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誰?我們自何而來?我們?nèi)ネ畏??帶著堅韌不拔的勇氣,我們一步步把這個問號推向曾經(jīng)遙不可及的天際線。越過這天際線,我們期望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一本偉大的書,一本能持久的書,一本獲最佳少兒讀物獎的書,一本被好萊塢拍成了電影的書,一本改變了房龍命運的書。該書5年內(nèi)再版32次,今天的美國人、中國人仍然在讀這本書。
古代史教材通常把公元476年作為羅馬滅亡的年代,因為在這一年,羅馬的最后一個皇帝被趕下臺。但正如羅馬帝國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滅亡也持續(xù)了好長一段時間。由于這個過程是緩慢的、漸進式的,大多數(shù)羅馬公民沒有察覺到,他們的祖國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他們抱怨時局動蕩,物價飛漲,而勞動者收入微薄。他們詛咒那些壟斷著谷物、羊毛和金幣,投機倒把、牟取暴利的奸商。他們偶爾也反抗一下貪得無厭、橫征暴斂的總督。不過,在公元紀(jì)年開始后的頭四個世紀(jì)里,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還是吃喝不愁(想花就花),敢愛敢恨(率性而為),只要有免票的武士格斗,他們肯定去劇場觀看,也有人餓死在貧民窟里??傊?,這時的羅馬公民渾然不知他們的帝國已經(jīng)老弱不堪,注定要覆滅了。
他們怎么可能意識到亡國的危險呢?羅馬表面上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寬闊平整的大道連接著各個省份,警察們恪盡職守,對強盜絕不手軟。邊境守衛(wèi)森嚴(yán),足以抵御來自歐洲北部蠻荒之地的蠻族。全世界都要向偉大的羅馬城納貢稱臣。一大批精英人物日夜為國勞碌,想糾正過去的錯誤,恢復(fù)共和國昔日的美景。
但是,帝國腐敗的根源并沒有剔除,改革是不可能進行到底的。
正像雅典和科林斯是古希臘的城邦一樣,羅馬從早期到晚期一直是個城邦。它可以統(tǒng)治意大利半島,但卻不可以充當(dāng)整個文明世界的統(tǒng)治者,即使有可能,也不會長久。它的年輕人在連年的戰(zhàn)爭中死得差不多了,它的農(nóng)民因為長期服兵役和繳納苛捐雜稅,無以為生,不是淪為乞丐,就是受雇于富裕的地主,以勞動換吃住,變成了“農(nóng)奴”。所謂農(nóng)奴,就是那些即不是奴隸,又不是自由民的不幸的人們。他們就跟牛馬、樹木一樣,成了他們耕作的土地的一部分。
國家至高無上,帝國就是一切。普通公民則一錢不值,可有可無。至于奴隸們,他們聽信了保羅的傳教,接受了卑微的拿撒勒木匠的教誨。他們并不反抗主人。相反,耶穌教導(dǎo)他們要俯首帖耳,服從命令。但他們對世俗事務(wù)漠不關(guān)心;這是個多么痛苦的棲身之所啊。他們愿意為了進天國而打那美好的仗,卻不愿意為那個野心勃勃的皇帝而戰(zhàn)。后者企圖通過侵略帕提亞人、努米底亞人和蘇格蘭人而建功立業(yè)。
隨著歲月的流逝,羅馬的情勢越來越糟。開始的幾任皇帝還承襲了“領(lǐng)袖”的傳統(tǒng),授權(quán)部落頭領(lǐng)管理自己的族人。但是第二、第三世紀(jì)的皇帝是一些“軍營皇帝”,戎馬一生,其生存全部仰仗衛(wèi)隊,即所謂禁衛(wèi)軍的恩賜。這些皇帝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一人即位之后,很快就被另一個有足夠的錢賄賂士兵謀反的后來者所取代。他們用謀殺作為入主皇宮的手段,又因為遭人謀殺而被抬出皇宮。
