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克·巴班斯基在《論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一書中說:“情感狀態(tài)總是和內心受到激動,與反響、同情、喜悅、憤怒、驚奇的許多別的情緒相聯(lián)系著。正因如此,注意、記憶、理解某事物的意義,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于個人深刻的內心感受而豐富起來,這些內心感受使上述認識過程加緊進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地和高質量地達到目的。”而語文教材最具情感性,很多頗具美感的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髓,是作者“情”的結晶,是作者“情動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情者文之經”,情感是文學的生命和靈魂,語文教學過程是情感活動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學的靈魂是情感教育,教語文是“教民族的思想與情感”??梢哉f,情感是教學中的潤滑劑、催化劑,那么,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呢?
—、散文品讀中領悟情感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闭Z文閱讀由認知、理解、評論、賞析四個過程組成,其中,理解是關鍵所在。沒有理解、缺少理解、錯誤理解,這是閱讀的失?。煌瑯?,沒有情感的閱讀,也是失敗的閱讀。因為,沒有情感的閱讀,其認識是膚淺的,是不可能產生共振的,換句話說,沒有情感的閱讀,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的。因此,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領悟情感。
1.知人論世悟情感。評論作品要知人論世,領悟情感同樣需要知人論世。文如其人,考察作者的身世、經歷、性格、志趣以及創(chuàng)作動機,聯(lián)系作品考察作者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對閱讀理解散文作品極為重要。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學《故都的秋》可先讓學生了解郁達夫其人,以理解文中的感情色彩。教學中,如果能以教材為本,憑借教材,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產生情感體驗,延伸課文內容,讀寫結合,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教材激情傳神,讓作文真情感人,無疑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無限的生命力,也會使我們的學生更具人文精神。
2.透過“文眼”悟情感。許多散文作品都有一句確定全文基調的關鍵語句,通常我們稱之為“文眼”。因而,透過“文眼”可以比較正確地掌握作者的思想脈絡,深切地感悟作者的真實情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文章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為“文眼”,用情去感悟“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喜悅中復雜的擺脫不開的淡淡的哀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當時的朱自清。
3.直抒胸臆悟情感。直抒胸臆是作者表達情感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許多散文作品,作者的情感就是通過直抒胸臆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當然,有些作者在作品中宣泄的情感與我們的學生有些距離,還需教師引導,把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溝通起來。如《指南錄后序》的教學,全文以敘事與抒情相結合,文中的第四段則以直抒胸臆為主,又歷數(shù)了種種危險的遭遇,飽和著作者文天樣強烈的愛國情感,教學中可重點切入。
二、詩文誦讀中體驗情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應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的,增強教學效果。語文教學中的朗誦就是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的重要一環(huán)。充滿激情地誦讀,會使學生腦海里有情有境,進入深層次的感情體驗。
1.配樂朗誦中體驗情感。語意的表達加上旋律的伴奏,可凸現(xiàn)出一個立體的情感世界,學生沉醉在這樣的情感世界,更容易體驗出作者的豐富情感。如學習《春江花月夜》時,組織大家配樂朗誦這首詩。同學們在動聽的朗誦中進行了詩情畫意的情感體驗。
2.反復吟誦中體驗情感。有些好詩本身就是詩人一唱三嘆吟出來的,讀者只有在反復的吟誦中方能真切體驗出詩人的復雜情感。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是一首意象豐富、膾炙人口的現(xiàn)代抒情詩。這首詩歌,寫的是個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愛、生死之痛以及對于大陸故鄉(xiāng)的懷念。詩歌用了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手法,旋律流暢而又深沉。教師對學生提出朗誦要求,學生自會在充滿激情的朗誦中體驗到億萬炎黃子孫所共有的那種歷劫不滅的思鄉(xiāng)之情、民族之魂。
3.在對比誦讀中體驗情感。對比誦讀,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對比誦讀,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的相關作品的對比誦讀。對比誦讀可體驗出作者情感程度的深淺,襟懷的寬窄,志趣的變化,人格的高下。拿陸游和唐琬二人的《釵頭鳳》來比較誦讀,學生可以從珠聯(lián)璧合、相映生輝的藝術形象中體驗出詞人的無奈、苦楚、哀怨、悔恨的情感。
三、意境欣賞中理解情感
讀意境優(yōu)美的詞,就要有豐富的想像,在豐富的想像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李清照《如夢令》中的“常記溪亭日暮”,幾幅優(yōu)美的移動圖畫,把讀者帶入幽靜美好的意境,融情于景,讀者可在產生的豐富想像中分享詞人對自然美的感受,理解詞人閑適的情感和心境。意境的想像不僅僅限于情景的想像,過程想像也是理解情感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在閱讀中隨詞人的奇思妙想產生一個豐富的想像過程,從而更準確地理解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以及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四、實踐中培養(yǎng)情感
“情動”而“辭發(fā)”,實現(xiàn)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的和諧統(tǒng)一。
1.讀寫結合,在課堂教學延伸訓練中培養(yǎng)情感。寫作實踐既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又是獨立的語言訓練的必由之路。我們可以根據課文所教內容,進行延伸訓練。19世紀德國著名的天才卡爾·威特的父親在他的育兒書中就曾經說過:“失去感情的人會變成冷冰冰的機器……陶冶好孩子的感情直接關系到他將來的幸福?!闭Z文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有著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有著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的詞句,有著強烈感人的抒懷情意,學生能否很好地領悟,關鍵在于教師的情感引導。
2.架設橋梁,在隨筆訓練中培養(yǎng)情感。學生的隨筆訓練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健康完善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徑。如今的學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現(xiàn)象,訴說自己寂寞、沒有朋友的學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隨筆本應該成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語文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要和學生廣交朋友,多多開展筆墨談心活動,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引起師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做,既能溝通師生情感,又能把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情感,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因為,“親其師則信其道”,可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3.學會做人,在作文教學專門訓練中培養(yǎng)情感。讀書是重要的,學會做人更重要,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最重要。在專門的作文訓練課上,語文教師可以有意引導學生寫作有情感內容的教材,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情感。比如,讓學生寫人物思想評論,針對勞模徐虎信奉的格言:“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小人之心,但買不到君子之志”,要求學生寫作文“談談徐虎的金錢觀”,教師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感。
總之,只有充分重視培養(yǎng)健康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于教學工作之中,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高素質的一代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走向文明。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將有利于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