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672-5913(2008)12-0029-04
摘要:本文根據(jù)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面臨的情況,對大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進行了調查,分析了調查結果,提出了相關建議,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和研究人員提供了有益參考,便于對學生進行分類分層次教學和個性化教育。
關鍵詞:計算機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大學新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調查背景
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并將其列為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下,進一步提升和加強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已成為必然。目前,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遇到的情況主要有:
(1) 非零起點且有較大差異。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入口是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對計算機知識都有一定的接觸,了解了一些計算機相關知識,會一些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基本操作。同時,每年入學的大學新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學習基礎和家庭情況各不相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水平相差很大。
(2) 興趣愛好不同。對于計算機的學習,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興趣喜好。有的對多媒體比較感興趣,有的對網(wǎng)頁設計與制作比較感興趣,有的又比較偏愛程序設計與軟件制作。
(3)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和重點的不斷調整。社會信息化進程加速,用人單位對新員工的計算機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后的發(fā)展。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其專業(yè)的教學和實踐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各個專業(yè)也給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與時俱進,改革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重點,以保證教學的科學、先進,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4) 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認識各異。一部分教師認為,大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較好的計算機基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應該為其他課程讓路,其教學內容和課時可以大大縮減。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也具有了較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對計算機的知識也懂得不少,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過于簡單。而還有一些老師和學生卻感覺到,大學新生的計算機知識還相當缺乏,計算機應用能力還相當薄弱,想通過課程學習和實踐進行加強。
那么,大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究竟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呢?大學新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如何呢?距離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在計算機知識與能力上應該達到水平有多遠呢?學生對于大學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有哪一些呢?為了充分而且深入地了解這些情況,我們對2007級的非計算機專業(yè)的新生計算機學習基礎和興趣進行了調查。
2調查設計
作為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教學的依據(jù)和目標,每一個本科畢業(yè)生在計算機知識與能力方面應達到下列水平:
(1) 掌握一定的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具備使用計算機實用工具處理日常事務的基本能力。
(2) 具備通過網(wǎng)絡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了解并能自覺遵守信息化社會中的相關法律與道德規(guī)范。
(3) 具備使用數(shù)據(jù)庫等工具對信息進行管理、加工、利用的意識與能力。
(4) 具備使用典型的應用軟件(包)和工具來解決本專業(yè)領域中問題的能力。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對各非計算機專業(yè)(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國貿(mào)、會計、中文、外語、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藝術設計、廣告等)的2007級新生發(fā)放問卷的形式進行的。
此次調查問卷中的問題結合白皮書提出的大學生應具備的計算機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設置,考慮到大學新生以往學習的基礎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主要考查學生以往的學習經(jīng)歷和能力基礎以及學習興趣,而非問一些專業(yè)問題。問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1) 接觸和學習計算機的經(jīng)歷和計算機使用情況的調查
(2) 硬件基礎知識和軟件基礎知識調查
(3) 軟件操作與應用能力調查
(4) 學生的興趣和學習要求
在問卷調查的同時,也抽取了部分學生進行座談,了解他們的學習經(jīng)歷和計算機使用情況,聽取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具體要求。
3調查結果及分析
3.1使用和學習基礎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新生接觸電腦和開始學習計算機課程的時間較早,接觸電腦在初中及以前的占80%以上,入大學才接觸電腦的只有3.37%;開始學習計算機課程的時間在初中及以前的占70%以上,入大學才開始學習有14.21%。與此同時,學生感覺以前的計算機課程學習不系統(tǒng)(69.16%的學生有此感覺)、應用計算機的范圍較窄(家庭電腦用于上網(wǎng)娛樂的占33.33%)、并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家中沒有電腦的有46.99%,其中城鎮(zhèn)家庭為31.51%,農(nóng)村家庭為54.6%)。