與此同時,蠻族頻頻騷擾羅馬的北部邊境。因為羅馬本地已沒有兵源,只得雇傭外國士兵,以抵擋來勢洶洶的侵略者。在兩軍對壘時,當(dāng)雇傭軍發(fā)現(xiàn)敵人竟和自己同族同種時,不免起了惻隱之心。最后,一種辦法試行了,允許某些部族在帝國境內(nèi)居住。其他部族也紛紛跟來了。但很快,這些部族就抱怨羅馬的稅務(wù)官員貪得無厭,弄得他們傾家蕩產(chǎn)。他們的請求得不到賠償,就列隊進軍羅馬,鬧得沸沸揚揚,要皇帝聽聽他們的意見。
這樣一來,住在羅馬皇宮里的皇帝心里很不是滋味。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23—337年在位)便另外找一個首都,他選擇了拜占廷這個連接歐亞的門戶,改名為君士坦丁堡?;蕦m因此搬到東方。君士坦丁大帝的兩個兒子在他辭世后,為了更好地管理,二分天下,大兒子住在羅馬,統(tǒng)治西部;小兒子則住在君士坦丁堡,統(tǒng)治東部。
到第四世紀(jì),被稱為神秘的亞洲騎兵的匈奴人發(fā)動了對羅馬的猛烈襲擊。他們自此雄踞歐洲北部進行了長達兩個多世紀(jì)的大屠殺,以公元451年在法蘭西的馬恩河畔沙隆附近的戰(zhàn)敗而告終。多瑙河的哥特人受到匈奴逼迫只得入侵羅馬。瓦倫斯皇帝試圖擊敗他們,但卻于公元378年戰(zhàn)死在亞特里亞堡附近。22年后,國王阿拉里克領(lǐng)導(dǎo)這些西哥特人向西進軍,侵襲羅馬。除了燒毀了幾處宮殿外他們沒有肆意掠奪。緊接著汪達爾人,他們明顯不尊重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后面來的是勃艮第人,其次是東哥特人,再次是阿勒曼尼人,然后是法蘭克人。入侵者無窮無盡。羅馬終于沒能逃過那些能集結(jié)幾個跟隨者的極具野心的強盜的掌控。
公元402年,羅馬皇帝逃到集海港與堅固城堡于一身的拉韋納。日耳曼雇傭軍一個軍團司令官鄂多亞克企圖與部下分享意大利的農(nóng)田,公元475年,他輕而易舉地取代了管轄西部羅馬的最后一個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洛斯的地位,自詡為行政長官,即羅馬的統(tǒng)治者。東羅馬帝國皇帝在自顧尚且不暇的情形下給予認(rèn)可。在接下來的10年時間里鄂多亞克轄治西部行省余下地區(qū)。
幾年以后,這個新國家在東哥特國王西奧爾多里克的鐵蹄下,拉韋納被攻克,鄂多亞克被殺死在飯桌上。哥特王國建立起來,可惜并不長久。一支由倫巴德人、撒克森人、斯拉夫人、阿瓦人雜成的部隊攻入意大利,將哥特王國摧毀,成立了新國家,定都帕維亞。
到這時,帝國的故都終于落至混亂不堪的境地。古宮殿數(shù)遭劫掠,學(xué)校焚成廢墟,教師死于饑餓。有錢人被臭烘烘、臟兮兮的野蠻人逐出了別墅。道路塌陷,橋梁古跡未能幸免,商業(yè)停頓。世界的文明——數(shù)千年來埃及人、巴比倫人、希臘人和羅馬人辛苦經(jīng)營一度把人類提高到遠遠超越古代先人最大膽的設(shè)想之上的成果,如今看來似乎要在西方大陸上消逝了。
不可否認(rèn),在遠東,君士坦丁堡作為中心,使帝國得以茍存了一千年。但將君士坦丁堡看做歐洲大陸的一部分有點牽強,因為它感興趣的是東方,早忘卻了自己的出身。逐漸用希臘語替代了羅馬語。羅馬字母被廢除,羅馬法律用希臘文譯出,任用希臘法官講解。如同3000年前尼羅河谷底比斯的埃及國王那樣,東羅馬皇帝也被奉作神一樣頂禮膜拜。拜占廷教士出于找尋新的傳教領(lǐng)域的目的,把拜占廷文明東擴至無邊無際的蠻荒之地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