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國際貿易中,絕大多數(shù)國際貨物買賣都采用信用證方式付款。信用證是最常見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因有銀行信用的作用,使買賣雙方免去了互不信任的顧慮。但是由于在信用證付款方式下,雙方買賣的實際上是單據(jù)而非貨物本身,就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有機可乘,信用證詐騙案件屢屢發(fā)生。只有進行深入的資信調查,規(guī)范業(yè)務操作,依靠法律,才能有效防范信用證欺詐。
關鍵詞:信用證;信用證欺詐;軟條款信用證
一、信用證及其特點
根據(jù)UCP600第二條的定義,所謂信用證,是銀行(即開證行)按照進口商(即開證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對出口商(即受益人)開出的,保證在交來符合信用證條款規(guī)定的匯票和單據(jù)時,銀行必定承兌和付款的一種約書面保證,簡言之,信用證就是銀行開立的,有條件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
作為現(xiàn)代國際貿易中重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證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信用證是銀行信用,開證行負有第一性的付款責任
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單據(jù)完全符合信用證的規(guī)定要求,開證行必須對其或其指定人付款,而不是等進口商付款后再轉交款項??梢?,與匯款、托收方式不同,信用證方式依靠的是銀行信用,進口商即使倒閉或拒付,開證行仍然要保證付款。
2.信用證是一項獨立自足的文件
雖然信用證以買賣合同為基礎,但一經(jīng)開出,就成為獨立于買賣合同之外的另一種契約,各當事人的責任與權利均以信用證為準。買賣合同只能約束進出口雙方,而與信用證業(yè)務的其他當事人無關。因此,開證行只對信用證負責,只憑完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jù)付款,而且一旦付款,開證行就喪失了對受益人的追索權。
3.信用證業(yè)務是一種純粹的單據(jù)業(yè)務
在信用證方式下,銀行付款的依據(jù)是嚴格的“單證一致、單單一致”,而不管貨物是否與單證一致。即使貨物中途流失,或買方收到的不是所要之物,只要提交的單據(jù)符合要求,銀行就要付款。信用證交易把國際貨物交易轉變成了單據(jù)交易。
二、信用證欺詐的方式
由于上述提到的信用證本身的特點,銀行在信用證結匯中只對有關單證作表面的審查,只要單證一致,單單一致就應付款,而對貨物不予審查,這就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有機可乘,造成信用證欺詐案件屢屢發(fā)生。在實踐中,常見的信用證欺詐方式有以下幾種:
1.偽造單證。該種欺詐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情況。一是欺詐人以開證申請人名義用偽造的信用證欺騙議付行和受益人,使議付行和受益人相信欺詐者的開證申請人的合法身份,騙取貨物。二是指受益人或他人以受益人身份,用偽造的單據(jù)或具有欺騙性陳述的單據(jù)欺騙開證行和開證申請人,以獲取信用證項下的銀行付款。主要通過偽造信用證項下所要求的全套單據(jù),與承運人的聯(lián)合,簽發(fā)倒簽提單、預借提單、用保函換取清潔提單等騙取貨款。
2.利用軟條款進行欺詐。軟條款信用證,是指在開立信用證時,故意制造一些隱蔽性的條款,這些條款上賦予了開證人或開證行單方面的主動權,從而使信用證隨時因開證行或開證申請人單方面的行為而解除,以達到騙取財物的目的。這些條款一般表現(xiàn)為:(1)限制出口商提供的單據(jù),如:規(guī)定向銀行交單的檢驗證書必須有開證行指定的檢驗機構或檢驗人員簽字。(2)限制出口商裝運,如:貨物只能待收到進口商指定船名的裝運通知后裝運,而該裝運通知將由開證行以信用證修改書的方式發(fā)出。(3)信用證開出后暫不生效,需要待開證行簽發(fā)通知后生效。(4)附加付款條件,如:貨物抵達目的港經(jīng)進口商檢驗后,方予付款等等。很明顯,這些條款都是極其有利于進口商的,而對于出口商而言,則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另外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信用證本身的特點進行詐騙活動,如進口商取得貨物后,將財產(chǎn)轉移,宣布企業(yè)破產(chǎn);有的則是與銀行勾結,在信用證到期付款前,將銀行資金轉移,宣布銀行破產(chǎn);有的利用遠期信用證詐騙,由于采用遠期信用證支付時,買方是先取貨后付款,在信用證到期付款前存有一段時間,不法分子就利用這段時間,制造付款障礙,以達到騙取貨物的目的。還有些不法分子,為騙取銀行貸款,預先編造虛假的事實,謊稱自己有進口商需要貨物,騙取進口商與其訂立貨物買賣合同后為其開具信用證,受益人在得到信用證后,向自己所在地銀行出示信用證,證明其在國外有一筆生意,要求銀行為其貸款以籌貨物,在其騙得銀行貨款后,將此款挪作他用或卷款潛逃。
3.共同欺詐。一是開證申請人與開證行相互勾結,共同欺詐通知行和受益人;二是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串通一氣,共同欺詐開證行;三是受益人與承運人共同欺詐買方。
三、信用證欺詐的防范
要有效的減少信用證欺詐的發(fā)生,必須做好事前的防范。那么,該如何防范信用證欺詐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做好嚴格的資信調查。這里包括買方和賣方相互之間的資信了解,也包括銀行和開證申請人、受益人之間的資信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買方和賣方的資信調查,在沒有搞清對方的資信之前,不進行交易。
2.嚴格審核單據(jù),警惕信用證“軟條款”。對于出口商來說,拿到信用證后,要仔細認真審查,嚴格遵守“單單一致、單證一致”,發(fā)現(xiàn)不符點及時修改,盡量不接受信用證“軟條款”。進口商付款前也要仔細校對出口商提交的每一份單據(jù),嚴格審查單據(jù)的真實性,避免出口商惡意欺詐。
3.規(guī)范業(yè)務操作。有一套完整的業(yè)務操作規(guī)則,是杜絕信用證欺詐的有效手段。在做大宗進口交易時,最好到起運港當場驗貨。對銀行來說,規(guī)范業(yè)務操作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假冒信用證的問題經(jīng)常出在密押、簽字不符合要求等方面,要求銀行審查時特別謹慎,否則便會帶來巨大損失。
此外,根據(jù)我國實際情況,還要建立信用證規(guī)范體系,補充規(guī)定跟單信用證國際慣例中沒有的內容,適應信用證交易特點,完善司法救濟制度。
四、結語
信用證在國際貿易結算中廣泛使用,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國際貿易中利用信用證進行欺詐的形式形形色色,但是只要我們加強防范意識,規(guī)范信用證操作,熟知信用證欺詐的種類方式,進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趨利避害,就一定能使信用證這一結算工具為我所用,為國際貿易量的增加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晶瑩主編.國際貿易法案例詳解.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陳立虎主編.現(xiàn)代國際貿易法.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山東省萊蕪市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