其余一些特別設置的問題也反映出學生的基礎知識較薄弱。例如:有23.30%的學生不知道什么叫CPU;有14.43%不知道自己經(jīng)常使用的操作系統(tǒng)是哪一種;有54.60%表示對計算機網(wǎng)絡不太了解。
3.2能力基礎
學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和應用的掌握程度較差。在不要求精通的情況下,有60.59%的學生表示基本不會什么軟件,58.97%的學生表示沒有學過程序設計語言。另外有37.33%學生不知道什么是Word,56.61%的學生不知道什么是Excel,14.16%的學生沒有用過Office。
另外,一些問題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的基本操作熟練程度不是太差。例如:對鍵盤的快捷鍵不會的僅有10.33%;另外有9.24%的學生表示會一點電腦組裝。
3.3對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入學前并沒有掌握。表1是學生入學前對一些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相關內容的掌握情況。這些也是最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是每一個大學生需要掌握和在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到的。
3.4學習興趣
在學生最感興趣的計算機知識中,比例最高的為操作系統(tǒng)基本知識(62.69%)、計算機應用領域(48.76%)和網(wǎng)絡基礎知識(41.79%)。其余依次是計算機安全、計算機工作基本原理、計算機發(fā)展歷史、計算機發(fā)展前景等。所有選項的比例如圖1所示。
學生對多媒體、網(wǎng)頁技術、程序設計這些與平時應用緊密相關的技術最感興趣。這三項技術的感興趣比例為48.26%、46.77%和41.29%。其余依次是文件管理、動畫制作、文檔排版、網(wǎng)絡管理、數(shù)據(jù)管理、設備管理等。所有選項的比例如圖2所示。
通過圖表可知,學生最感興趣的計算機知識(前5項)和最感興趣的計算機技術(前6項)互相之間的比例差距并不大,這也說明,學生的興趣很廣泛,不同學生之間的興趣差別較大。
3.5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差異較大,雖然有一小部分基礎較好,但還有較大一部分起點很低。大多數(shù)同學在進入大學前都已經(jīng)接觸過計算機,但對計算機基本應用掌握程度較差。根據(jù)與學生的座談溝通,了解到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 部分中小學對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不夠,思想上存在種種畏難情緒,落實并不到位。再加上計算機課程并不參與會考,對升學率也沒有任何影響。所以在教學當中,并未把它納入主要課程的范圍。
(2) 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投入不夠。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習都以中高考為主導,對他們來說沒時間去深入學習這些不影響升學的課程。有學習和實踐機會時,也沒有很好的把握。
(3) 計算機教學和實踐環(huán)境缺乏。由于經(jīng)費和投入的原因,造成計算機教學設備和資源的有限性(尤其在農(nóng)村地區(qū)表現(xiàn)比較突出),一些學生很少有上機操作實踐的機會,教學和實踐環(huán)境的缺乏導致很多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效果較差。
(4) 師資力量薄弱。許多中小學的計算機基礎課老師是其他課程的老師兼任的,他們本身可能并不具備完整、系統(tǒng)的計算機知識,達不到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
上述原因在農(nóng)村體現(xiàn)尤其明顯,根據(jù)我們的城鄉(xiāng)分類調查結果,來自城鎮(zhèn)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的掌握比例要明顯高于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調查顯示,仍有較大一部分來自城鎮(zhèn)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能力也相當欠缺。表2列出了城鎮(zhèn)學生的相關調查結果。
4相關建議
本次調查表明,大學新生的計算機水平的“非零起點”并不等于有了“好起點”,懂一些計算機基本操作并不意味著有一個良好的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也充分說明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意義和作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在當前的形勢下,不能被削弱,反而應該不斷加強。通過調查有如下建議:
(1) 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計算機學習基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時和課程安排應該有基本的保證,不僅體現(xiàn)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地位,也確保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
(2) 反饋調查結果給學生,使學生對自己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的現(xiàn)狀有比較清醒認識。同時,也要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其所學專業(yè)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當今社會、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條件下用人單位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
(3) 在新生入學時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入學測試,進行分層次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4) 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應體現(xiàn)對學生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按照專業(yè)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計算機課程群組,進行分類教學。并且,大學計算機教育應貫串于整個大學教育,計算機課程教育大學四年不斷線,滿足學生專業(yè)學習和應用的需要。
(5) 不斷加強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研究和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對學生實行個性化教育,改革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以保證教學的科學、先進,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更好地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