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 陰見多云
一年四季,我最喜歡三月的陽光,燦燦的照得入神清氣爽。無意間,發(fā)現(xiàn)墻根朝陽的地方不知何時長出了幾棵小草,驚喜間,不免心生感慨:生活在城市里,對春天的感知就是遲鈍。
于是,心里便癢癢的,很想到郊外感受一下春的氣息,更想回到童年的小山村,去赴半邊山梨花之春的心靈之約。因為那滿樹潔白的花朵,常常開在我的夢里,綻放在每一個思念的瞬間。
我生活的古鎮(zhèn)靠西邊的半邊山是最大的一片果園。
在“桃花開、杏花落、誰管梨花叫姐姐”的童謠聲中,梨花姍姍地綻放了,她雖不比杏花報春早,也不及桃花熱烈妖嬈,但梨花自有梨花的不同凡響。在綢密的綠葉間,朵朵潔白的花朵如出水芙蓉,似碧浪中的仙子,無言地述說著美麗。我就喜歡梨花的一塵不染,喜歡潔白與碧綠之間的那種和諧。那時候,我常和同學們一起在這花的海洋里徜徉、玩耍。只要不攀折花木,看園人也樂得任我們?nèi)ク傯[。不過,我們可沒那么聽話,等他走遠,我們就爬上樹去玩?zhèn)€不亦樂乎。臨下樹時還要折上一根兒綴滿花朵的花枝,如得勝歸來的將軍般打道回府,把花枝插在瓶里,留著慢慢地欣賞。
梨花盛開的時候,我們還有更有意思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找一個小瓶,約幾個伙伴去梨花里找一種叫“黑老婆”的會飛的小蟲?!昂诶掀拧蓖ㄉ眵詈诎l(fā)亮,如黃豆大小,是一種害蟲,它常隱藏在花心里,梨花黑白分明,所以非常容易找到。用手輕輕一捏,裝入瓶中,拿回家用來喂雞,“黑老婆”越積越多時,我們就喜歡把耳朵貼在瓶壁,聽里邊嚶嚶的細若游絲的蟲鳴。盡管大人們曾一再叮囑小心別讓這種小蟲鉆進耳朵里,可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地聽啊捉啊……
沒有人能留住春天,我們同樣留不住滿樹的梨花,那個在漫天花雨里嬉戲的小男孩,還不知道什么是愛花惜花,也不曉得愁為何物,更不懂得春光易逝。
春去春回,花開花謝,不諳世事的小男孩告別了無憂的童年,在遠離故鄉(xiāng)的古鎮(zhèn)里為了學業(yè)而奔波忙碌。
身心疲憊的時候,就更加思念故鄉(xiāng)的梨花。這時的我多么渴望返璞歸真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啊!
我已經(jīng)有一多年沒有看到散鄉(xiāng)的梨花了,而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使我思鄉(xiāng)的情懷,只有在深夜才得以盡情地釋放。
于是,在東辰,在子夜的夢里我會放飛靈魂回歸故里,夢里春意正濃,梨花朵朵含笑。
5月22日 晴朗
轉眼之間,校園的周身就涂滿了夏季的色彩。
每天,我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還未感覺到烈日炎炎,就聽見金蟬兒埋伏在高大的白楊樹枝頭在我的耳畔哀鳴,攪得人內(nèi)心不得安生。
一縷清風從我身邊滑過,它快節(jié)奏的匆匆行色,仿佛就是這個季節(jié)的腳步。
我抬頭眺望,卻見遠處的綠林盡頭,山的曲折起伏
課余,期盼排解心里無端的憂慮,我總是捏著一本書獨自漫步,校園自然幽靜,引起我的濃厚興趣。銀杏樹葉雖然茂密,但她腳下的青草已經(jīng)有些枯萎,往日的嫵媚化成了凋零;干枯的杜鵑花辦無聲無息,它靜靜地演繹一番不為人知的無奈,它沒有機會再啼血謳歌,漠然地走出了我們的視線……
風,帶走了杜鵑花的靈魂吧?我想。
上周的日子像風兒那樣難以捉摸,更像踩著一場淅淅瀝瀝的雨點,濕漉漉地走過似水年華。這幾天,停了雨,倒還有幾分不習慣。我知道,晚春初夏的雨,沒有春雨那樣靈巧,沒有夏雨那般熱烈,一切只是淡淡地明了,沁人心脾罷了。
由此,我愛聽這雨聲,我愛想象很多很多,其實這雨聲,是蒼天的眼淚;我也愛聽風聲,相信夏天的風聲,一定是萬物的吶喊。
校園生活,開始是多姿多彩,繼而是酸甜苦辣,就像我們創(chuàng)辦的“汀浪文學社”。
文學社成立的那段時間,社員們是那樣的充滿激情,那樣的宣泄活潑,他們寫大千世界,書心中悲歡,描師生情懷,記家庭溫情……我想,我們的文學社就像是海潮,在前赴后繼中壯大,在超越夢想里攀升。于是,我高興地以為,文學社將會人才輩出,成員必大有可為!
