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有考慮過,我要用走路來鍛煉身體,用走路來平衡體能,用走路來恢復身體某些方面的不適。
人一旦意識到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突然間有了變化的時候,是會感到一些驚訝的。
曾幾何時,我已經(jīng)開始把走路當任務(wù)了,這倒也不是年齡之故,主要是平時太依賴于車輛了。不過話得說回來,開始坐小汽車的時候,更多地是享受轎車帶來的舒適、方便和快捷;問題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不需要快捷、舒適和方便的時候也離不開小汽車了,一出門便以車代步,哪怕是短短的距離,似乎沒有轎車就寸步難行了。我住杭州,假如某日能從家里出發(fā)去蘇堤走個來回,好像已經(jīng)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于是會猛然想起曾經(jīng)有過的那些健步如飛的日子。
孩提時,大熱天,光個腳板在太陽底下竄來竄去;星期天,背個釣魚蝦的竹竿,準備好幾盒子蚯蚓,走得很遠沿著河道到處釣魚捉蝦,多也是光著腳丫子的;夏日的傍晚,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玩追逃,滿草場地奔跑,玩得起興之后,便把鞋子一脫,橋上橋下、弄堂、街坊滿鎮(zhèn)上瘋跑,常常把整個小鎮(zhèn)當了戰(zhàn)場;如果聽說哪個村子晚上有露天電影,那么幾個小伙伴一約,也不與大人打個招呼,不管三里地、五里地飛奔而去,散場后披星戴月地一路“嘰嘰喳喳”評論、感慨著走回來。讀高中時,上學的路遠了,單趟有10來里地,走個把小時就絕對拿下了。大概念高二的時候,紹興城里放映朝鮮影片《賣花姑娘》,學校組織去看,全體師生步行,不少同學還踩著鐵軌上的鋼軌走一段。我們午飯后從學校所在的柯橋出發(fā),看過之后走回來,用雙腿在柯橋和紹興之間打了一個來回……一個農(nóng)村的孩子,若說誰不會走路,那一定是出了大毛病了;一個不開汽車的人,也不會把走路當做一回事來感慨;可是,我什么時候把走路這個人類最基本的功能喪失掉了?
感慨之中,不禁懷念起孩提時的快樂和輕松;感慨之中,重新審視起那些沒有小汽車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日子。難道是小汽車舒適的座椅、安逸的冷暖空調(diào),誘人上當,步步后退,弄得連走路都成為問題了?其實小車何錯之有?腳不是長在自己身上嗎?
人類進化到直立行走,骨架子的結(jié)構(gòu)是為了走路這個本能而生的。走路和喝水吃飯一樣,都是老天的安排。按理,老天安排的事情是不能違背的,否則就會受到懲罰,輕則得一教訓,重則無力回天。
人們真正認識生活中某些事物的價值是需要時間的,有時失去了的或快要失去時方顯其珍貴,走路這事也是如此。
那么,趁腿的功能還健全,就下決心遠離小汽車,重新走路吧。丟掉懶惰,喚回勤奮,甚至打起赤腳,重新像孩提時那樣去田野中泥埂上走一回。走回朝氣,走回健康。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