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燕剪柳、花紅草綠的季節(jié),筆者來到陜西、河南等地了解“全國愛心護理工程”試點單位——愛心護理院的工作情況,有幸結識了一批有熱情、有理想、有能力,熱衷奉獻的護理院院長們。
西安市百歲愛心護理院:院長似親兒
中等個兒,圓臉兒,人到中年的西安市百歲愛心護理院院長劉洪義,1964年出生在遼寧省海城市一個普通的家庭。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8歲時,母親的癱瘓就使他學會了自力更生。即使后來遭遇了父親、岳父因腦血栓、中風,行走不便的壓力,他也沒有低頭。他將岳父接來同自己的父親住在一起,端飯送水,鋪床疊被,精心照顧了20年。成年后,劉洪義一直夢想建一所養(yǎng)老院,他說:“我決心用照顧父母的方式,照顧其他老人,減輕他們的痛苦,減輕兒女的壓力?!?/p>
2005年,劉洪義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經(jīng)西安市民政局批準,位于未央?yún)^(qū)常青路上的一座占地10畝、180張床位的百歲愛心護理院成立了。作為院長,劉洪義常用這樣一句話自勵自己和引導大家:“做事先做人,愛心是為老人服務的基礎,是最美好心靈的體現(xiàn)?!彼垇砹酥t(yī)院的醫(yī)生和護士長為本院的護理人員培訓授課,護理工作處處以人為本,對老年人身體保暖、翻身、氣墊床、氣圈的使用方法,都作了詳細規(guī)定,使每項工作有章可循。
2006年8月,劉洪義所開辦的老年公寓被掛牌成為“全國愛心護理工程”試點單位之后,他將對老年的臨終關懷列為該院的重要服務內容。近兩年來,他們共為103名老人提供臨終關懷服務。趙菊蓮老人身患重病,因子女都在南方工作,被送到百歲護理院后,得到護理人員細心照料。去年大年初八,老人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歷程。一時間,她的兒女、親朋聯(lián)系不上,劉洪義便出錢把老人的壽衣買了回來,護理人員給老人整理面容和發(fā)式,擦洗身體,穿壽衣,設靈堂,協(xié)調殯儀館。一周后,在西南出差的兒子來到護理院,看到院方所做的一切,感動得哭了。他緊緊地握著劉洪義的手動情地說:“你們就是我的親兄弟,謝謝你們?yōu)槲夷赣H所做的一切!”
一位老人身患腦瘤,經(jīng)過多次化療無效,被送到百歲護理院。剛來時,他不配合吃藥,也不配合吃飯。每次護理人員把飯端到他面前時,他都將飯菜摔在地上。護理人員好言相勸,一次又一次地端上熱飯,直至第6次,他終于被感動了。他說連自己的子女都做不到這樣的不厭其煩。
兩位老人住在秦嶺的大山深處,無兒無女,生活狀況十分凄苦。劉洪義從電視里看到這一情況后,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和志愿者一起冒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和刺骨的寒風,將兩位老人接到愛心護理院。當他親自為他們洗臉、梳頭、換洗干凈的衣服時,老人感動不已,不知所措。劉洪義對老人說:“我就是你們的兒子,公寓就是你們的家,放心地住下吧?!?/p>
……
院辦公室里,我們看到滿墻的錦旗、榮譽證書。一面“院長親似兒,公寓暖如家”的錦旗格外醒目。劉洪義靦腆地笑著說:“這是家屬的心聲,更是我們最大的幸福與最高的榮譽!”
渭南市臨渭區(qū)愛心護理院:從淮北到渭南
一身樸素的衣著,恬靜的笑容,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愛心護理院院長黃秀娟,原是安徽省淮北市的一位下崗工人。2003年,她白手起家,4年間,她在資金短缺,人力物力不足的情況下,公寓規(guī)模一年一個樣,4年上了三個臺階。從6間房間、8個老人發(fā)展到寓舍88間,床位150張,入住老人130人。公寓初具規(guī)模,可是當黃秀娟看到許多孤貧的老人流落于街頭的情景,就感到內疚不安,一股熱血上涌。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她東拼西湊,籌集資金6萬元,于2005年6月又創(chuàng)辦了一所渭南首家獨具規(guī)模的托老中心,專門服務城鄉(xiāng)孤寡無靠的特困老人。
開創(chuàng)這樣的托老中心,勢必會碰到更大的困難、壓力和風險。累累負債早將黃秀娟壓得喘不過氣來。許多好心的朋友、長者都為她擔心,勸她三思而后行。但黃秀娟講:“錢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膽和志,有膽識,有志氣,就沒有辦不了的事?!彼龍孕牛骸案也桓遥懿荒苒x躍承擔這樣的風險和壓力,對每個有志于奉獻的創(chuàng)業(yè)者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如今,她創(chuàng)辦的護理院實行“一寓兩體”的多功能多層次服務機制,讓不同需要的老年人享受到最貼切的服務。
為了辦好護理院,黃秀娟毅然決定將戶口和全家人從安徽淮北市遷到了陜西省渭南。她說:“這樣我就能一心一意地把護理院辦好,心貼心地和老年人在一起了!”
鄭州市愛馨護理院:細節(jié)決定成敗
“人生能有幾回搏?貴在青春這一度!”這話出自鄭州市愛馨護理院院長豆雨霞之口,說出了她追求理想、干出一番大事業(yè)的積極心態(tài)。12年前,豆雨霞將自己剛滿周歲的雙胞胎女兒交給了家人,忍著心疼離開家鄉(xiāng)原陽,來到了鄭州,尋求在養(yǎng)老保健產(chǎn)業(yè)探索自己的道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鄉(xiāng)間女子,奮斗成了擁有幾千萬元資產(chǎn)、老年人擁戴、手下人員服氣的“巾幗英雄”。
1998年,憑著自己的一些積累,豆雨霞開始了籌建護理院的事業(yè),幾年間老年公寓由一個發(fā)展為3個,成立了愛馨養(yǎng)老集團。9年之間,愛馨護理院入住老人人數(shù)翻了20多倍,資產(chǎn)增加了上百倍。
“細節(jié)決定成敗?!边@話在豆雨霞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透徹,特別是在對待老人周到細致的照料上。大家公認,豆雨霞對于老年人的細心和耐心,可以和任何老人的兒女相媲美。這里不妨回放一個真實的“鏡頭”:她根據(jù)老人的要求,盛好面條或者大米飯,然后雙手捧過去,輕聲問道:“李奶,你嘗嘗咸淡咋樣?是放點醋還是加點鹽?”老人們有什么話要告訴她,她就蹲下來,笑瞇瞇地仔細地聽。這時一位老人喊道:“俺霞,我吃飽了!”
豆雨霞趕忙過去,勸她說:“張奶,您再吃兩口吧?!?/p>
“不吃了……”張奶說著把自己的剩飯推過來,“閨女,你把它吃了吧?!?/p>
“你真的不想吃了?”豆雨霞問,“那行,我吃了。”
豆雨霞說著,就蹲坐在老人的床頭,把剩飯吃了。張奶奶看著豆雨霞把飯吃了下去,點頭笑了。
這種極其微小的細節(jié),豆雨霞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她千方百計讓老人們享受到溫馨和幸福,行為令人敬佩。
“春有海棠夏有蘭,秋有金桂冬有梅?!边@三個護理院院長只是目前全國120多個掛牌試點單位院長中的幾個。他們安心崗位,各有所長,都在規(guī)劃著自己愛心護理院美好的前景,在放飛夢想的舞臺上再展風采。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