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不符合時下崇尚個性與趣味的藏書風氣四書五經(jīng)頻遭流拍
嘉德春拍中的2634號拍品元代刊本《禮經(jīng)會元》(四卷)堪稱為今年春拍的“流拍古籍之王”。原因是拍賣前拍賣方就把她譽為全場兩部“書中至尊”之一,估價高達120萬-150萬元。筆者曾撰文認為它流標的部分原因與其內(nèi)容不符合時下崇尚個性與趣味的藏書風氣有關,至今筆者仍然堅持這個觀點,而且估價偏貴。不過這件拍品的“實力”依然顯而易見:乾嘉名學者孫星衍收藏,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jīng)眼錄》著錄,盛宣懷舊藏,再流落日本小汀文庫,且元刻元印,遠早于《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收錄的《禮經(jīng)會元》。此書這次雖遭遇流拍,但經(jīng)此一番周折名氣更大。
無獨有偶,估價40萬-45萬高價的2637號元代刻本楊復撰的《儀禮圖》也遭遇流拍。此書僅存卷三,重要賣點之一是清宮天祿琳瑯舊藏,“天祿繼鑒”、“天祿琳瑯”、“乾隆御覽之寶”、“五福五代堂寶”、“八征耄念之寶”及“太上皇帝之寶”等諸璽俱全。此物流拍也與其估價過高有關,盡管它是令人稱嘆的“好家伙”。
中國書店春拍138號是《通志堂經(jīng)解》二種,清康熙納蘭成德通志堂刊本,1函6冊,開化紙。是書為經(jīng)部易類,收宋朱震傳《漢上易傳》十一卷、《周易卦圖》三卷、《周易叢說》一卷、《漢上先生履歷》一卷,宋劉牧撰《易數(shù)鉤隱圖》五卷、《易數(shù)鉤隱圖遺論九事》一卷。參考價10萬-12萬,無人應價。其實納蘭成德和開化紙都有其號召力,如果是術數(shù)算卦類之易而非經(jīng)部之易,也許時下便有人舉牌了。
現(xiàn)在的人都不愛看四書五經(jīng)了,這未必是好事,我是真心希望多出幾個于丹,多些重視我們幾千年來的經(jīng)典,世道人心是否因此有了立竿見影的轉變,不是小文討論的范圍,但四書五經(jīng)的善本古籍說不定就價格上漲了。
“實力派”因估價高而流拍
其實很多流拍的古籍都是“實力派”,只是因估價高而流拍。好東西誰都知道,只不過要俺掏腰包就要掂量掂量了。嘉德2651號拍品,薛尚功撰《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二十卷》好歹也是個明代萬歷刻本,而且還是8冊自首至尾均為紅印,加上又是金石碑版一類不錯的內(nèi)容。一切都很好,可能就是估價20萬嚇得買家不敢舉手。
嘉德2667號拍品二南里人編次的《新刻全像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二十卷一百回》,也是不錯的“實力派”,各位看官不妨看看下面的描述,給它估個心理價位: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三山道人刻,清初步月樓重印本,4函20冊。內(nèi)有版畫近二百幅,保存完整,品相上乘,罕見。目前市場上看,明版清初印的小說,有二百幅版畫,還是吃香的。但拍賣估價是35萬-40萬,平均近2萬元-冊就貴了。
中國書店249號拍品《墨緣小錄》,內(nèi)容和版本都是小可愛之物,常作案頭清供也是可以的。這是吳縣潘曾瑩(1808-1878,道光進士,官至工部左侍郎。長于文學,工書、畫)錄其同代書畫名人,一一品題其書畫,而成此書。又是文學山房木活字印本,紙白墨新,5000的價位無人應牌,或仍是稍貴。
