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在人體各部位與不同數(shù)字的奇妙關(guān)系中,以生動簡潔的文字配合圖解,一一介紹人體各部分的基本構(gòu)造與功能,有別于一般的人體科普書,為讀者揭露以往所不知道、饒富趣味的人體小秘密,是一本讀起來有趣、又能夠快速吸收的人體健康常識小百科。
人體所獲得的信息,80%來自視覺
以人類為首的所有動物,都會感受外界所傳來的各種信息,借以掌握外界的狀況而加以行動。為了感受信息,人類擁有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也就是所謂的“五感”。雖然人類可以從眼睛、耳朵、鼻子、皮膚、舌頭等處獲得信息,但是可以取得最多信息的,就是視覺。
在借助“五感”所獲得的信息中,大約有80%是來自視覺。對人類而言,視覺信息最容易了解,也最能夠信賴,因此有“百聞不如一見”這樣的諺語。
雖然在這句諺語中,視覺與聽覺之間有著100倍的差距,但還是有10%的外界信息是透過聽覺取得的。在信息獲得能力上,視覺遙遙領(lǐng)先第二名聽覺。
不過視覺也有弱點。在沒有光線的黑暗中,無法看見物體,因此就不能借助視覺來獲取信息。
腦的重量約為體重的2%
人類腦部的重量,以成人而言,為1200~1500克,占體重的2%~2.5%。有人認為越聰明,腦應(yīng)該就越重,到底這種觀念是不是正確的呢?頭越大,腦容量也就越大,一般來說也會比較重;不過頭的大小和腦部重量因人而異,并非絕對。舉個例子來說,歷史上腦部特別重的偉人,有俄國文豪屠格涅夫(2012克)、英國政治家克倫威爾(2000克)、德國政治家俾斯麥(1807克)、德國哲學(xué)家康德(1650克)等。相反,也有腦部較輕的名人,如德國化學(xué)家本生,他的腦只有1295克重,法國文學(xué)家法朗士只有1017克,即使腦袋輕,他們兩人仍同樣具備很高的智商。
接下來看看動物的腦。大象的腦重為4700克,約是人類的3.3倍;鯨魚的腦更重達9000克以上,是人類的6~7倍。但是大象和鯨魚并沒有比人類聰明好幾倍。所以腦的大小和重量無法作為判斷聰明與否的依據(jù)。
耳朵的溫度,最熱也只有29℃
耳朵外側(cè)的部分稱為耳郭,像大象或兔子就擁有很大的耳郭。耳郭內(nèi)有許多血管通過,大象通過扇動大耳朵散熱降溫,大象和兔子的耳朵都扮演著散熱器的角色。人類的耳朵也具有同樣的功能。
人類的體溫幾乎都保持在一定的溫度(37℃左右),但是并非身體所有部位都是一樣的溫度。會接觸到外面空氣的部位,例如耳郭、鼻尖、指尖等,會比其他部位的溫度低。這些部位在大熱天也只有29~30℃。而形成體溫的熱能,則是由于骨骼肌肉、肝臟、呼吸系統(tǒng)等運作,以及血液循環(huán)全身所產(chǎn)生的。但是耳朵、鼻子、手指等身體末梢部位,由于容易散熱,因此也會有冰冷的現(xiàn)象。所以當手不小心碰到燙的東西時,為了降溫會抓住耳朵(耳郭)??墒潜羌獾臏囟纫草^低,燙著了手其實也可以抓住鼻尖,不過大概不會有人這樣做吧!
成人皮膚的表面積平均為1.6平方米
我們從頭到腳,全部都被皮膚包覆著,皮膚可以說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將全身的皮膚展開來,成人平均為1.6平方米,相當于一張榻榻米的大小,而且也相當有分量,皮膚的總重量約占體重的10%。
皮膚由外而內(nèi)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層構(gòu)造。皮膚各層的厚度因身體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也會因人而異,但基本上三層的厚度為1~4毫米。容易受到刺激的手掌及腳掌,表皮層較厚。表皮層通常為0.1~0.3毫米,而手掌處為0.7毫米,腳掌為1.3毫米,眼皮僅有0.04毫米,額頭也只有0.1毫米而已。
我們常以“厚臉皮”來形容厚顏無恥的人,不過臉皮(皮膚)只有1~2毫米,所以“厚臉皮”實際上臉皮并不厚。