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全省新課程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課教學研討會上,我初識徐巖。我和她作為哈爾濱市推薦的選手同臺做課,我上的課是《生命 生命》,她執(zhí)教的是《送往小木屋的信》。常言說不可以貌取人,那我就來個以課品人吧。
《送往小木屋的信》一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坐在徐巖老師的課堂上,能感受到一股濃郁的恬淡、清新之氣,不知不覺融入其中,享受著她精心打造的魅力課堂。
她的課就像是國畫藝術(shù),既有大面積的渲染、鋪陳,又有重點的精雕細刻。能達到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首先來自精心、巧妙的設(shè)計。她敢于大膽地重組文本,變零打碎敲的線性設(shè)計為塊狀教學,不是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地逐段學習,而是舍小處,抓關(guān)鍵,引領(lǐng)學生有重點地品悟語言,呈現(xiàn)高效的語文,用教材為學生的學服務(wù)。
如:學生讀了《送往小木屋的信》后自然感受到那是一封珍貴的信,徐老師引導學生品悟語言,甚至連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體會。
生:我從“捏”也感受到這封信很珍貴。“捏”和拿、握都不同,它是用兩個手指夾著。
師:同學們看看,是這樣嗎?(師做“捏”的動作。)
生:這樣指導員手上的汗就不會把信再一次浸濕了。
師:這么一個小小的動作你都沒放過,讀書可真認真??!誰能通過朗讀把指導員小心翼翼送信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先自己練一練。
師:這信對于戰(zhàn)士來說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指導員是“不敢”放在口袋里。誰還想讀?想讀的同學,我們一起來讀!
師:指導員送信是這樣小心謹慎,可見這信是何等的珍貴。從戰(zhàn)士們對待信的表現(xiàn)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信的珍貴呢?
生:我從“實在憋不住了”體會到戰(zhàn)士們?nèi)塘撕荛L時間,確實忍不住了才把信拆開。
師:到手的信忍了那么久才拆開,是因為——
生:他怕讀完這封信以后,就沒有信可讀了。
師:你讀懂了文字背后的聲音。
應(yīng)該說學生的感悟是深刻的,能夠抓住語言細節(jié)多角度體會,這樣的設(shè)計是省時高效的。這節(jié)《送往小木屋的信》讓我看到了一個求精、求細、求實的語文教師。
2007年暑假,在中央教科所“傳統(tǒng)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研討會上,徐巖老師應(yīng)邀作課,執(zhí)教《游園不值》,我有幸又一次走進她的課堂。時隔一年,徐巖老師的進步著實令我驚訝!她順學而導,教方法,讓學生自悟古詩大意;然后變換各種形式引導學生誦讀,讀中抓住“關(guān)”“出”等關(guān)鍵詞品詩,感受作者由掃興到欣喜的情感變化;最后,引入陸游的“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在對比中感悟“關(guān)”字之妙。真是一石二鳥啊。
聽了徐巖老師兩節(jié)課,讓我深切感受到她在教師專業(yè)之路上的成長如雨后春筍一般迅速,已漸入“人課合一”的佳境。作為熱愛小學語文的教師,真為她的成長而高興。也真心祝福徐巖老師在小學語文這塊沃土上做出大事業(yè)!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花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