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397號拍品《肅忠親王遺稿一卷》,是民國戊辰(1928年)精寫刻紅印本,叫人眼前一亮。是肅忠親王生前好友小平總治手書上版,字劃精雅,且雕印精湛,誠民國刻書之精品。拍品為宣紙紅印本,函套上有“小平總治贈呈”印記,原裝原簽原包角。和碩肅親王善者,善真行書,規(guī)晉唐,法韻兩勝,曾任戶部尚書、內(nèi)務部尚書、民政部尚書、軍機大臣兼京師步軍統(tǒng)領,并管理工巡局地方事務等職務。書是好書,但一冊要8000,難免流拍。
罕見之物缺乏價格參照遭遇流拍
嘉德2683號拍品《陶淵明集十卷附錄一卷》,初看以為四色套印沒啥希奇,細看竟還是個活字套印,這就罕見了,在古代版刻史上可占一席,被張秀民先生于《中國印刷史》中提及,稱此本“當為乾隆以后民間印本……一般套印有多至五、六色者,而在活字本中,此本當稱‘白眉’?!苯痂傆裱b成4冊??赡苁遣怀R?,買家難以價格參照,估價15萬-20萬沒拍出。
學術性太專曲高和寡流拍型
中國書店189號拍品《殷墟卜辭類考》稿本看來時下一般藏書家都難讀得懂了,是稿以“說文”體例記載甲骨卜辭,所用稿紙為明義士《殷墟卜辭類考》專用綠格紙。明義士,1885-1957年,加拿大漢學家。初以傳教士身份來中國,從事傳教、教育以及殷商文物的收集與研究,先后收集甲骨5萬余片,且悉心研究,在甲骨學的草創(chuàng)時期取得了不容忽視的學術成就,堪稱甲骨研究“西方學者第一人”,其所藏甲骨8702片藏于加拿大多倫多博物館。
明義士曾于1917年出版其甲骨專著《殷墟卜辭》一書。此稿為《卜辭》一書的進一步整理考釋。但據(jù)考證,《卜辭類考》并未完成。稿中所記甲骨編號,如“明956”、“明255”等應為明義士所藏甲骨之編號,此既是一部學術著作,也是一部明氏所藏殷墟甲骨檔案,學術價值、文物價值均屬珍貴。55冊之多,15萬無人應價。曲高和寡,奈何奈何。
北京德寶春拍古書1 20號是民國的《甘肅通志清稿》一冊。卷末有“初?!庇≌?。應是《甘肅通志》中“民族實業(yè)”部分,記錄了不少珍貴的數(shù)據(jù)。也許因內(nèi)容是有關于農(nóng)業(yè)、工業(yè)等幾個方面的信息,不太合適藏書家吧,1200元也沒人買。
特提一件廣東文獻:南華寺北宋木刻造像拓本羅振玉、王國維、汪兆鏞、黃節(jié)等人題跋
嘉德2699號拍品為曹溪南華寺北宋木刻造像拓本,迭經(jīng)諸家題跋。內(nèi)有秦錫圭、章炳麟、張繼、朱祖謀、華書、王文耀題記,繆荃孫、羅振玉、蔡元培、褚德彝、鄒安、鄧實、趙藩、黃賓虹、王國維、劉三、汪兆鏞、黃節(jié)、鄧爾疋、傅甫、王西神、徐珂、李澄宇等題跋,黃賓虹作《木孫樓圖》。估價28萬-32萬,流拍。
有些流拍看不太懂
中國書店383號《天咫偶聞》十卷,記述的是北京的歷史掌故,特別是對清末民初北京的舊書市場有詳細的描述,內(nèi)容很好,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甘堂轉舍刊本,1函8冊,白紙本。3000居然沒人買?老實說其實24000就會有人心動,價已差不多。不過只看圖錄不見原書,不知有沒有其他因素導致流標?
北京德寶拍賣公司古籍春拍52號《京口山水志》,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本,一函四冊,老裝未襯,品相極佳,言之若未手觸亦不為過,開版甚精雅。京口即今天江蘇鎮(zhèn)江市,內(nèi)中亦有圖,無論研究還是賞讀,都算是不錯的古籍,起拍價3500算是稍高于中肯的價,購之無妨,惜無人應價。也許與所屬專場有關:中國方志專場。全場的地方志、山水志、寺觀志有200種之多。不乏可愛的《廬山志》、《泰山志》、《南海普陀山志》、《西湖志》等,一下子滿足了方志藏家之購買欲,也短時的飽和了市場?;蛟S一場之中可供選購的古籍太多,少買一種便也情有可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