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何貴山,17歲那年他便開始在縣城里出苦力,拼命的勞作,也僅僅是勉強(qiáng)維持一個人的溫飽,直到后來追隨那位鹽商鄭老板走南闖北,他的生活才算是有些改善。鄭老板非常欣賞他的忠厚、勤勉,對他十分信任,一些重要的事情也敢讓他去辦。
1944年冬,一直在秘密幫助八路軍運(yùn)送物資的鄭老板,因叛徒出賣,全家都被日本憲兵投入了監(jiān)獄,最后都慘遭殺害,只有一個在外地讀書的兒子躲過了劫難。
鄭老板在被捕前,曾經(jīng)交給他十根金條,叮囑他:“你一定替我保管好,萬一哪天我出了事,請把金條交給我兒子?!?/p>
他把金條裝進(jìn)陶罐里密封好,埋到了老家的后山祖墳旁的一棵老樹下面,也把一個秘密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解放后,他回到了家鄉(xiāng)靠山屯,娶妻生子,守著幾畝薄地,過起了始終清貧的日子。
六十年代的大饑荒,他家里好幾個月吃不到一粒米,整天吃樹皮吃得渾身浮腫,妻子挖野菜時墜下山崖,三歲的小兒子活活被餓死了。
即使那樣,他也沒有想過動用那十根金條,仿佛它們根本就不曾存在。
有一年,他害了一場大病,因交不起高昂的藥費(fèi),讓女兒含淚拉回家中聽天由命。沒想到,他竟然打敗了死神。病愈后的他,雖說清瘦了許多,但身子骨卻硬朗了許多。他笑呵呵地對女兒說:“我死不了,是因?yàn)檫€有心愿未了呢?!?/p>
“那是啊,您還要看著我們過上好日子呢。”女兒并不知道父親心里還有一個沉甸甸的心愿――只有把那十根金條交到鄭老板的后人手里,才會心安啊。
八十年代中期,女兒開始經(jīng)商,資金最緊張時,他賣掉了家里老房子。十多年的辛辛苦苦后,經(jīng)商賺了錢的女兒,在縣城買了寬敞的樓房,要接他過去享享清福,可他說什么也不肯,借口在不愿意離開已生活習(xí)慣的山村,其實(shí)他是想在山村里有等著鄭老板的后人在某一天突然出現(xiàn)。
2006年深秋的一天,他正微瞇著眼睛坐在墻腳聽收音機(jī),仿佛驚雷般的一瞬,他猛地站起身來――那位歸國工程師講述的一個小故事,提到了鄭老板的名字,還提到了與他有關(guān)的那個沒有憑證的托付。
原來,解放前夕,鄭老板的兒子便去了美國,雖然記得父親曾說過有一筆財(cái)產(chǎn)托付給了何貴山保管,但世事滄桑,國際、國內(nèi)風(fēng)云變幻,鄭老板的兒子與何貴山一直沒有聯(lián)系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和他的后代們已漸漸淡忘了這件事。幾經(jīng)輾轉(zhuǎn),步履蹣跚的他終于找到了那位工程師――鄭老板的孫子,將埋藏了62年的十根金條遞給已經(jīng)人到中年的工程師手里,一樁跨越了無數(shù)風(fēng)雨的心愿終于實(shí)現(xiàn)了,欣然得濁淚盈眶的他喃喃道:“鄭老板,你托付給我的事,我終于完成了……”
兩個月后,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何貴山老人無疾而終,享年90歲,是靠山屯壽命最長的老人。村民們都感慨――老人守著一大堆金條清貧了一輩子,精神清潔得就像枝頭那白白的落雪……
不不 摘自《作者博客》(2008年07月21日) 編輯/李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