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師:您好!
又到“六·一”兒童節(jié)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更加想念我逝去的小孫女,眼前全是她的音容笑貌。一想到她已經(jīng)走了,我的心就好像墜入了無底的深淵,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任何規(guī)勸都無法擺脫今生今世我心中永遠的痛,但我還是想向您訴說訴說,否則我真的要徹底崩潰了。
我家在綿竹,我的小孫女是剛剛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小學六年級學生。她才13歲,非常懂事。走的那天中午,她匆匆吃完中飯,幫我收拾好院子,就背起書包一溜煙似地跑了。一邊跑還一邊朝我揮手說:“奶奶我上學去了!”誰知這竟是她留給我的最后一張笑臉。
這些天我終日以淚洗面,哀痛得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我知道這是天災,不可避免,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尤其是隔代人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得了呢?!
我的兒子、兒媳外出打工,就留下小孫女和我相依為命。我今年已經(jīng)快七十歲了,這個孩子可謂我的掌上明珠,每天有她在我前后奶奶、奶奶地叫著,心里別提多溫暖了。她這一走,家也塌了,我一個孤老婆子,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我到倒塌的學校去找孩子,看見那些砸壓在孩子身上的磚塊和樓板,我的心碎了。多么希望被砸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小孫女啊!
我的兒子、兒媳在外邊打工,也沒有自己的家,租了一個小房子,還有小孫子,他們那兒也容不下我。我的心里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來找您談談,想請您幫我排解排解。
王奶奶
王奶奶:您好!
您來找我說,是對我的信任。人遭遇了如此巨大的打擊,在災難發(fā)生后有任何需求,都應該向親友或相信的人表達,千萬不要壓抑感情。試著把情緒說出來,讓家人或朋友與你一同分擔悲痛。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逃避和別人談論自己的痛苦,說出痛苦,就能相對地減輕痛苦。傷痛在心中停留一段時間,屬正常現(xiàn)象,和朋友、家人一道去分擔痛苦,是最好的排解方式。
有的家庭在遭遇親人遇難的痛苦時,極力回避,不去傾訴這份巨大的痛苦,這樣活下來的人很容易變得精疲力竭;脾氣暴躁易怒、難以控制;看不慣所有不順遂心愿的大小事;劫后余生的家人之間變得不再像過去那般親密;自己覺得無力應對生活中的任何一點點額外的負擔,有一種隨時都要倒下、隨時要崩潰的感覺……這樣很容易生病。
您嘗試著與我談談目前的困境和心情是很自然的也是必要的。災后重建是大事,您先別太焦慮,政府一定會全力以赴的,請您相信。目前有吃有住,先盡量保持生活穩(wěn)定;該尋求支持就尋求支持,要相信黨和政府一定會滿足你們的合理要求。等兒子、兒媳回來后,一同對所失去的一切作一個告別,看看他們會怎么安排你的生活。
如果馬上拔根,急著把您送離災區(qū),抵達兒子、兒媳所在的地方,您恐怕未必能很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很好地與外界溝通;如果您硬是要在這里堅守家園,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家人之間在這種非常時期,如果再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紛爭就更不好了。
建議您先將息一段,保證足夠的睡眠與休息,保證基本飲食,因為食物和營養(yǎng)也是戰(zhàn)勝創(chuàng)傷、進一步康復的保證。同時,盡量放松心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鍛煉和活動。要自己讓自己樂觀,失去的生命不能再生,要面對現(xiàn)實,努力調整心態(tài)。小孫女在天有靈,也一定不希望奶奶這么痛苦。事情總會有辦法,先弱化痛苦,大家再做下一步安排,您看這樣好不好?
丁寧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