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上冊第7頁《中國太陽年輻射總量分布圖》上,我們發(fā)現(xiàn),相鄰的兩個地理單元——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分別是我國太陽輻射量最大的地區(qū)和最小的地區(qū)。
青藏高原上年總輻射量絕大部分在160千卡/cm2,高原西南部高達220千卡/cm2,差不多比東部地區(qū)多一倍,是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大的地區(qū)。與之相鄰的四川盆地,年總輻射量絕大部分在100千卡/cm2以下,盆地西南部最低為80千卡/cm2,是我國年太陽總輻射量最小的地區(qū)。
相鄰的兩地區(qū),緯度又大體相同,太陽高度相近,而年太陽輻射何以如此懸殊呢?
這是因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而潔凈,塵埃和水汽含量少,大氣透明度高,陽光穿過大氣層時,能量損失少,陽光穿過大氣路程短,受大氣削弱少,到達地面太陽輻射就多;另外晴天多,陰雨天少。日照時間長,日照百分率高,各地總日照輻射時數(shù)一般在2000-3600小時。因此,青藏高原為我國太陽輻射最大的地區(qū)。
而四川盆地,由于空氣濕度大,塵埃、水汽多,當陽光穿過大氣時,能量損失多,地勢相對低,輻射穿過大氣路程長,太陽輻射受到大氣削弱多,到達地面就少。另外,四川盆地陰雨天多,又以多霧著稱。成都、重慶每年霧日平均在100天左右,盆地平均日照時數(shù)只有1300小時,日照率只有20-30%,所以,四川盆地成為我國太陽輻射量最小的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