,每個學生都有若干本書,現(xiàn)在問學生D有幾本書,D回答比C多1本,C說比B多一本,B說比A多一本,A說自己有3本書。那么如何知道D有幾本書呢?很顯然,應當從A出發(fā)依次推出D有幾本書。用數(shù)學表達式表示如下:
由式(1)(2)可得N(B)=4,由式(3)可得N(C)=5,由式(4)可得N(D)=6。更一般地,A、B、C、D用數(shù)字1、2、3、4來表示,則可得到下面的通式,也就是問題求解的數(shù)學模型:
上式中n取值1、2、3、4。在此基礎上分析何時應該使用遞歸方法來解決問題,如何用程序來實現(xiàn)遞歸問題,經(jīng)過上面的例子的講解學生基本上能夠理解遞歸概念和遞歸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夠獨立進行遞歸程序設計。
例5段地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講解。
段地址和偏移地址是匯編語言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們貫穿于整個匯編語言課程,因此正確理解這兩個概念至關重要。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往往搞不清段地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間的關系,遇到具體問題不會正確處理。其實用一個很簡單的形象化的例子就可以講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具體講解中可以用酒店房間編號來類比:樓層數(shù)對應段地址,房間號對應偏移地址,帶樓層數(shù)的房間號對應物理地址。如帶樓層數(shù)的房間號12102,這里假設樓層數(shù)為兩位數(shù),房間號為3位數(shù),則樓層數(shù)為12,房間號為102,對應對段地址為:12(000),偏移地址為102,物理地址為12102。
當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以上例子只是說明“形象化”教學內(nèi)容可以使復雜的問題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結(jié)束語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有很多提高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形象化方法”的運用只是冰山一角。計算機語言中的很多思想其實都來源于生活,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總結(jié),一定可以將課本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讓課本中原本抽象、枯燥的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和教師都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