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了超級富豪,他怎樣看待自己的財富?有著80億財產(chǎn)的美國富豪費尼決定:散盡家財。這位可敬的老人今年76歲了。在20年前,他創(chuàng)立了“大西洋慈善”基金會,現(xiàn)已捐出40億美元,他要求基金會在2016年前捐光剩下的40億美元?!按笪餮蟠壬啤爆F(xiàn)正以每年4億美元以上的速度散財。費尼表示:財不散盡,死不瞑目。
費尼撥給善款最大的受益者是康奈爾大學。他當年上學時靠向校友賣三明治過活。后來發(fā)財了,他忘不了那些窮學生,他向該校捐了5.88億美元。費尼還投入大量資金,改造愛爾蘭的7所大學。他曾提供1.25億美元用于研究生研究項目,相當于愛爾蘭當時全年相關投入的20倍。不久后,愛爾蘭最優(yōu)秀的人才都涌進了這些新的研究機構。迄今為止,“大西洋慈善”已為愛爾蘭的大學捐獻10億美元。
費尼對慈善事業(yè)極度慷慨,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jié)儉。他給自己留下了不到100萬美元的財產(chǎn)。這位老人如今連小汽車也沒有,出行乘公交車和打的,和妻子擠在舊金山的一居室里,卻甘之如飴。費尼靠銷售免稅白蘭地、香水和名牌商品而積累起數(shù)十億美元的財富,但他身上很少穿著名牌。有次會見愛爾蘭首相,他竟然戴著副破舊的眼鏡,上面夾著一個別針。在75歲前乘飛機時,他只坐二等艙。后來因為雙膝不停顫抖,他才坐頭等艙。他吃25美元的一頓飯已很滿足,最近又愛上了烤奶酪西紅柿三明治。他開玩笑說自己是個“衣衫襤褸的慈善家”。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以天下之財,供天下人用,費尼是一位難得的典型。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費尼在做了這么多好事后,卻很少聲張。多年來,“大西洋慈善”的員工不能告訴家人自己在哪工作,捐獻受益者中也沒幾個人知道錢從哪里來的。他們也禁止舉行正式的捐獻活動晚宴,拒收各式銘牌。財大并不氣粗, 做了好事不愿張揚,真太不容易了。
上述行為古怪嗎?在常人來看,費尼的行動有點不可思議。但是,費尼對財富的理念,已上升到了一個常人所不能抵達的高度。他對人生和財富的關系看得很透徹:就個人而言,積攢大量金錢毫無意義。人人都一樣,不管他財產(chǎn)狀況如何,只能從食物中吸取同樣的養(yǎng)分,在厚重的衣服中取得同樣的熱量,每人穿褲子的一只褲管,只能容一條腿,晚上的臥居之地也是一張床。財產(chǎn)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他把金錢看做是保持人的自由的一種工具。他即使捐光了全部家產(chǎn),他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響的人。
費尼是富而仁者。他把積聚的財富用到了最有用的地方去。捐贈有一個重要目的:既讓自己開心,又能幫助別人。他把受惠者的微笑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大的快樂。費尼有一項心愛慈善項目——“微笑行動”,為發(fā)展中國家的腭裂兒童做手術。他曾在一處候診室里看到一名接受捐助手術的女孩,術前,女孩坐在那里用手掩蓋著嘴巴。他說:“我觀察著她,做完手術后她微笑著,似乎在說:‘我現(xiàn)在再也不是你以前看到的那個丑樣子了。這是一個新我’?!迸⑽⑿α耍M尼也微笑了。
成為富豪后,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活法。費尼卻選擇了這樣一種非同尋常的活法。他的義舉震動了美國慈善界。他的行動對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也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蓋茨曾說過,巨額財富對他來說,“不僅是巨大的權利,也是巨大的義務”。中國內地現(xiàn)在也出現(xiàn)了大批富豪,但中國富豪們多數(shù)不愿大筆捐贈。說起來難為情,大陸登記在冊的企業(yè)超過1000萬家,有過捐贈紀錄的不超過10萬家,即99%的企業(yè)從來沒有參與過捐贈。中國的富有人士估計近30萬人,擁有個人資產(chǎn)據(jù)說達萬億元。其中資產(chǎn)過千萬者上萬名,過億者上千名。然而,2005年慈善榜上前50位捐助者捐助總額為13.5億多元。我希望中國的富豪和正在富起來的人們,都能抽空讀一讀費尼散財?shù)氖论E,再看一看自己的錢袋,想一想能從他身上學到點什么?是理念,還是行動?■
圖:陸華 編輯:韓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