風起了,心靜了,我卻是心潮翻滾,難以入眠。
近來,文學社的急流似乎退潮,激情也仿佛在逐步減退。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是大家不信任我這個社長?我每天躺在床上,想著這些有關文學社的事情或成員,感覺它走向了衰落,快壽終正寢。
“表面上再歡歌笑語,內(nèi)心也是不為人知的凄苦……”遇見清風撲面而來,我心海跌宕起伏,我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這句話了。
在這個被風吹過的夏天里,我踽踽獨行在一個無人知曉的角落,感覺身邊有著一張大網(wǎng),緊緊地束縛著我和我的熱情。我甚至以為,這張網(wǎng)也許就是我自作自受般編織的吧?!
我已經(jīng)記不清楚這是我的第幾張網(wǎng)了,但在有風有雨有創(chuàng)作欲望的日子里,我還是無法逃避,盡管一切還都那么剪不斷,理還亂。
6月27日 晴朗
跌跌撞撞過完小學,又忙忙碌碌走完初一,轉眼之間我已該是初二的學生了,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時光如梭。有感于朱自清老先生的《匆匆》,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了。就這樣匆匆地,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記得去年,東辰學校接待新生那天,看著眼前那一張張陌生而又茫然的臉,我也是一樣的茫然與無措,不知道在這個學校里,以后將成對的是鮮花還是荊棘,總覺得一切都很新鮮,又都那么陌生。
走在美麗的校園里,心底那樣的羨慕初三、高三的學長、學姐,覺得他們是那么的偉大,那么的淵博,那么的讓人崇拜。而直到現(xiàn)在自己也做了別人的學長,卻突然感到了一絲滄桑,時間的流沙一直繼續(xù),歲月的沖刷沒有盡頭,恍惚間突然覺得自己“老”了許多。!
前些天逛街,聽到了一句很經(jīng)典的歌詞——成長是需要勇氣的。是的,很多老生都不愿面對新生,其實就是不愿面對自己的成長。
我回憶起來2005年的那個夏天。我們做新生的時候無限自得,嚴酷的軍訓,嚴厲的教官,嚴格的紀律,幾乎使我們無法忍受,但走下訓練場后,我們卻得到了許多關愛。那是因為我們是最小的,擁有更多的關注,更多的青春,更多的激情。
去年的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機會,譬如讀書月、數(shù)學月、感恩月等,我們一次次去展示自己,去充實自己。我們年輕,我們青春,所以我們?yōu)t灑。一次失誤沒有關系,我們還有機會;那時的我們有更多的關注,良師益友會給我們善意的幫助與提醒,幫助我們度過重重難關;而如今,我竟然也在教育起小師弟該如何如何……但是誰都要長大,不管你愿不愿意。
或許有人認為,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每個人都是一邊受傷一邊學會長大。
的確,長大是要不停地學習、借鑒和吸收的。
還記得有位同學曾經(jīng)說過,初一時看我們的眼睛,都是那么的純真與清澈,而現(xiàn)在再看我們的眼睛,卻是越來越模糊、越來越看不清了。
也許我們都長大了吧?!
劉墉曾說:我不是教你詐,但是這就是社會與生活,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生存環(huán)境,每個人總要經(jīng)歷,這也是我們必須長大的原因。學校并不是世外桃源,她是我們進入社會之前的熔爐和訓練場,所以在這里,我們要的不僅僅是展示自己、釋放激情,更多的是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適應這個社會。
在心底里,我排斥長大,因為長大總會讓我感覺滄桑與歲月的匆匆,但是長大會讓我們成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是狂風大浪,還是山崩地裂,我們都可以從容以對;長大讓我們學會思考,人云亦云不是長大的風格。
一位哲人說過:“思考。意味著對每一個問題都有你自己的看法,不管他是對還是錯”;長大會讓我們知道,人生之旅難有一帆風順,不管你是否愿意,生活總是不以你的意志而轉移。長大的路上有著太多的停頓、失意、磨難與困窘,讓我們時常領悟苦澀的滋味。勇敢面對,永不言敗,苦澀之后,才會覺得甘甜綿長。
這才是長大。
無數(shù)的痛苦經(jīng)歷換來的是寶貴的經(jīng)驗、前行的勇氣。
溫暖的陽光下,我們張開雙臂呼喚長大,因為,長大的我們——痛并快樂著!
指導老師:蒲莉 王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