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我和楊澄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同窗且同室,他多才多藝,那一口京腔京韻和老北京的生活故事,常把我們同屋的人說得開懷大笑。幾十年后,楊澄在國家旅游局任《中國旅游》和《中外飯店》兩本雜志的社長兼總編。我們又在一起工作了好幾年。我們常在一起談天說地,一說到老北京,他就如數(shù)家珍,引人入勝,還流露出想寫一本老北京的書,大家鼓勵他趕快動筆,讓我們先睹為快。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春節(jié),他托人給我送來一本《回望老北京》。書一到手,就吸引了我,幾乎一口氣就讀完了。
作者楊澄、盛錫珊先生送給我的《回望老北京》是一把鑰匙,使我登堂入室,看到了老北京悠久歷史的光輝,多元文化的燦爛。在這本書里,楊澄不僅詳盡地寫了老北京的方方面面,而且披露了他在北京的人生足跡,和他與北京的血脈相連,讀來十分親切。比如,他在小胡同里出生,兒時的淘氣頑皮,馬路上奔跑“瘋長”,廣和樓里聽戲……他用生于斯長于斯的獨特視角,從史書、傳說和身世三個角度回望老北京,展望新北京,給人以愉悅輕松的閱讀和飽含深意的遐想。
從作者對老北京的回望中,也使我加深了對老北京的了解。北京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建城史,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城帝都,歷史悠久,古跡眾多,人文薈萃。北京城圈的發(fā)展,紫禁城的建設,中軸線的確定,眾多城門的命名,街道九經(jīng)九緯的布局……
在作者對老北京的回望中,寄寓了對老北京深沉的情思和愛戀。他說北京像一塊魔力無窮的磁石,吸引著一代代來自四面八方、海內(nèi)海外的人們,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安徽人、滿人,先后威武登臺,夢想成真,創(chuàng)造了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續(xù)寫了中國民族近千年的歷史,積蓄了豐厚的文明財富,從中不難獲取拓展今天新北京的豐富經(jīng)驗和啟示。作者說,北京是個移民城市,老字號的創(chuàng)業(yè)者多是外地人,他們雙手空空來到北京尋夢,帶來了本地的風俗習慣,人文理念,性格特征,特長技藝,無形中豐富了京城的經(jīng)濟文化生活,為北京注入了多元文化,鑄就了北京的城市品格。說白了,今天的北京人追根尋源幾乎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是一代代老北京的漢人與外地漢人的融合,是漢人與各族人民乃至來華洋人的融合,由世代融合的各種人造就了一代代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
《回望老北京》,是畫家與作家相互倚重、協(xié)力合作的一個嘗試。圖文各有章法,卻又暗暗扣合,為讀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頗有情趣。書的裝幀也很精美,獨具匠心。封套用紅色,一個大大的“望”字,仿佛一位老人回首瞻望往昔的歲月……作者說他喜歡用散文寫作,稱這本書是“長篇歷史散文”,我不懂文體,但讀起來,倒覺得像詩,像散文詩,有意境,有激情,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或可叫“長篇歷史散文詩”。書里的每個章節(jié)時時穿插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既有人物、情節(jié),又富哲理,耐人尋味。
《回望老北京》確實是一本難得的、值得收藏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