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其中有這樣一幕,孔子三千弟子手執(zhí)竹簡高聲吟誦著《論語》中的名句“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想到我還有這樣一枚藏書票。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平津一帶的古玩攤上,經(jīng)??吹揭晃荒翈熌拥难笕瞬僦骼闹袊捄托∝渹冇憙r還價。他就是邱文明牧師(Arthur Braddan Coolle,1900-1978),號質(zhì)彬,錢幣界一般稱其為小柯爾,也有人稱他ABC先生,是因為他英文名字的字頭恰好是這三個字母。其父老柯爾(Thomas H Coole,1868-1930)就是位中國古錢幣收藏家,在美國貝克大學畢業(yè)后,進入教會。1906年老柯爾舉家來到中國福建,作為傳教士長期在中國活動,去世前不久才回國,留下遺囑將其集藏的中國古錢幣全部捐贈給了母校貝克大學,保存至今。
邱文明牧師1900年1月6日出生于美國堪薩斯,6歲即隨父親移居中國福建省的古田,后返美接受大學教育并于1923年在科羅拉多州修得神學碩士,亦承其父衣缽來華傳教。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傳教事業(yè),受父親熏陶也愛上了收藏中國古錢幣。他不僅僅停留在愛好和收藏層面,還出版了多部中國古錢幣方面的研究專著。其集藏中國錢幣等計6289品,其中錢范(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56塊,鈔版(印刷紙幣的版子)21塊,錢枝67把,紙幣樣張11張,古錢2856枚,刀幣272把,布幣342枚,大明寶鈔14張等,藏品目錄厚達50頁。另外,他還收集到中國古錢幣方面的珍貴書刊二千余冊。他自詡這兩方面的收藏在西方無人可望其項背。
邱文明回國時將這宗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帶到了美國,為了支付其著作的出版費用,他在1963年以1萬4干美元的價格,把全部錢幣出售給了堪薩斯城的錢幣商J·克勞遜,條件是只能增加,不能分解拍賣。最初,J·克勞遜恪守約定,但他發(fā)現(xiàn)無人接手這批數(shù)量巨大的藏品。另外,他又從耿愛德(另一位中國古錢幣收藏家)藏品中和其他途徑得到價值5萬美元的珍罕中國銀元和金幣,增加到邱文明的集藏中,一度他曾想在加利福尼亞為邱文明建立一個藏品博物館,但此計劃最終沒有實現(xiàn)。1979年他把邱文明三分之一的藏品售與一位臺灣錢幣商李某,李又將其分解出售,其余部分仍在美國。
為了對中國古錢幣進行深入研究,邱文明還收藏了大量有關中國錢幣的書刊資料,據(jù)稱是全球最完整的寶庫,由于在國外能讀懂這些深奧中國古籍文獻的人不多,難以售出,在邱文明去世后全部捐獻給了美國錢幣協(xié)會(ANA)。該協(xié)會總部所在地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建立了以邱文明命名的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1936年邱文明出版了他第一部中國古錢幣方面的研究專著《中國歷代五金貨幣》(Coins in China’s History),之后幾年不斷修訂再版。后又繼續(xù)編寫了《中國錢幣百科全書》(EncycloPedla of Chinese Coins),出至第七卷隋唐部分,因作者去世而成絕筆。
邱文明曾任天津匯文中學商科主任兼會計,后在北平做牧師,抗戰(zhàn)時期在上海從事援華救濟活動。1948年返美后繼續(xù)教會工作,在堪薩斯城擔任牧職,退休后定居丹佛市。他一生熱愛中國文化,能寫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家中到處擺放著中國藝術品和中文書籍。相片沖洗室、錢幣制模機、小型印刷機等設備一應俱全,晚年一直寫作《中國錢幣百科全書》。家中客廳墻壁上懸掛著一幅孫科院長寫給他的題詩:
同盟協(xié)作遠涉重洋,
戰(zhàn)時救濟古道熱腸,
解衣推食嘉惠四方,
共殲公敵正義之光。
詩后題:“邱文明先生賦性豪邁,極具熱忱,自美來華,任職美國援華救濟協(xié)會,忠于職責,使兩國邦交益敦親睦,誠亦國際良友也,愛贈題詞,用留紀念。孫科敬題”。
邱文明共有兩款藏書票,藍色的要更早一些,尺寸約為黑色的兩倍。這兩款藏書票圖案相仿,星條旗和十字架表明其美國傳教士身份。清末的龍旗、民國初期的五色旗(分紅、黃、藍、白、黑五色,含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國民黨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所取代)和青天白日旗(國民黨旗)表明邱文明所經(jīng)歷的中國正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動蕩時期?!八暮V畠?nèi)皆兄弟也”出自《論語》,表達了他祈望戰(zhàn)亂不斷的中國能夠得到長久和平及天下大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